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飙升!钱流向哪?

市场许倩 2025-04-21 09:11:42 来源:中房报

  时隔5年重启的土地储备专项债,被视作房地产行业“强心剂”,目前进展如何?

  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各地发行地方债券规模合计2.84万亿元,同比增长80.9%,创历史新高。这笔巨额资金近6成用于偿还旧债,约4成是新增债券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其中新增债券中的专项债券发行9602亿元,同比增长51%。

  这些新增资金主要投向哪里?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近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中,约31%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21%投向交通领域,10%投向棚户区改造,5%投向土地储备,4%投向城镇老旧小区。

  市场期盼的大规模土地收储行动仍未落地。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目前,广东、吉林、河南等16地公示了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项目信息,资金规模超过1853亿元。但实际执行的只有广东、四川、湖南以及北京,共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524亿元,在新增专项债中占比5%。

  按照2017~2019年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经验,其占新增专项债比例均超30%,故市场此前预计今年土地储备专项债规模也会在万亿元左右。

  当前,土地储备专项债发行节奏显然偏慢。

  广东山东成“借钱大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不过从数据看,一季度全国有29个发行主体发行新增专项债券,规模为9602.4亿元,为今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21.8%,发行进度偏慢。

  “主要是让位于‘置换债’发行,同时各地项目或仍在储备当中。2025年虽有14地区开展‘自审自发’试点,但大规模落地仍需要时间。”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认为,随着相关方案陆续出炉,接下来新增地方债供给将开始逐渐放量,加快进度。

  广东是今年首个发行新增专项债的省份,一季度发行金额为1617.5亿元,居第一。今年备受关注的土地储备专项债,也由广东“打响第一枪”,发债规模超300亿元。

  山东是广东之外另一个突破千亿大关的省份,为1048.3亿元,聚焦保障性安居工程与交通基建,济南轨交、青岛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获重点支持。

  其后是江苏、四川、河北及北京,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分别发行954亿元、800亿元、544亿元及532亿元,经济大省、债务风险较低及项目准备成熟地区发债进度较快。

  长期以来,专项债都是基建项目重要的资金来源。2019~2024年新增政府专项债累计投资项目12.9万个,项目总投资额158.2万亿元,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交通、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等领域。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从今年一季度专项债资金用途来看,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占比显著提高。一季度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中,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规模为8438亿元。其中,房地产领域占比18.6%,比去年全年上升7个百分点,主因是多地启动专项债券收储土地。同时,各省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向基建领域的资金占比为64.6%,低于去年全年的69.3%,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土地收储待提速

  收储是2025年土地市场的一大看点。自政策明确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以来,各地运用专项债收储的实际落地进展较慢。

  从已公布土地收储资金规模来看,广东省拟收储214宗地位,涉及资金440.08亿元,居首位;山东省紧随其后,拟收储190宗地,涉及资金231.28亿元;四川省拟收187宗地,涉及资金177.91亿元。此外,江西、福建、广西、湖北拟收储土地金额均超百亿元,湖南、天津均超90亿元。

  但从实际发行情况看,仅湖南、四川、广东和北京四省市分别发行了94.15亿元、6.21亿元、307.19亿元和116.87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总规模524.42亿元。

  北京、广州率先打响收储“第一枪”。截至3月底,北京已完成124宗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总面积达1873亩。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的数据,124宗被收回的闲置土地中,48%将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32%用于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20%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修复。

  广州收回了83宗长期闲置土地,面积超过2100亩。对收回的闲置土地进行“微改造、微更新”,不拆除原有建筑,而是通过功能置换盘活空间。

  但相比于庞大的闲置土地规模,收储速度依然过慢。更严峻的是,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已连续3年攀升,资金沉淀压力显著。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土地市场报告》显示,全国累计闲置土地面积高达67.8万亩,按照当前平均地价计算,折合价值超过2.3万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国TOP50房企合计持有闲置土地约18.3万亩。

  清华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叶剑平估算,每亩闲置的建设用地,平均每年造成约18万元经济损失。按此计算,全国闲置土地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超过1200亿元。

  结合历史经验,国海证券测算,近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3.9万亿元,以新增专项债额度的30%估算,2025年土地储备专项债规模为1万亿元左右。银河证券预测,未来2~3年,每年土地储备专项债资金规模达5000亿~7000亿元,有望带动更多城市土地市场乃至一二手房市场加速修复。

  土地收储为何难落地?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根据调研结果,地方收购存量土地存在多项难点,主要包括用于收购存量土地的专项债额度不清晰、收购价格难确定、被收购主体较为单一等。预计未来打通各个收储堵点、加快收储节奏,将是政策着力点,相关配套政策也有望继续完善。

  几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时强调,要落实好各项(收储)相关政策,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并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

  多位机构人士预计,2025年地方债发行高峰或发生在二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将提速,有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土地收储行动也将加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