孙英:绿色科技创新与绿色建筑再升级

孙英 2019-01-11 13:02:38 来源:中房网

  2019年1月11-12日,以“绿色升级、创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在贵阳举办。本届论坛围绕绿色生态城市与住区、行业市场与政策、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城市更新、产业化发展等城乡人居环境热点和焦点问题展开深入成果交流与模式探讨。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孙英在本次论坛上作了题为《绿色科技创新与绿色建筑再升级》的主题报告,以下为实录:

  孙英:尊敬的陈会长、冯会长,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能够在第十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上跟大家共同讨论绿色科技创新与绿色建筑再升级的相关问题。

  中国建筑科技集团是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当时建设部直属的四家科研单位合并组建而成,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集团主营业务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目前,集团是我国唯一能够覆盖城乡建设领域全部专业门类、整体实力雄厚的科技型中央企业。集团拥有员工1万多人,包括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9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集团所属9家境内企业和1家境外企业,其中包括5个中国字投的大院。

  今天跟大家讨论三方面内容。

  一、推动绿色建筑再升级的目的与意义

  大家知道,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确实是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2015年我国能源消耗占全球能源好总量的22%,比排在第二位的美国高出6个百分点,而我国GDP的全球占比仅为15.2%,而这28%之中,约40%是建筑业消耗,主要包括钢、水泥、玻璃、铝、陶瓷,占全社会能源消耗32%,再加上其他过程能耗,总能耗占40%,也就是占全球能源消耗的11.2%。建筑业消耗了全球能源好总量的11.2%,这是非常大的数。

  矿产资源消耗。2015年中国建筑业广义矿产资源好动量为47.64万吨,特别是福建,可以看到一座山被挖没了,非常震撼,但更多的是痛心。河沙开采,每年为满足建筑业所需,进行大量的河沙开采,造成河内环境造成伤害,对河内生物造成毁灭性打击。很多生物学家分析,长江流域很多物种的灭绝和濒临灭绝跟河沙开采有很大的关系。

  排放。大家只有,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国家,2015年我国的排放总量占43.6%。在能源消耗上对应32%,按照能源消耗40%对应,建材超过43%。以水泥为例进行分析,水泥的生产过程,如果生产出一吨水泥,就会有0.8吨二氧化碳排放。一吨水泥是有形的,0.8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之中,我们觉得无法想象。建筑垃圾,每年我国产生建筑垃圾超过30亿吨,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污染物排放,建材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以水泥进行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及粉尘,这都是构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中国的建筑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建筑建造、使用的过程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和建筑垃圾,导致资源的快速枯竭。

  另一方面,付出了这么高昂的资源代价的同时,我们是否就真的拥有了高品质的建筑?2018年微信广为流传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李迪华副院长的一声叹息让我们深受触动,老年人生活条件不变、水压不稳、水温波动、装修污染等困扰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所以我们离拥有高品质建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面临双重问题:即高环境负荷下的低质量供给。在当前国家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业急需提高供给质量水平和降低资源环境负荷,让内涵进一步丰富,品质进一步提升,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再升级,引领行业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世界这是世界绿色建筑发展的时间轴,1990年英国发布全国第一部全球绿色百准BREEMA,此后日本、美国、新加坡相继发布自己的绿色建筑百准,我国是2006年发布的,我们比世界上第一部标准的发布晚了16年。尽管起步比较晚,但自标准发布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2017年底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2亿平方米。虽然量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运营标识数量少,节能价值未充分体现、人性化不足、用户实际体验获得感少、增量成本大且后期难以平衡,市场动力不足。现在谈绿色建筑,更多想的是"贵",这是我国绿色建筑现阶段发展必然存在的阶段性问题。

  在绿色建筑起源比较早的美国,他们也在反思绿色建筑为什么名不副实?至此,可以简单小结:中国绿色建筑发展10余年来,虽然取得了不断进步和一定的成绩,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有些绿色坚决生硬嫁接绿色技术,常常不能达预期节能效果,业主方往往将绿色建筑作为一种销售刀具,甚至出现验收后即废弃的套牌"现象。

  三、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的理念体系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推动绿色建筑再升级,就是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以人为本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着力解决我国建筑企业高资源好、高环境复合低质量供给两大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突出中国建设特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延长建筑寿命是最大的绿色。更加注重提高建筑品质,从以房子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更加注重由措施导向转变为效果导向。

  经过研究,我们提炼出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为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长寿化和智慧化,即"五化"。针对目前绿色建筑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提炼,五化中的每一化都有具体的理念内涵,共同构成了高质量理念体系,下面分别作简要汇报。

  人性化。更加注重真正从人的需要出发,创造出安全、健康、舒适、自然、优美的室内外建筑环境,使人有更多获得感。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房子为本。内涵比较多,首先是建筑空间精细化、安全性与舒适度、适老化、无仗义、室内声光热湿环境、优良空气质量、优美室外环境等等,内涵非常丰富,远远超过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百准中室内的声光热湿环境,这是新时代高质量建筑的核心。比如,在住宅建筑之中,要特别注意建筑空间的精细化,利用一切空间设置充足、好用的收纳空间,满足家庭所需。比如使用功能便利性方面,厨房白色家电增加,通过厨房设置移动橱柜的装置。提高舒适度方面,给水系统分水器彻底解决水压不稳、水流波动的问题,提高舒适度。这些问题在住宅看来都是细节问题,但是只有在细节上下工夫,把细节做好了才有可能成就高品质。

  本土化。更加注重发挥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赋予建筑天然绿色基因和体现地域、文化特征。高质量建筑应该是人与资产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不应是技术至上、技术堆砌。更应倡导因地制宜、体量适度的本土化体系。石油时代之前,气候因素是建筑设计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建筑的造型会主动适应气候的条件,建筑室内的采光、灯光、温度、湿度的调节都通过建筑来实现。我国传统建筑充满绿色智慧和文化特征,从苏州园林到西双版纳竹楼,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石油时代之后气候不再是约束条件,传统的U字型、回字型等建筑平面被大进深答题块形式取代,建筑空间本身不再需强调具有物理作用,不需要做传统建筑那样。从近几年发展的情况来看,由于狠抓建筑墙体的节能,2001到2015年,城镇供暖单位面积能耗下降38%,同期公共建筑面积单位面积能耗增长33.4%,主要原因是建筑体量过大、建筑平面布局大尺度、大进深、大面积玻璃幕墙,直接导致了大型集中空调、机械通风、电力照明、电梯等设备的使用,这是现代社会高能耗的原因。因此爱跳出石油时代的思路,反思是技术至上还是利用自然、亲近自然、返璞归真。因此,我们强调本土化,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地域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节约优先的原则、少人工、多天然的方式,坚持体量适度,尽可能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坚持不分时间、空间使用设备,同时注重设置一些合理的开放空间,还要传承地域建筑特征的文化等等,更加强调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比如由集团总设计师崔愷院士主导的敦煌莫高窟,这个建筑的图片和自然融为一体,项目设计时,按照少人工、多天然进行设计,设计中尽可能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同时用一些因地制宜的技术解决采风同光的布局。通过刘加平的团队对这个建筑自然采光效果实际评价,营业时间内,自然采光基本满足室内要求,人体整体感觉比较舒适。对这一类的建筑,如果能做到营业时间内自然采光,不仅是技术的力量,更是理念的力量。

  低碳化。我们强调两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从重点关注建筑运行过程拓展到建筑建造、运行、建造、拆解各阶段。二是节能、节水、节材的绿色。案例:2018年7月份正式投入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这个项目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它是雄安新区第一个新建建筑工程,也是由崔愷院士设计的,它是集装箱式体系,装配率95%,建设工期112天,箱体加工时间45天,箱体安装24天,很好地实现了绿色建造。

  长寿化。要更加注重延长建筑寿命,这是节约资源能源、降低环境负荷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延长建筑寿命是最大的绿色。大家知道部分我国建筑实际使用寿命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只有40年左右,也就是100年内我们要经历2-3个生命周期,加重环境负荷。造成我国建筑短寿命的原因比较多,首先是规划调整,还包括建筑空间不能满足规划需求,维修更换不便等等。因此在我国谈建筑长寿化,远不是延长主体结构寿命这么简单,首先是采用大空间、灵活可变的设计,满足建筑风格变化的需要。还要采用SI技术体系,应用减隔振技术等等,理念内涵非常多。首先强调大空间灵活可见的设计是实现建筑长寿化的重要基础。在建筑全生命周期50年、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社会生活方式可能发生很大变化,1000年前中国的家庭结构是家、春、球中描述的封建大家庭,100年后的今天是三口之家。研究表明,100年内建筑功能基本保持不变的不足20%,因此我们无法预计什么样的改变,所要做也比较做的是为这种变化留有空间,尽量避免无法适应改变而被过早拆除。比如集团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主导建筑的鲁能·领秀城,它不像通常的采用减力墙结构,采用大空间,可以适应家庭周期人口变化、生活方式的需要。这张照片是施工过程中拍摄的照片,这样的大空间,该来做办公、公寓、商业都有可能性。设备管线铺设,目前我国建设管线大多埋在建筑之中这样的铺设方式非常不利于建筑生命周期管线的维修,正确是采用SI体系,支撑体S指主体结构,要求是坚固耐久,填充品I是指代装,我们使用装配式内隔墙、吊顶、干式工法楼地面等技术,大幅减少现场施作业,也避免将来维修更换时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和破坏。

  智慧化。要更加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要建立全生命期管理系统,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功能,提升建筑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例: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里面有一个酒店式公寓,前台无人值守。客人通过刷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自主办理入住手续,到指定房间刷脸就可以进入房间,真正使入住变得更加方便和安全。

  小结:如果一个实现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它就是一个高质量建筑。近几年集团在这五化引领下完成了很多项目,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给大家作介绍,欢迎大家去感受、体验这些绿色建筑是否跟以往的绿色建筑有所不同。

  最后,我用近期完成的一个案例结束分享。12月6日刚刚开幕的中国-南宁国际博览,这个项目的规划设计由我们集团完成,规划地块为点的岭南丘陵地貌,有18处丘陵、8处梯田状农田和7处废弃采石场,原来是挖石灰石废弃的,就是生产水泥、石膏板的原料,废弃之后形成了大小不一的七个水塘,我们去看的时候像"城市的一块伤疤",是城市之伤也是环境之伤,看起来很让人痛心。

  (图)这是当时拍摄的现场图片。在园博园规划过程中,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规划设计,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不砍树的原则,对现场进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最终形成三湖六桥十八岭的格局,得到了大家的良好评价。特别是矿坑修复,理念得到了认通,通过保留原有山上的植被和进行适度生态修复,根据矿坑的不同特点,塑造出具有生态、游憩、艺术等不同的园。

  (图)这是修复的具体措施,包括土石清理、安全避让、植被修复、文化再生,等等。

  (图)这是裸露体修复过程和修复完成后的景色

  (图)这是矿坑花园群完成后的景色,环境非常优美

  (图)这是园区修复完成以后拍摄的图片

  (图)这是园区完成以后的图片

  通过这样一种生态修复、生态建设,我们把原来的一块城市伤疤修复成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给游园者创造了很好的体验,给周边居民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实现城市之伤的蜕变。

  因此,我们今天谈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已经不是任务,而是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后人享有更高质量的建筑、更优美的环境,给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留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为了这一使命,让我们所有在座的各位、全行业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

  以上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