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景源
观点
“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经济发展的三大障碍面前,我们亟需寻找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新引擎。”
“新一轮城镇化,需要我们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创造更大社会经济价值。”
“新型城镇化,这是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空间,也必然会使企业家们在其中大有一番作为。”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今天,非常不容易,我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在经济领域里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成绩背后也累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发展到现阶段开始集中爆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出于各自利益群体的考量,城镇化得到了五花八门的解读和实践,有的地方政府大干快上,轰轰烈烈开展起造城运动,开发商则打蛇随棍上,将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直接复制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小城镇,不顾实际地粗放开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埋下了许多隐患,这些问题将要放到下一轮新的城镇化运动当中去面对,去解决。
就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我想强调的是,新一轮城镇化运动的推进必须要保持积极稳妥。稳妥是针对我们之前这些人为的“误读”,那么积极对应的是什么呢?新一轮城镇化运动,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走向新平台的最重要空间。所以需要我们积极应对,顺势而为,创造更大社会经济价值。
应当承认的是,在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经济发展的三大障碍面前,我们亟需寻找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新引擎。在前一个阶段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我们创造供给的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创造需求的城镇化的速度。这样造成了目前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消费不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需不足。我们几乎年年都在讲拉大内需,扩大消费,但就是在行动上落实不了,城镇化率一直上不来。我认为接下来的一轮城镇化将创造出中国最大内需,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在城镇化水平这个问题上,很明显,我们国家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最低都会在78%或者更高达到90%以上,而我国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城镇化率大概只有52%左右。实际上,连这个数字也达不到,应该只有35%左右。因为目前的统计口径是把在城市工作居住超过六个月的人口一起纳入城镇化当中进行统计的,那么就把大概2亿左右的农民工人为地纳入到了统计范围当中,而得到一个看上去很漂亮但并不真实的数字。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恰恰是明显的差距当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目前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3∶1,消费差距也是这个数据,假设城镇化率不断加快,每年以1个百分点为增长点,那么就意味着未来我们将有几亿的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成为市民。他们的收入将比现在增长3倍,自然的,消费也将水涨船高,增长3倍,按照这个逻辑,我们扩大内需当然也就拥有了强有力的基础。
新一轮城镇化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空间和领域,整个中国经济体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推进,并进一步寻求突破。目前中国经济凸显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就是工业化不断地推进,市场化不断地完善,城镇化不断地扩张,同时国际化不断地拓展。大家只有深刻地把握住这四个方面的发展阶段和状态,才能更为清楚地理解为什么说中国经济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我建议企业家都要认真研究新型城镇化,这是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空间,也必然会使企业家们在其中大有一番作为。
简介
姚景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曾在政府部门有丰富的任职经历:如曾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家经委副处长、商业部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商业行业分会副会长、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