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融信托陷兑付风波,曾频繁踩雷房地产

监督眼于帅卿 刘亚 2023-08-17 09:37:32 来源:中房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

  8月14日和15日,在上证e互动及深交所互动易上,有大量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询问上市公司是否持有中融信托产品。超过20家A股上市公司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没有持有中融信托相关产品。

  此前的8月11日,A股上市公司南都物业、金博股份齐发公告,称均“触雷”于中融信托。8月4日,咸亨国际也曾披露,称其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部分逾期兑付。

  针对逾期兑付后续事宜,南都物业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新进展,我们也在持续跟进中,新进展会以公告发出。”

  金博股份相关工作人员则对记者表示,“因为有10天的缓冲期,最后能不能兑付得看缓冲期后的结果,不过我们也一直再跟中融信托联系,但中融信托给出的态度比较模糊,他们表示也不能确定能不能兑付,这要听上面的安排。”

  对于部分产品逾期兑付及市场传闻,记者向中融信托致电并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另据了解,近日有部分投资者到访中融信托线下财富中心咨询,工作人员在安抚投资者时表示,希望投资者多给公司一些时间,公司正在紧急处理。

  8月14日,中融信托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谨防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严正声明》。声明称,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建立专项退还小组等形式实施诈骗,并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但该声明并未对逾期兑付等焦点问题进行回应。

  中融信托逾期兑付资金规模多少?

  有传闻称“中融信托涉事产品规模高达6000亿元”,对于这一传闻目前没有定论。不过,来自清流工作室的独家调查提供了一些佐证——中融信托的大量理财产品其资金投向除了标准化产品,还可投向非标准化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被业内默认为资金池产品。一份在投资人间流传的表格显示,此类资金池产品未兑付规模可能高达1500亿元。

  中融信托成立于1987年,前身是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目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旗下的经纬纺机持股37.47%,是第一大股东;中植集团、哈尔滨投资集团和沈阳安泰达商贸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2.99%、21.54%、8.01%。据网易清流工作室报道,公司第四大股东沈阳安泰达可能是中植集团关联公司,合并持股后,中植集团实际控制的中融信托股份占比为41%,实际高于经纬纺机的持股占比。

  对于中融信托出现的兑付问题,有市场传闻称,中植系爆雷引发中融信托停兑,理由为资金池业务出现问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近年来,中融信托频频踩雷多家债务危机房企,包括恒大集团、佳兆业、融创、阳光城、蓝光集团、泰禾集团、世茂集团、华夏幸福、海伦堡、名门地产、东亚地产、郑和发展、北大资源、青海国投、皇庭国际等至少15家地产企业,在市场大调整下,这些曾经的辉煌者均走到了出险的境地。

  中融信托陷兑付风波

  8月以来,中融信托被南都物业、金博股份等上市公司以投资人视角一举引爆。

  8月11日,南都物业公告称,2月9日公司购买了3000万元“中融-汇聚金1号货币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期限自购买日至2023年8月8日。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该信托产品的本金及投资收益。鉴于此次投资款项的收回尚存在不确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财产品性质,存在本息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

  金博股份也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8月10日至12日,公司通过恒天财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植系”四大财富平台之一)购买中融信托的“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7.00%)和“中融-泽睿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7.20%)信托产品,购买金额各3000万元。截至公告披露日,该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或者仅部分兑付的风险。

  此前,咸亨国际也曾披露称,其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部分逾期兑付,其中包括中融-丰盈176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购买金额为2000万元。不过,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累计收到该信托产品投资本金1742.94万元,剩余信托产品本金257.06万元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上市公司连续“踩雷”信托产品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8月11日,上交所向金博股份下发监管工作函,就公司对外投资及现金管理中发生的信托产品逾期事项提出监管要求;由于涉及多个信托产品逾期,咸亨国际也收到了上交所下发的监管函。

  为何上市公司频频踩雷信托理财,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上市公司理财风险意识不足,更多的是关注潜在的收益而忽视了风险,信托理财特别要关注底层资产以及风控措施是否有效。其中底层资产是核心,很多的信托底层的资产是房地产,今年地产事件频出,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托产品频繁暴雷。

  不过,一家信托机构首席研究员此前对证券日报表示,“暴雷”的信托产品主要为存量非标产品,这类产品由于底层房地产资产出现问题而引发兑付逾期。目前市场上非标产品已很少,因此风险整体可控,投资者无需过度恐慌。

  根据中融信托此前披露,其公司及各子公司2022年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为7857.09亿元,其中64.4%投向交易性金融资产,21.87%投向为贷款。从资产分布来看,中融信托有10.69%资金投向房地产,41.84%投向实业,32.83%投向金融机构。

 频繁踩雷房地产

  2002年,中植集团开始进军金融产业,联合哈尔滨市国资委及哈尔滨宏达建设公司等5家企业,共同出资重组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中融信托。此后,中植集团以中融信托为造血中枢,触角遍布资本市场,完成了由实业到金融的转型,“中植系”逐渐成型。

  2010年,解直锟将中植系持有中融信托36%的股权以12亿元价格转让给央企恒天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经纬纺机,至此中融信托获得了国资背景。

  有了国资背景的“加持”,在地产商加速表外融资的时代背景下,中融信托开始主攻地产信托,其管理规模持续上升。

  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融信托房地产信托资金规模达到528亿元,占其总信托资产规模比重高达30.31%,仅落后于中信信托的732亿元,位列行业第二位。

  2020年,中融信托在房地产投资规模曾一度飙升至1291.5亿元。随后涉房规模有所降低,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的存续房地产业务规模为672.6亿元,在信托资产规模的业内排名也掉到了第9位,且所涉房地产项目多有延期。

  据统计,过去两年间,中融信托连续踩雷15家资金链出现问题的地产商,包括恒大集团、佳兆业、融创、阳光城、蓝光集团、泰禾集团、世茂集团、华夏幸福、海伦堡、名门地产、东亚地产、郑和发展、北大资源、青海国投、皇庭国际等。

  2022年11月18日,塔牌集团公告称,公司2020年12月8日认购的一笔1000万的信托产品“中融-承安75号因无法如期兑付,自动进入延长期,这笔信托产品最终用于融创集团在天津的融创星耀五洲项目。

  2022年12月21日,塔牌集团又公告称,此前购买的1000万元信托产品“中融-融盈安泰30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未能如期兑付,信托产品穿透后为世茂集团在天津市武清区的国风雅颂项目。

  对于还款资金不足的理由,中融信托表示,受疫情及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影响,导致世茂集团整体运营情况下滑、项目销售及回款不达预期,且叠加政府为“保交房、稳民生”而加强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导致可用于还款的资金不足。

  此后,中融信托又相继被曝出与世茂集团相关联的融沛231号、融筑421号展期,规模合计近29亿元。

  除此之外,2022年1月中旬,华夏幸福对中融信托违约两笔本息共计11.2亿元的到期信托计划,涉及产品为融昱100号和骥达11号;5个月后,中融和华夏幸福合作的享融223号、享融287号也相继出现到期难以兑付问题。

  踩雷房地产后,中融信托还在当“接盘侠”。3月15日,中融信托先后接盘了黄光裕的长沙先导臻缔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三亚国美旅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从阳光城等多家房企手中接盘天水光恒地产100%股份。

  此外,2022年3~4月,先后接盘了融创旗下的中山铭晟房地产100%持股;融创转让的山西融创恒基置业95%股权、融创旗下北京远房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80%股份、融创旗下绍兴恒臻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股权。

  频频踩雷让中融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与业绩也急转直下。从2018年末到2022年末,中融信托的受托资产规模在4年多时间里缩水达1500亿元;业绩方面,2022年中融信托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滑13.85%和28.91%。

  资管新规出台后,信托的通道业务和非标融资业务大受影响,特别是地产信托规模开始急剧收缩。接踵而来的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地产商债务逾期、违约潮。重仓地产信托业务的中融信托则一时成为了信托界的“踩雷王”。

  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未来部分信托产品的高风险性可能还会继续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