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任董事长不足一年的张联东可能也没有想到,作为“理财老手”的洋河股份会踩上地产信托的雷。
12月4日,洋河股份发布《关于委托理财到期本金和收益延期兑付的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洋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河投资”)于2021年12月2日,收到中信信托发来的《中信信托·嘉和118号恒大贵阳新世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临时信息披露》文件,显示“该信托尚未足额收到债务人贵阳新世界房地产有限公司应付回购本金及溢价。”
洋河投资于2020年5月29日,出资1.9亿元向中信信托认购了“中信信托·嘉和118号恒大贵阳新世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约定每年6月21日、12月21日分配信托收益,可以提前返还本金,产品到期日为2021年11月29日,兑付日为到期日10个工作日内。
洋河投资分别于2020年12月21日收到该信托产品投资收益814.97万元,于2021年3月15日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9500万元和投资收益166.12万元,于2021年6月21日收到该信托产品投资收益360万元,于2021年11月29日收到信托产品本金2248.65万元。
也就是说,洋河投资共计收到信托产品本金1.17亿元及投资收益1341.14万元,剩余信托产品本金7251.35万元,以及9500万元在2021年6月21日之后的投资收益未能收回。
近年来,洋河股份热衷于信托理财,2020年年报显示其持有信托产品余额121亿元,银行理财仅有39亿元。
在所有信托产品中,地产信托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据统计,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洋河股份买了9个恒大信托。除了恒大,洋河股份地产信托组合还包括阳光城、宝能、中国奥园、融创、碧桂园等,其中前3家亦爆发流动性危机。
对于现金流充裕的洋河股份来说,这些损失并不会伤筋动骨,但因投资业务对业绩形成的拖累,难免引发隐忧。
“理财老手”剑走偏锋
过去3年,洋河股份在白酒、地产业务上备受关注。
2018年,洋河营收增速出现放缓,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营收及净利连续四个季度增幅均为负数,其中第四季度净利润一度下滑八成,创下上市以来最低水平。从股价来看,自2019年初起,白酒板块可以说进入第四轮牛市,但截至2019年11月,洋河股份涨幅排名倒数第一;与主流的上市酒企相比,估值水平几乎最低。
此后,洋河股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比如,提高价格、精简经销商数量。今年2月,洋河股份原董事长王耀卸任,张联东接任。近10个月里,张联东在管理上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普调工资、营销一线人员高增长高激励考核机制等。
一系列改革和调整也颇有成效。2021年前三季度洋河收入219.42亿元,同比提升16.01%,超2020年全年收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为68.50亿元,同比增长21.57%,净利润为72.13亿元,同比提升0.37%。
刚熬过最低谷时刻,洋河股份又迎来踩雷震荡。
这一切,全都有迹可循。2009年上市以来,洋河股份就喜欢用闲置资金理财,算是白酒界的“理财老手”。
洋河股份第一次投资信托产品是在2011年。当年洋河股份拿出30亿元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到2012年,洋河股份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仅上半年就拿出39.12亿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此时,洋河股份的理财投资还以银行为主。
到2017年,洋河股份委托理财金额达到155亿元,其中72亿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68亿元投入信托理财产品,其余则用于投资券商和其他类别理财产品。此时,信托产品投资力度已经和银行理财相当。这一年,洋河股份投资收益为6.24亿元,占总利润的7.05%。
或许是尝到了信托产品甜头,此后的洋河股份理财风格愈发大胆。
2018年,洋河投资成立,并对外宣称“满足公司战略布局需要”。这一年,洋河股份委托理财金额为199.5亿元,100.4亿元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信托产品的金额提高至85.67亿元,当年获利9.18亿元,占总利润的8.47%。
2019年,洋河股份更加激进,理财更加偏重于信托产品。2019年,洋河股份总计投入185亿元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信托产品投入104亿元,占比56%;同期其银行理财产品投入总金额为79亿元,该年度信托理财占比首次超过银行理财。
至2020年,洋河股份理财资金总计160亿元,其中信托理财产品占比进一步提高至76%,总投入121亿元,仅有39亿元投向银行理财产品。这一年,洋河股份通过投资获得的总收益(包括公允价值的变动)高达24亿元,占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2%。
2020年财报显示,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中不少是高收益的地产类信托产品,产品数量总计达42个,总金额约50亿元,参考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了9.4%。
踩雷地产信托
在恒大已经出现问题之后,洋河股份仍在投资恒大的信托产品。
洋河股份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也多次引发投资者质疑。今年5月21日,在洋河股份网上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人提问道,“多余的资金为何不扩大基酒产能,强化主业?偏要投资合伙基金,给资本市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对此,张联东的回答是,“投资合伙基金是在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力争财富的保值增值。”
当投资人进一步表示对洋河股份拿出过百亿元资金进行理财表示担忧时,洋河股份副总裁、财务负责人尹秋明回复,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合理资产配置,本着风险可控、高收益优先的原则分类实施。
在“高收益”面前,“风险可控”的承诺沦为一句空话。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购买信托产品,洋河股份在今年8月还直接购买了去年就出现暴雷的民生信托股权;在恒大已经出现问题之后,洋河股份仍在继续投资恒大的信托产品。
截至2021年6月30日,洋河股份至少购买了逾20只地产类信托计划,包括恒大、阳光城、宝能、中国奥园、融创、富力、碧桂园、雅居乐、金科等知名地产公司的信托理财产品。
除了恒大外,阳光城、宝能、中国奥园也爆发了流动性危机。
从8月至今,宝能系资金链紧张程度不断升级。截至10月底,宝能系已出现9项信托计划违约,累计涉事金额达200亿元。11月23日,宝能发布公告称,相关产品的清退工作将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
阳光城今年三季度的数据非常“惨烈”,扣非净利润为负17.52亿元。三季报发出后第1天,阳光城开盘跌停;债券“20阳城01”跌幅达25%,触发临时停牌。11月1日,阳光城发布公告称,2022年1月前到期的美元债等公开市场债务均已与相关投资人沟通相应展期计划。
12月2日,中国奥园发行的投资产品被曝逾期兑付,3日凌晨中国奥园在官网紧急发布了《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国奥园在信中承认了部分投资产品出现逾期兑付的问题。根据公开信,目前中国奥园相关的基金和定融产品总额约60亿,第三方公司管理的定融产品约24亿,涉及投资人约1500人,其中员工及亲戚占669人。
洋河股份频频踩雷地产信托的背后,是整个信托行业的缩影。
地产信托暴雷背后
2021年,信托行业兑付逾期事件频发。
用益信托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信托行业共发生250起违约事件,涉及违约金额高达1250.72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涉及违约金额达707.43亿元,排名第一,成为行业违约“重灾区”。
在负面信息影响下,房企在资本市场信用度下降,融资规模明显缩减。一些信托机构,甚至直接将地产项目暂停,重新复核以前的风控标准。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表示,房地产信托连续暴雷的原因一方面是在“三条红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同时,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率居高不下,也带动融资成本升高,债券发行难度较大。“三条红线”和监管部门监控资金流向等政策下,新增信托等融资渠道都受到限制。从卖房回款看,目前应对预售资金的监管愈发严格,房地产销售和开工数据均不理想,因此房地产通过加快回款融资也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债券、商标信托将会出现违约。
在IP GLOBAL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房地产信托频频暴雷的原因主要是信托通常用来作为加杠杆的工具、明股实债融资的工具以及信托贷款往往集中在一些不能满足银行贷款条件要求的较高风险的房企或项目上所致。
至于房地产信托未来的趋势方面,柏文喜认为,房地产信托作为房企融资的主要渠道与工具之一,以其灵活性和规范性具有金融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未来房企融资与房地产金融中心依然会扮演重要角色。
王梅婷则表示,未来房地产信托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房地产信托兴起以来,大量银行资金和居民存款通过信托等渠道绕过银行存款集中度等诸多指标投向房地产市场,针对这种现象,近几年中央层面不断进行监控,严格限制新增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通过多重嵌套规避监管,通过多种方式减少了新增理财、信托等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并逐步消化存量。预计未来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形势仍然比较紧张。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