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的崩溃是存在触发点或临界点的,美股10年长牛的结束临界点是什么?
美股长牛进入10年之际,市场上反而少了牛市到头的声音,去年的看空论调在一个深V再创历史新高的指数攻势下偃旗息鼓。是啊,美国的劳动就业数据不断超预期,市场又这么强劲,有什么理由看空美股呢?
单从经济基本面而言,我们不好说美股当前是一个泡沫,但从估值角度而言,美股市场又确实不便宜了。
从市场周期的角度来讲,恰恰是在市场预期归于一致、分歧减少之时,市场的临界点会不知不觉中到来。
“泡沫只有在破裂之后才知道是泡沫!”这是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经典名言,被泡沫的不可知论者引用很多。但其实格林斯潘并不是泡沫的不可知论者,其隐晦曲折的风格只是美联储语言的体现,是因为其美联储主席的角色而决定的。
相反,格林斯潘认为泡沫是无法避免的,这不是他在国会为自己开脱的说辞,而是结合数百年的国际经济金融史来看,泡沫产生于崩溃都是一个常规现象,当然从结果上来评判泡沫也分好的与坏的,所以美股10年长牛的结束也在市场规律之中的。
泡沫一定会崩溃,和泡沫的成因一样,泡沫崩溃的根本原因也在于人性,比起乐观,恐惧在人类的本性中占据统治地位,还伴随着贪婪。恐惧驱动的市场崩溃力量,已经被证明比建立的力量大好几倍。
泡沫的崩溃是存在触发点或临界点的,美股10年长牛的结束临界点是什么,市场尚难以定论,但临界点的发生机理我们不妨先体会一下。
这里我们用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马克?布坎南做过的一个沙堆的游戏来阐述,更有意思的是一群物理学家尝试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沙滩上,如果你用塑料桶缓慢地往下倒沙子,沙堆变得越来越大,直到最终沙堆崩塌。布坎南说,想象沙子是逐粒落下的,很快就会堆成一座小山。到最后,只需一粒沙子就会引起沙堆坍塌。大多时候,只是局部滑落;但有时候影响扩大,沙堆的一整边几乎完全坍塌。
1987年,普·巴克(PerBak)、唐超和科特·威森费尔三位物理学家开始在纽约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玩沙堆游戏。由于逐粒堆起沙堆过于缓慢,他们编写了一个电脑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
在用数百万颗沙粒做了无数次实验之后,他们发现崩塌是没有一个具体规模的。有些只是一粒沙子滑落;有些可能是10粒、100粒或1000粒;还可能是数百万粒,整座沙堆几乎完全坍塌。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好像都有可能一触即发。
沙堆的不可预测性确实是完全混乱的。
为找出这种不可预测性之所以会出现在沙堆游戏中的原因,巴克与他的同事接着在电脑上变了个戏法。想象从顶部往下凝视沙堆,然后根据沙堆的险峻度着色。在相对平滑与稳定处着绿色;在险峻处(即将塌落处)着红色。
他们发现沙堆的开端部分大多是绿色,随着沙堆不断增高,绿色部分逐渐被红色渗透。沙粒堆得越多,红色危险点的分布就越广,直到出现一个密集的不稳定架构贯穿整个沙堆。
到此,沙堆的特殊崩塌行为就有了一个线索:一粒掉落到红色危险点的沙子可以引发附近其他红色危险点的沙粒塌落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红色网络稀疏,各问题点被完好地隔离开,那么一粒沙子只能产生有限的影响。
若红色点布满整个沙堆,下一颗滴落的沙粒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将变得像恶魔般难以预测。它可能只引起几处塌落,也可能会触发数百万颗沙粒的巨大连锁反应。沙堆好像将自身置入一种非常敏感、极度不稳定的条件中,在这种条件下,下一颗掉落的沙粒有可能会触发任何规模的反应。
科学家们将这种条件称做临界状态。在沙堆游戏中,临界状态似乎是在随意撒落沙粒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在沙堆发展到临界状态时,许多沙粒都濒临坍塌边缘,它们会组合成各种长度的“不稳定魔指”。虽然许多手指都比较短,但有的很长,贯穿沙堆两端。因此,一粒沙子触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任何规模的崩塌,取决于那粒沙子是掉落在短的、中等的还是长的“不稳定魔指”上。
从沙堆走出来,我们再来理解下金融市场世界经济的组织结构,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同样的道理,海曼·明斯基(1919-1996年)也曾表述过,他曾师从约瑟夫?熊彼特和华西里?列昂惕夫。
但他就如凡高一般,生前甚至得不到学界的承认,死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极尽殊荣。很多人认为他才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没办法,当你的思想超前了,周围的人都不了解你时,那么只能忍受孤独与不被理解。
言归正传,明斯基认为,稳定会导致不稳定。某种环境或趋势持续的时间越长,越是让我们感觉安逸,这种环境或趋势到头时,修正幅度就会越大,这是其代表作《稳定不稳定的经济》的核心要义,虽然书要比这段话难得多。
就现实经济运行而言,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往往会制造出极为不稳定的金融安排,譬如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的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
对于美股市场来说,也是如此,上市公司增加资本投入,投资者趋于放大杠杆等等,但一旦那粒沙子落下时,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改变他们的投资行为时,产生更大不稳定性的潜在风险就越大,而那个从稳定到不稳定的临界点就是“明斯基时刻”。
美股市场即是如此,从稳定到不稳定正在进化中,而且临界点可能并不远了。
(作者为资深市场人士,著有《杠杆黑洞》等)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