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行业的变革中,有这样一类新型物业正在伴随着“互联网+”的大潮异军突起,它们被称为“数字地产”。数字地产,顾名思义,是IT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地产工业的结合。
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金桥出口加工区核心区域,上海通联金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联金融科技”)投建的通联金桥数据中心屹立在此,该中心定位于为金融客户提供专业的机柜托管、运维监控和SaaS等金融云服务,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主办的数据中心工程标准化建设年度论坛上,该中心一举获得“2015年度中国优秀外包数据中心奖”。在颁奖仪式之后,通联金融科技总裁郭锐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畅谈数字地产的发展前景,以及构建在数字地产之上的“云”梦想。
数字地产兴起
此番获得“中国优秀外包数据中心奖”的通联金桥数据中心,于2014年初启动建设。目前首期推出的场地出租率已达到60%。
记者获悉,该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由日本NTT Facility 专家团队负责概念设计,华东设计院承担详细设计,设计期间方案通过了国内多位金融业权威人士组成的专家组的评审。机房各类核心设备均选用业界最高品质产品,由华东电脑担任建设的总包方,国内多家知名的专业公司参与了建设工作。机房于2015年9月竣工投产,并顺利获得国家A级机房和 Uptime T3设计认证。
“未来科技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云。但很多公司都在提供这个服务,我们的模式如何能与众不同呢?”对于这一问题的思索,在金融科技行业服务多年的郭锐认为,公司要致力在金融领域打造出高端的云服务品牌。“云服务是分层次的,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而最基本的就是物质基础,公司要做成国内领先水平的服务品牌,首先要致力打造一个高等级的数据中心。”
为此,通联金桥数据中心已经投入1.6亿元人民币,建成可容纳1000个机柜的高等级机房,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在这里,金融机构不用自建机房,也不用购买设备以及派出运维管理人员,客户可以拎包入驻,中心将为入驻客户提供从机柜出租到租后管理的全过程服务。
目前,该中心的客户包括了证通、绿地金控、忠利保险等多家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郭锐预计,中心将可容纳100家左右的客户。
随着云服务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不仅是金融行业,更多的传统行业都希望依靠互联网手段,使数据的管理高效、便捷。于是,“数字地产”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类型、层次不同的数字地产开始在各地逐渐兴起。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它不仅能使地方财政获得地产上的税收收入,同时可以让地方经济的统筹调配更加有序,降低社会的整体成本。
郭锐认为,机房的可复制性很强,特别是高端机房的需求更大。目前国内还缺乏高端数据中心的品牌,这个市场将有一个持续的增长空间。目前国内外一个机柜平均成本价从4万到20万元不等,通联金桥数据中心一个机柜的平均成本价超过16万元,处于高端水平。现在,该中心也正在考虑多点开花的可能性。
构建云服务金字塔
郭锐的脑子里始终藏着一个“金字塔”:数据中心业务位于金字塔的最基层,是物质基础,可以称为“基础云”。塔身是基于应用的云服务,称为“应用云”。而最高端的业务云服务位于塔尖,是终极目标。
对于应用云服务,目前,通联金融科技正在和辽宁相关监管部门展开合作,共同设立辽宁省金融合作中心,为辽宁省打造服务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的区域金融云平台。
在调研中,郭锐发现,一些小的金融机构以前使用的IT系统都比较落后,在利率市场化、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系统很难支持新的业务模式,IT系统亟须更新换代。其次,监管部门也很头疼,一是村镇银行盈利做不上去;二是管理风险问题,比如一些村镇银行过于分散,监管部门很难拿到真实准确的信息及时分析问题。从整体来看,诸如辽宁地区的整个金融科技水平跟东部省份相比,其差距较为明显。因此,有监管部门希望借助金融合作中心这样的模式,将新的业务理念和科技产品融入其中,从而推动辽宁省地方性金融体系科技水平的提升。
郭锐表示,包括乡镇银行、城商行、农信社、小额贷款公司甚至是典当行等,这类金融机构或是处在比较边缘地区,或是科技力量有限,人才非常缺乏,信息获取渠道窄,这些都是公司重点服务的对象。
再往上一级,则是“业务云”,这个业务云将依托基础云和应用云,向企业和个人等各类终端客户提供“业务云”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和应用集中到“云”上,“云”将成为满足终端客户各类需要的最直接、最经济的服务方式,完全可以设想会有那么一天,“云”将成为每个人日常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
基础云——应用云——业务云,这个金字塔是在该行业从业30年的郭锐构建的金融云服务完整蓝图。眼下,郭锐和他的通联金融科技正在集团公司和股东的支持下,一步步朝这个目标快速迈进。
通联金融科技是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通联支付”)旗下子公司,通联支付是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中注册资本最为雄厚的企业,由原银联的一众高管成立,郭锐本人也在银联工作多年,实力和资源均不可小觑。因其股东中包括了日本NTT DATA(NTT数据)集团在华的子公司恩梯梯数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联金融科技还承接了NTT 先进的全球数据中心运维理念。
“云”将成为公共资源
每个经常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云”,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360、网易等在内的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云”产品,最广泛的日常应用是,个人用户可以将PC端的文件上传至云端,以便于异地提取使用;企业用户则可以将服务器部署在云端,通过SaaS、PaaS、IaaS等公有云获取服务,或是定制自己的私有云。
百度云的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0月,百度云用户总数达到3亿,月度活跃用户达到1.4亿。2012年百度云推出,三年内用户达到3亿,足见个人云存储领域巨大的市场需求。艾媒咨询预计,2015年中国个人云存储用户规模将达到4.5亿。而企业服务领域也被认为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数据显示,美国有2700万家企业,美国三家大的企业服务领军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市值总和35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虽然有 2200万左右的企业,却并没有百亿美元市值的企业服务公司,也没有基于SaaS的10亿美元公司。近年来,该领域在国内也得到了资本的高度青睐,以期能够打造出企业服务的独角兽公司。
“数据中心将会成为公共资源。”郭锐看到的不仅是万亿级的市场,他认为,未来大家对于云的需要,就相当于对水电煤气的需要一样,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云。但因为数据过于庞大以及多样化,一定会需要公共单位或是政府来建云,在这个领域也可以尝试混合所有制的模式,由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完成这一进程。
目前,通联金融科技在辽宁试点“金融合作中心”,除了服务地方性金融机构,还在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尝试与传统产业进行对接,用金融和科技来推动产业发展。郭锐认为,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其实都在思考两件事,金融和科技,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把这两样东西和传统业务模式结合起来,为行业带来新的价值。
“过去30年,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一次合久必分的过程,从大型计算机时代到个人计算机时代,再到移动智能终端时代。而接下来的趋势将是分久必合,云时代即将到来,云将成为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将像拥有PC机和手机一样,拥有一朵属于自己的云。我相信,这个时间一定会比上一个30年更短,在现有的市场热度下,甚至可能不要10年就会实现它。”郭锐乐观地说道。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