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
银保监会: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已得到控制
住建部:严控建高度超30米或宽度超45米大型雕塑
多地收紧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深圳部分银行收紧房地产经营贷
厦门“第一高楼”打七折后仍流拍
9月份50强房企投资金额断崖式下滑
今年以来仅3家房企上市获批
声音>>
10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了控制: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7个百分点;配合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近三年来银行保险机构累计增持地方债券11万亿元;特别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银保监会及时出台了纾困措施,提早谋划应对风险反弹的回潮,严密监测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有效防止了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引发的重大金融风险。
政策>>
【1】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要加强城市雕塑的管控、管理和审查。通知要求,按照《城市雕塑工程技术规程》(JGJ/T399—2016),将高度超过10米或宽度超过30米的大型雕塑作为城市重要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建设高度超过30米或宽度超过45米的大型雕塑,严禁以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提升形象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
【2】10月22日,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首次出台暂行办法,对武汉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实施风险管理:如若公积金流动性过剩,即个贷率在85%以下时,实施积极宽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政策,加大对购房缴存职工的支持力度;若公积金流动性不足,即个贷率超过85%,实施“分级预警,适度调控,保障刚需”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政策,分三个级别实施响应措施。
市场>>
【1】下半年以来,已有多地发布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新规。10月21日,北京住建委发布消息表示,北京住建委、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组织各区于10月至12月开展启动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专项检查。近日银川市住建局发布了《银川市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试行)》,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售资金收存和使用;除了北京、银川,自7月以来,泸州、嘉兴、石家庄、福州等地住建局也接连发布有关收紧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新规。对此,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清杰表示,今年下半年,各地出台的有关加强预售资金监管政策,是在新一轮稳定房价的大趋势下,通过规范预售资金来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做法。
【2】近日,有消息称深圳等地有部分国有大行已于近期收紧房地产经营贷(“房抵贷”)的贷款条件,提高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审核门槛的同时,穿透审查企业资金流水。不仅仅是国有大行,近期一些深圳的大型股份银行也加强了对“房抵贷”的管理。交通银行深圳福田区某支行的客户经理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近期对“房抵贷”的管理确实更加严格了。申请“房抵贷”的公司,一定要有真实流水,而且仅有流水也不行,一定要实体经营。就连以前放出去的贷款,如果到期发现申请者没有用于实体经营,也要清退。
【4】厦门第一高楼——厦门国际中心及副塔楼厦门宝嘉中心最终流拍。据了解,这场拍卖的项目名为“厦门国际中心、厦门宝嘉中心项目资产捆绑”,起拍价36.4亿元,评估价近52亿元,加价幅度为1500万元,10月21日上午10点起拍,竞价周期1天,吸引了超过3万次围观。起拍价36.4亿元相较52亿元评估价折价了30%左右,相当于打了个七折。
企业>>
【1】CRIC数据显示,2020年1-9月,上半年销售TOP50房企拿地金额呈“抑-扬-抑”走势。一季度,受疫情“黑天鹅”影响,土地市场几乎停摆,销售TOP50房企单月拿地金额皆未超过1500亿元,为近三年低位。随着二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逐步回暖,部分城市土地市场迅速复苏,尤其是长三角区域表现亮眼。三季度以来,整体投资节奏有所放缓,单月投资金额持续下滑。一方面是二季度补货之后,企业重点仍在“促销售、抓回款、稳现金”上;另一方面,随着三条红线出台,企业融资进一步收紧,也导致房企投资意愿下滑,尤其是9月份,TOP50房企投资金额呈现断崖式下跌,单月投资金额较二季度均值下降42%,仅高于1、2、3月。
【2】经过两次递表,金辉控股于近日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将在本月底成为今年第三家成功实现IPO的内房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1日,近几年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但仍未上市的房企有11家。其中,万创国际、海伦堡控股、奥山控股、鹏润控股、中国文旅5家房企的招股书已经失效,大唐地产、三巽控股、上坤控股、领地控股、实地地产、祥生地产还在港交所排队等候上市。业内认为,资本市场对房企的上市条件变得更为严格,距离2021年只剩下70余天的时间,2020年房企上市的数量大概率将低于往年。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