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秘密:中小企业的“熊彼特式增长”

卢山 2018-10-15 16:50:27 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读李践、黄强《无条件增长》

  “企业家的认知和思维,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边界,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力。”

  凯恩斯与熊彼特,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中,中国选择了后者。

  熊彼特式创新,意味着创新主体——企业家,如何利用创新要素,推动新生态、技术、人才、资本加速价值创造,实现企业与经济的增长。

  阿里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中小企业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报告》显示,创业热点行业围绕衣食住行——机械五金、家纺建材、日用百货、女装、母婴等领域。其中76.4%的创业企业员工人数低于30人,真真切切显示经济活力来自小型企业。

  同时,上述报告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小企业创业者更加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报告建议,与其关注问题,不如思考如何改变自己,能够经受住压力、风浪洗礼,持续提升自身的判断力、创造力和技术能力,优化产品和商业模式。

  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策略应专注现有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做精做透,通过模式创新,更高效高质服务客户,实现企业转型。

  在李践、黄强最新合著的《无条件增长》一书中,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发展问题,直面创业企业的困局与发展瓶颈,针对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致命因素: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成本过高、骨干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李践、黄强寻找出了企业发展道路中的陷阱,给出了问题背后的答案。

  通过剖析企业战略设计、产品研发、人才战略、用户战略、预算管理、绩效机制、创新模式等十大核心领域,总结出了企业实现“必然增长”的十大规律。

  “当前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要比十年前好,为什么挑战依旧很大?”李践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国的中小企业面临外部环境、政策环境、科技、全球化等因素影响,企业的发展环境要好于十年前,但是切切实实存在着企业的生存压力。

  李践,从业33年来,一直奋斗在民企管理一线,从TOM户外传媒集团总裁、风驰传媒创始人,到行动教育董事长兼CEO,他感受最深的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来自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正在改变中小企业的角力场。

  “以往的创业企业解决的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但是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60%-70%的企业却发现生存越来越难,过去的企业生存格局正在从增量生存向存量生存切换。”李践说,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升级,体现在消费者层面,已经从底层“饥饿需求”转向“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增量需求竞争时代正在面临挑战,意味着存量时代下,谁能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需求,谁就能在竞争中占领优势。

  “长期以来,企业竞争是通过外部竞争优势,只要满足消费者的最基础的需要,通过做大市场规模就能生存,但是现在企业还需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企业商誉,满足用户更大的惊喜、参与国际化竞争等等。”李践说,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往往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企业内部,而不是企业外部,如果不能更好地进行内在管理思维升级,淘汰是必然的,“企业生存法则:与时俱进,适者生存”。

  “今天企业发展的困局在哪里,是因为企业没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李践说,差异化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没有在差异化上做专做深做精,客户觉得物不所值,不会让消费者感觉物超所值、带来独特的价值体验,也就没有树立起核心产品、核心价值,进而没有构建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李践非常强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战略设计,差异化原则作为企业生存的核心要义,如同“定位”理论一般重要,“任何一家缺乏特色的企业,难逃同质化竞争的宿命。”李践认为,杀出重围往往是那些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企业。

  企业发展战略上,无论采用先人一步的“领跑者”姿态,还是采用“差异化”的生存之道,在战术实施上,都要用产品来落地、执行,李践认为“产品即战略”。

  “切换到用户视角,我们会发现产品与战略的关系是对等的。”李践认为,企业要以十倍的力量只做一件产品,深度聚焦产品的研发工作,才是做出爆品的不二法门。李践用“四个1工程”形容产品战略——“1米宽”、“1千米深”、“1万米深”、“10万米深”,企业要找准“井口”,将井口开在尖刀产品上。企业学会断舍离,产品需要专精深。

  如果说做出爆品是解决企业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李践认为企业仅仅踏出了成功第一步,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从1到1000”的飞跃,需要学会“复制人才”。

  人才复制速度决定企业发展速度。蚂蚁金服原CEO彭蕾在湖畔大学讲述阿里的用人观,总结为:聪明、皮实、乐观、自省。而阿里真正扩大速度来自马云的一句话,“过去的19年,我花最多时间的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训练人才。”

  李践认为,优秀企业家建立人才复制系统有三大核心步骤: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企业的战略聚焦核心聚焦于人,比如董事长、总裁等;搭班子主要培养核心能力圈,构建企业成长必备的班子;带队伍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管理,而是企业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企业大学,人才需要持续学习和进化。

  企业无论产品、人才、战略或是其他因素,核心的目的是实现企业增长。“无条件增长,是不为增长停滞找借口,只为持续增长找理由!”嘉御基金合伙创始人兼董事长卫哲说,我们不要把不增长归咎于中美贸易战、行业大环境、国家宏观调控等外部原因,而是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特点,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只要将其中一种做到极致,就能“一招鲜,吃遍天”!

  “企业增长有两重概念,一重是外部增长,一重是内部增长。”李践说,外部增长来自企业外部的边际销售增长,但是外部增长会伴随市场饱和出现天花板,如何实现外部增长扩大则依靠内部增长——企业家自身的成长,核心是企业家的思维与观念。

  “企业家的认知和思维,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边界,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力。”李践说,企业增长之道是至简,并无太过于高深复杂。从战略、产品、人才、用户到营销、财务、商业模式等多个领域,无一处不深耕,无一处不影响全局,“事非躬行岂得知”,企业成长唯有如此。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