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包括《通知》在内的多份文件提出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尤其是2021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仅5个多月就有14个地方政府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
针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业界关注。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认为,政策过度倾向于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贷款支持,而忽略了对市场化租赁房源供应和运营主体的支持。
胡景晖进一步分析指出,虽然保障性能够拿到很多优惠政策,但是保障性也会被要求比同地段的市场化的租金低15%-20%,如果把政策红利剔除掉,基本上市场参与主体都处在一个微利的状态。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不够,参与者就少,会导致供应不足,房租就会上涨。
面对该问题,胡景晖建议,“真正要把长租房市场搞好,必须保障性和市场化双管齐下,才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因为过往单纯依靠保障性,我们没有控制好房价,未来租赁市场如果也单纯依靠保障性的话,我个人认为也控制不好房租,所以还是要保障和市场双管齐下,在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场化租赁住房供应和运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也曾表示,基于专业化长租机构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发展模式上,应鼓励和支持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提高机构化长租房占比,形成(政策性)保障房与(市场化)机构化长租房“两条腿”共同发展的格局。
保障性和市场化并举不仅是业内共识,从租赁住房供给体系的顶层设计来看,市场化长租房的发展也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认为,需要进一步做到结构优化、换道发展,市场目标不应再是数量扩张,而是转向高质量发展,形成多层次供应的租房市场。而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也被列入住建部2022年重点工作内容。
在政策支持和租房需求持续释放的驱动下,构建保障性和市场化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有助于形成多样化、多主体住房租赁供给体系,打造高质量租住生活形态,让租房真正成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的关键抓手。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