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亚晨 2023-03-24 12:52:54 来源:中房网
中房网讯 (亚晨/文)一年一度的地产盛会,如约而至。
3月23日,“2023房地产TOP500测评成果发布会暨房地产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3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测评研究报告》,业内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TOP500”等测评成果正式揭晓(点击查看完整测评研究成果>>)。这项开展了15年的测评研究工作,已成为全面评判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及行业地位的重要标准。
本次发布的测评研究报告指出,房企格局近十年间发生巨大变化,头部房企虽然相对稳定,但依然出现半数变更,中大型房企则经历了更大幅度的洗牌,2023年企业需要重新思考生存和发展问题。
那么,对于2023年宏观经济趋势、房地产行业格局和市场走势分析,对代建模式和不动产私募基金的思考,以及智能化如何推动房地产转型升级等话题,参与本次高峰论坛的经济学家、业内专家、优秀房地产开发企业、供应链企业领袖和金融投资机构精英代表都给出了答案。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 冯俊
冯俊: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需具备四种能力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在致辞中表示,去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深度调整。持续之长、调整之深,历史上前所未有。通过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项政策的扶持,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行的趋势已经得到扭转。但房地产发展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完善机制、改善供应结构、调整发展模式、防范化解风险、提振消费信心,还面临很艰巨的任务。
而对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进行测评,目的是引导企业正确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冯俊看来,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四种能力:
一是,防范风险的能力。今后的发展中,仍然必须把降杠杆、防风险作为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尽快改善房企的资本结构、融资模式,改善资产负债表。
二是,识别需求变化的能力。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住房需求特征发生了变化,群众对住房的需求逐步从数量的追求过度到质量的追求,以数量扩张的模式恐怕不会再是发展的主导因素。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必须要能够识别需求的变化,否则就很难适应市场。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工业化建造、数字化建造,应该是房地产领域科技进步的主要途径。今后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质量和效益恐怕是主要因素。房企主要的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找钱、拿地、卖房,而要更多地投入于技术进步。
四是,诚信经营、筑牢信用基础的能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认真解决与上游企业、消费者交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平等的市场主体角色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交易规则,以诚信经营建立企业的信誉。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 周忻
周忻: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大有作为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易居中国董事局主席周忻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这次把房地产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又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说明市场空间巨大。不管是增量市场十几万亿,存量市场上百万亿,对整个中国房地产和中国房地产企业而言,未来大有作为。
在周忻看来,今天不管是民营地产企业,以及受影响的中下游企业,碰到的问题都非常多。但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要相信整个市场、整个行业的未来大有可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企业要找到新时期的不同角色。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房地产以及中下游企业诞生,持续的发展。还是那句话,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
周忻认为,上一轮房地产行业的波动对下游产业链影响非常大。如果说中国房地产行业是支柱产业,那支撑起这个产业的是这些中下游企业。希望在房企走出困境,进入下一轮发展的同时,中下游的企业、供应商们,这些传统的500强企业也可以伴随着房地产行业新一轮的发展,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受到更多的关怀与关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易居企业集团CEO 丁祖昱
丁祖昱:2023年房地产销售有望止跌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执行院长、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继续坚持“房住不炒”,专门提到了防风险和促需求。从今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当中,对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市场充满信心。2023年的市场是一个修复市场,是一个缓慢的回稳的市场,房地产销售规模有望止跌,需要行业各方面对这个市场进一步呵护。
测评研究报告显示,房企偿债压力继续加大。由于整体“三道红线”和两个集中度的相关限制,房企到位资金总体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在丁祖昱看来,这也是偿债出现较大压力的主要原因。2022年,房企都在夯实基础,重新修炼内功、调整架构,从总部到区域到城市甚至到项目上的架构层级开始缩短,回归产品和初心,将交付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而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丁祖昱判断,从横向角度看千亿房企维持在20家左右,2021年有43家,2022年下降到20家,今年可能还会保持在20家左右。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 邵宇
邵宇:房地产相关投资能否稳定将决定中国经济位置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表示,今年中国经济要达到什么位置,关键要看房地产相关投资能不能稳定下来。做金融也要做预判,现在市场的一致预期在3%,如果能够持平已经是非常好的消息。整个中国经济的软着陆,特别是地产的着陆今年就可以实现,这是目前非常关注的指标。
邵宇认为,现在比较困扰的问题是居民的行为。为什么觉得现在销售比较费劲?整个房地产销售,豪宅是一个小样本,更重要是普通的中产居民加杠杆购买就有一个存贷差,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高位。特别是去年,居民报复性消费没有看到,报复性的还贷却出现了,意味着居民对房地产趋势变化多多少少存在不确定性。在邵宇看来,房地产投资品属性应该说以去年为最终节点。
邵宇表示,几乎所有的决策者和政策制定机构都在讨论,如何在不透支土地和房子、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能够使产业和科技含量快速提升。这就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模式,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支撑房地产城市化到科技到金融到产业的转型。
金地集团副总裁、金地集团开发管理公司董事长 郝一斌
郝一斌:代建是实现价值共享的好赛道
金地集团副总裁、金地集团开发管理公司董事长郝一斌指出,长期来看整个房地产行业规模进入收缩阶段,投资和开发以及专业服务在逐步分离,代建行业应运而生。
郝一斌认为,代建是非常好的赛道,这两年规模稳定增长。一方面代表未来轻重分离,资本和开发能力分离的趋势。另一方面,大家有短期的压力,过去的开发项目比较多,随着资金到位的下降,资源情况的下降,投资增速放缓。希望通过代建的渠道进行管理输出,稳定团队。
郝一斌表示,代建不是一个简单收费的过程,而是以价值创造为基础,实现价值共享的过程。这个价值创造也需要一个合理分配机制,所以金地坚持长期主义,用专业的服务和价值创造说服委托方,但要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这样可以保证这个行业长期发展。
鼎信长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健飞
王健飞:金融和不动产行业结合模式需要做五方面探索
鼎信长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健飞表示,从房地产行业长期来看,过往二十年的量价支撑非常明确,不管是养老安全角度、资产保值增值角度、投资渠道匮乏角度都是支持整个行业发展的预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有小波折,但总体还是向上。
政策方面,王健飞认为政策工具箱还没有用尽,整个“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还有很多政策可用。如果“三只箭”围绕发债、股权融资、借款陆陆续续发的话,相信箭还没有射完,不动产配套基金后面还有政策可以期待。
而房地产作为支柱行业,资产运营模式、金融业和不动产行业结合的模式需要一个重大调整。在王健飞看来,运营模式从买转向租,需要做五方面的探索。第一是去杠杆,第二是降周转率,现在很多地方采取了比较高的预售监管措施,虽然觉得不合理,但是这是作为投资中必须做好的现实的预期,如果百分之百的销售资金监管起来,就变成的现房销售模式。第三是提升行业开发建设的科技含量,不管是房屋的设计上还是各种装配式,新科技的运用。第四个是租售并举,第五个是延长房子的寿命。
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郭伟
郭伟:城市存量资产转型赋能领域大有可为
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郭伟表示,据统计存量资产业务在中国只有16%,世界同行有30%,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房地产行业也在加速转型。都在讲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适合不同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但是房地产行业在加速转型,这样的现状是共识。
郭伟认为,房地产在转型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由销售转向持有,会成为其中一部分。今年以来新经济产业类型不断涌现,产业园、物流地产、数据中心,包括目前比较火热的长租公寓,养老社区等等,已经伴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存量资产赋能做了大量探索,相信在未来这些领域大有可为。
美的置业睿住智能总经理 朱春晨
朱春晨:智能空间是房地产行业下一个风口
美的置业睿住智能总经理朱春晨表示,智能空间也许就是房地产行业下一个风口。他认为,对房地产行业来讲,空间的概念不仅仅是房子内部,还有社区、商业、云园区,智能空间应该在体验升级、场景、创新方面带来更多的体验。
对于“房地产的底层逻辑调整是不是箭在弦上”这个问题,朱春晨表示,基于用户的需求重新梳理空间应该是智能空间的底层逻辑。朱春晨强调,房地产的未来不只是房子,而是基于房子的生活方式。希望大家真正把房子当做一个产品,当做用户需要购买的真正改善其生活的产品打造。
立邦中国 TUB 事业群总裁 李汉明
李汉明:设计随需而变,启迪行业创新
立邦中国TUB事业群总裁李汉明表示,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推动整体社会的进步。高品质交付其实也不困难,无非要有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有好的产业化工人和项目管理者,好的管理工具以及实时在线的管理工具。
李汉明指出,立邦希望用刷新的力量为行业和产能赋能。所有的品质首先是设计出来的,所以要做的是设计随需而变,启迪行业创新。同时,还要做品质引领,严守可靠的标准,有方案集成能力,整合交付能力和生态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