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视角下的长租公寓 融资模式的创新与演化

喻姿玮 2017-02-20 16:46:17 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解决改造运营类项目融资难的核心在于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有多高。

  “长租公寓”是眼下的一个新兴行业,一个热门话题。长租公寓行业,此前多是小打小闹,但是随着“资产荒”的蔓延,“公寓运营”这个行当在资本的加持之下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6 年有幸参加了十多场以“长租公寓金融化、资产证券化”为主题的峰会和论坛活动,和金融、地产精英近百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实地走访了多家公寓、金融企业。多番调查研究之后,围绕“长租公寓融资难及资产证券化”问题,谈一谈我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项目的融资难题

  品牌长租公寓在发展之初,确实解决了一些市场需求的痛点,但传统的运营和融资模式,也导致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一些新的困局。

  首先,融资渠道单一,且无法获得较高估值。早期风投的资金是长租公寓最主要和最核心的资金来源,行业整体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多数公寓企业限于资金压力,以“包租”的方式获取房源,难以摆脱“二房东”的本质;而资本市场对于“二房东”这个角色不会给出太高的估值!品牌化装修改造的后果就是,随着规模扩张,家具、家电等“重资产”让公寓企业不堪重负。

  其次,缺乏配套长租公寓行业的金融服务。在运营模式上,如果长租公寓企业以购买的方式掌控房源,不仅需要获取巨额资金,同时还需要承担很高的资产交易成本。在获取物业资产的过程中,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融资,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而眼下,长租公寓包租运营模式在传统金融体系内部增信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缺乏针对长租公寓行业的金融配套服务。

  第三,过度使用杠杆,破坏了行业生态。

  多数长租公寓企业就是在玩“二房东+ 流程管理+ 成本控制= 挤出的利润”这种模式。如果资金成本高一点、出租率降一点,利润就没了。部分公寓企业饮鸩止渴,为了加速资金回流,动用租客保证金,过度使用分期放杠杆,造成负债率极高,甚至资金链断裂,发生跑路事件!行业生态的破坏,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融资难题。

  资产证券化的破局与创新

  梳理过去几年长租公寓的融资状况,我们可以发现长租公寓最传统和最主要的融资模式,就是PE/VC 推动下的股权融资模式。随着资产证券化在国内的深入发展,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或者借用“资产证券化”这个工具,创新出一些新的融资模式来解决公寓企业的融资难题。具体的模式创新有以下几种:①租约资产证券化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将租房合同打包成基础资产,采用必要的增信措施,通过公募或者私募市场向投资人获取资金。融资企业可以提前拿到房租,以基础资产运营所产生的稳定现金流兑付投资人本金和收益。

  ② 类REITs 模式。在国外, 公寓REITs是最主要的公寓资产运营管理方。通过资本市场,以发行收益凭证汇集投资者资金,专门机构进行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在中国REITs 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也有公寓企业采用私募类REITs的做法,以获取融资。

  ③互联网模式。2016 年长租公寓行业也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拓展融资渠道。有的公寓企业通过与P2P 公司达成合作,以房屋租约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资产,设计成固定收益产品,投放市场。也有公寓企业和互联网众筹平台合作,租客以“预存租金”的形式参与众筹,获得“租金折扣”。

  ④消费贷模式。公寓和银行展开合作,租客按月把房租打给银行,公寓企业从银行一次性获得该租客的全年房租,向银行支付利息。

  互联网P2P 模式、互联网众筹模式和消费贷模式,在本质上都属于房租垫付和分期。

  通常,公寓企业可以一次性从金融机构拿到全部房租,然后租客向金融机构分期偿还,承担一定的利息成本。这几种模式,虽然名称各异,但都是“资产证券化”工具的演化应用。金融机构以直接或者间接,掌控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收益权为核心,帮助企业把未来的钱拿到今天来投资。这些模式创新,极大地拓宽了长租公寓企业的融资渠道。

  公寓资产证券化的2017 演绎

  总体来看,长租公寓和金融企业之间既有合作模式上的创新,也有利益上的博弈。随着博弈双方在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预期2017年长租公寓行业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将存在以下演化的可能:

  首先,公寓资产证券化的最大看点是中国REITs 的崛起。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房价非理性上涨、地产低成本融资能力,都会加速开发商思考转型。一旦政策落地、开发商大举进入,资源争夺战将会迅速升级。2017 年开发商很可能成为推升长租公寓行业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精英,都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上——足够的资金、资源、人才,并且目前开发商正处在现金充沛、资产结构优良的历史时期。地产开发商进军长租公寓市场,通过REITs(或类REITs)迅速扩大规模也是轻而易举。

  其次,小型金融企业在“消费金融”方面存在重大机会。围绕公寓市场,小型金融企业在消费金融上可以大做文章,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比如租金收入证券化,把未来租金折现后一次性给到业主,以此换来未来几年的运营权,同时又不变更产权。这种模式的重点在于成本控制和资产管理能力,同时规避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最后,资产证券化将改变行业生态,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长租公寓+ 金融”在未来能否继续飞扬,又将飞向何方?健全法律,引入征信体系,建立房屋租赁登记体系等等,让制度更有保障、信息更加丰富透明,才会引来更多资本的关注,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业。公寓企业面对融资难的同时,还面临拿房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空置率高等“三高”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资产证券化为起点,深化产业链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来逐步解决。通过整合“公寓+ 金融+ 生活+ 运营”等多方因素,优势互补,进而发挥出“1+1>2”的效果。行业生态的改变,无疑为未来的“公寓红海之战”,增加了多方共赢的几率!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