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联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见实效,高端制造业风潮将利好区域均衡发展

2022-06-14 16:14:37 来源:中房网

仲量联行独家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变化

  2022年6月14日,北京——近日,北京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以一体化交通“通勤圈”作为先决任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8年来,北京的经济结构从“大而全”迈向“高精尖”,京津冀的产业发展也从独善其身逐步转向三地协同,谋篇发展成果显著。

  八年同心协力,书写发展新篇章

  据官方指数显示,以2014年为基数,2020年京津冀发展水平总指数提升到119.3,统计指标包含生态、共享、创新、协同和开放五方面。这可理解为,在2014年区域协同发展概念提出后,京津冀发展水平提升了19.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从发布2014年版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起,北京持续、从严执行减量发展和产业疏解,累计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近3,000家,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创造空间,新设“高精尖”市场主体由2013年的41%升至60%。而在环京地区,以廊坊北三县为例,过去三年时间已经有超过120个北京优质项目签约。

  北京也逐步发挥科技创新资源对津冀的辐射带动作用。截至2020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120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分支机构累计达8300多家,科技创新链加快形成。

  此外,京津冀综合交通体系已基本建立。目前,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已完成股权结构调整,京张、京沈等铁路已经通车,且位于北京远郊、邻近京冀边界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营,京津冀机场群和港口群持续联动建设。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以城市为支点,引导和承载高端要素与产业功能,形成区域内部资源的自主流转互动。因此,雄安新区为京津冀创造了一个新的增长极,将成为河北地区的一个核心载体平台,也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均衡发展挑战凸显,区域发展仍在爬坡阶段

  尽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区域内部经济、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均衡程度仍有不足。北京作为区域龙头动能强劲,虹吸效应显著;津冀与北京差距拉大,三地经济体量比值扩大,且人均GDP增长动能不足。

  与长三角区域相比,京津冀区域的GDP总量仅为江浙沪经济总量的41%。京津冀三地GDP增长率内部差距达到2个百分点左右,与江浙沪三地保持在8%-8.5%区间的均衡水平截然不同。

  从商业地产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办公楼市场发展进程显著优于京津冀区域整体水平。其优质办公物业承载力和服务能力更高,有利于吸引金融、互联网、专业服务业等三产优质企业入驻,为当地引入税源、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带动消费、就业等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涟漪效应。

  长三角区域优质办公楼体量为京津冀区域的1.7倍,但整体空置水平大致相仿,表明长三角区域的市场主体活跃度显著高于京津冀地区,两区域第三产业吸引力和承载力水平差距较大。若剔除上海和北京两个超级一线城市的影响,两区域平均租金水平基本一致,说明当地企业租金承付能力基本一致。

  仲量联行华北区研究部负责人米阳表示:“近年来,京津冀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引导和技术落地项目数量持续增长,中关村也陆续在天津和河北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但目前对津冀两地的经济拉动作用尚未完全显现。当前,京津冀面临经济环境下行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京津冀区域发展仍在发力爬坡期。”

  “现代化都市圈”打通城市群格局,高端制造业风潮利好津冀产业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通过建设圈层结构清晰的“现代化都市圈”带动城市群发展,包括通勤圈、功能圈和产业圈。其中, “通勤圈”包括北三县、固安、武清等环京周边地区,将率先构建一体化交通,形成“同城化”效应。

  此外,支持雄安新区的建设也是今年及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资源对接共享、技术企业转移以及交通体系建设等。雄安将与京津构成金三角,其远期逐步成熟将推动区域多极互动,构成京津冀发展的支点。

  近十年间,中国新经济的发展风潮集中在科创领域和第三产业,北京受益于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浓厚的科研氛围,乘上这一轮风潮实现快速增长,多元化的“双创“企业和巨头型的互联网大厂均持续支撑城市发展。而 “十四五”期间高端制造及高精尖产业升级迭代的风潮,将助力天津和河北吸引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数据中心等高端技术及企业,有效调节两地发展速率和均衡水平。

  米阳表示:“在过去几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打好基础,在交通一体化、产业功能转移和设立新的增长极方面持续发力,这是下一阶段发展必要的准备工作。但是,这些前期工作向经济发展的传导效果不足,没有在经济统计数据的成绩单中显现。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的十年周期,政策需要实质性地引导人口、资源、技术、企业实现多节点转移。”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