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涌彬:绿色住区标准与绿色住区模式

2014-10-30 23:58:05 来源:中房网

  王涌彬:尊敬的刘会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我们今天谈了一天的建筑,我想把大家的视野再往外拉一点,我们关注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尺度,绿色住区。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话题叫做绿色住区的创新模式,这个模式实际上我们现实的开发,大家也都在探索和尝试,但是应该说我们从听的这些情况来看,这都是我们当今中国最领先的思路,实际上我们视野还是没有打开,我们关心的仍然只是建筑。

  我今天想通过绿色住区标准跟大家探讨为什么我们要把视野打开,为什么我们不能只从建筑论建筑。

  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最大规模的城镇化,也正在经历这种最激烈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我们正在承受的这种资源的压力和环境挑战是空前的,而且在大规模城镇化过程当中,正在丢失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我们虽然有全世界最大的开发量和最快的开发速度,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清晰的住区规划的理论和体系,都是从国外相关的一些地区引进来的,真正自己的这种体系还没有建立,而且我们虽然拥有七亿多城市人口,六百多座城市,两千多座县城,一万八千多座城镇,但是离城市文明还有很远的距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建设了近百亿平方米住宅,但是总体技术含量还很低。

  到了2006年,中国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诞生,而且随后若干年推出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也有了一些量化,比如到2015年建设十亿平方米绿色建筑。但是,这是我们关键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的这种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基本上不是以单体建筑为模式,我们开发的实际上都是住区,都是一个成规模的开发情况,但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一些体系和标准。

  绿色建筑非常好,非常重要,但是它不能完全解决我们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因而我们需要拥有大尺度的标准,这样的开发体系和我们目前的开模式相匹配。

  进而在今年10月1号,《绿色住区标准》顺应时代潮流而诞生,这是我们人居环境委员会在两会刘部长的领导下以及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时八年研究出来的体系,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大致说一下绿色住区的内涵和我们在开发过程当中的要点。

  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而绿色住区则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居住和社会生活,保护环境、传承文化、承载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健康社区。这个全寿命是指全寿命的社区,当然包括建筑。

  在整个这个行业说的比较多的体系里面,我们对毛坯房的批评是最多的,推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大家没有关注一个问题,我们的社区是毛坯社区。开发商交工实际上是个毛坯社区,不仅这些配套是就事论事,整体环境和周边环境不一定说得上话,而且我们考虑的东西确实还需要把这个尺度扩大。

  绿色住区关注的是如何为居住环境和居住者提供幸福愉快的生活空间和居住体验,因而绿色住区简单说是一种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的统一体,在我们的开发体系里面,以前我们注重的都是我们的建筑如何、企业如何,其实真的没有把对老百姓的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这种生活和发展结合起来,这是我们目前问题比较多的。

  绿色住区强调以人为本,积极关注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绿色住区融入了大量现行住区规划体系不包含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我们把绿色住区可以看作是绿色社区的开发建设阶段。因而,我们也把它作为房地产转型、创新和行业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

  (PPT)这是绿色住区的一些核心内涵,我们在标准体系里面一共有七项。

  在绿色住区的特色和规划设计要点方面说几句,实际上绿色住区的标准是给开发商和规划设计机构提的,我们主要针对这两部分内容,当然我们还有更多的内容。

  首先是关于相地的说法,我们在做一个规划的时候,在开发商拿到一个项目的时候,前一段时间能拿到地就很了不起了,设计院可能上来就开始画了,有可能开发商委托了一个策划公司,给它提了很多概念,交给设计公司,可能也就是这样的模式。但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往往是策划公司对城市规划的理解程度和设计公司对市场的理解程度不挂钩,所以很多理念不能落地,很多规划想法体现不了这种概念。这个差距就比较大,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里重要的是三点。

  第一是认识用地,认识资源,利用资源。另外是用城市视角分析这些地方,城市视角是我们今天大家说的相对比较少的,实际上如果没有城市的视角,你不能理解这个城市,你的项目也很难定位或定位准确。城市在转型发展,城市转型的目的是增加就业,这是我们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们这个项目是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你必须理解这个城市,关注这个城市的理想,才能把项目定好位。

  第二是对于城市的梳理,城市区域价值,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个项目很好的与城市做一个恰当的衔接和梳理,实际上我们设定的很多卖点都是舶来品,很多卖点放到哪个项目哪个城市都可以,最后造成全国一盘棋一回事,开发的项目无论东西南北项目是一样的,这是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识不够,因为你没有深入的理解这个城市,所以这个项目就没有特色。

  第三是关于交通,住区交通效能是我们的第三条标准,我们最主张的是一种开放式的社区,它在中国有一定的文化难度,实际上我们住的四合院还是相对封闭的。但是在我们的社区里面,和城市的衔接上面往往因为出入口的设置不是很合理,导致在社区里面的步行距离就很长,和城市的衔接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出现以后,我们城市有特别快速的地铁交通,但是我出社区要走十分钟,这就导致城市的效率降低了。所以在住区交通项目方面,最核心的是我们社区和城市一体衔接,这才是一个好的规划。当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目前在社区里面最核心的活动人群是老人和儿童。因而,安全是第一位的。

  第四是人文和谐社区,这方面是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最核心的内容,而且社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在做社区的时候,要提出鼓励活动,户外活动才会增加交往,因而我们要求规划的时候空间要有情有义,适合相对的人群。就像以前我们社区规划里面都有会所,会所的设置其实有点绝对化,这也是从香港过来的,我们在以前村门口的大槐树,那底下就是会所,其实这是不需要我们花额外费用的。但是这个社区的特色就出来了。当然这里我们强调人文和谐不是就和谐论和谐,而是要和我们的社区深层次服务体系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的社区服务实际上已经逐渐演变成了部分开发商努力的方向。昨天在预备会的时候我们和几个人在聊,有企业有银行,都在关注社区的服务。因为这是我们下一步创新的基点。刘部长早晨也说到了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开发商往社区服务方向转型也是非常重要的领域。

  第五是资源能源效用,包含绿色建筑内容,当然最核心的是被动式节能。被动式节能在我们规划体系上面到处都是,以前我们规划的主要思想就是这样,但是现在,我们拿到一个项目的时候,基本上会被日照给垄断了。日照分析过不去,什么都没用,排的就是以日照分析为主。这里面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的思想需要改善,尤其是规划管理。规划管理要求你这么做,你就没有办法。我再引申一下,比如说我们批评了很多我们是七十年的土地,设计标准是五十年的,但是房子三十年就拆了。为什么是这样?我刚跟苗会长还说,这是规划导致的。规划滞后,规划管理的理念体系都是落后的,不理解我们现在的一种生活的变化,这是一种固步自封的体系。最核心的除了被动式以外,还要把在资源能源效用方面把绿色生活方式加进来。刚刚我们听到的大有公司就做得非常好,把这种绿色生活方式和开发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向。

  第六是健康舒适环境,就是我们把舒适环境分成了室外环境、室内环境和室内空间,其实这里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个,说实在的,我们现在有很多开发项目户型根本不能看。不要说他还引领些什么了,连基本生活模式都满足不了。现在仍然有这样的一种产品。我们住宅最核心的还是给人住的,不管说出什么花来,还是人要住的舒适。但是最基本的东西没有,所以我说室内空间还很重要,尤其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适老社区。适老这个层面,我个人一直主张把社区的养老作为核心,而社区养老其实和我们住宅的些许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像这种卫生间的口,我们规划是比较窄的,轮椅很难进去。所以尤其像这些体系,稍微做改变,其实大部分的住宅都适合老年人。

  第七是可持续住区管理,我昨天和平安银行聊天,他们正在着力打造社区金融,民生银行好像也有这样一种追求。其实现在的社区服务很多的物业公司的盈利点已经不完全是靠物业收费了,物业服务也是必须做好的,这个没商量。但是你有没有增值服务,你有没有互联网思维和现在的网络时代结合起来,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是互联网化了,社区有没有这样的体系,这是我们社区服务社区管理很重要的一点,而且也是我们城市转型升级、行业转型升级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把可持续住区管理放在这里。

  这里还有一个思想,也是我们一直想推的,大家都知道要做酒店会去找酒店管理咨询,但是社区不是这样,做什么样你就管什么样,如果要是确定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管理模式,我先把物业公司请进来,我们有什么要求,社区需要怎么管理,再做就是有针对性的,不可能会出现毛坯社区。以前那些体系都是在滞后的,做完了就交给物业公司了,所以酒店这个行业的模式完全可以对住区开发提出一个借鉴。

  讲一下绿色住区的创新模式,这里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人居委的几个工作方向。

  有三个工作方向,第一是面向政府,我们主要是把新型城镇化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因为城镇的人居环境还是由政府引领为主导,所以我们在这里边提出了以人居规划的这样个一个体系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而且也作为城镇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把人居环境这个问题作为核心问题。因为人居环境涉及到方方面面,大部分城市都把作为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目标。

  第二是面向企业,我们和企业合作共建绿色住区,绿色住区还属于大规模试点阶段,还是应用标准刚出来,我们也做了将近一百个试点,但是现在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我们当然希望通过这个绿色住区共建为开发企业优化产品、创新创造和赢得市场创立品牌,进而建立企业标准。

  第三是面向居民,主要是深入社区,包括农村社区深入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我们既有社区人居环境,新居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人居环境。你有了对需求的深刻理解,你才有可能创新。这就是我们人居委的模式。

  绿色住区主要作用和创新点,第一是创造市场,创新发展。市场现在大家都说目前形势不是非常好,但是市场是可以创造的,我觉得在目前的这种互联网背景下,在这种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深入理解了这种变化就有可能进行创新。我去过海南,那时候海南很多房地产商品根本卖不出去,因为根本满足不了现在的生活。我们现在有很多三四线城市也会有很多产品可能永远也卖不出去,因为这些产品已经不适合现代的生活了,更不用说对未来有多大适应。所以其实这个时候仍然有市场,如果你能够创造这样的事情。

  第二是金融支持,持续发展。就这次来参会的国开行和两会有比较好的关系,像平安银行也专门有分论坛,其实银行金融对地产的支持是自己的寻找适合的,既符合政策又符合目标,不可能钱装在兜里它不带出来。我们做这种绿色住区的模式,实际上就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也符合现代的发展趋势,因而应该容易得到金融支持。

  第三是名企先行,转型发展。我们这次来了很多知名企业,如果这些知名企业能够率先参与绿色住区开发建设,参与并引领住区转型,它仍然会获得很多先机。我认为,任何一项创新都应该有一种高端的大的企业来引领,所以我也鼓励名企率先建设绿色住区。

  第四是政策支持,跨越发展。绿色住区的模式是对城市第三产业最大的平台和载体,三季度经济发展指标出来以后,其实下行很明显,但是总理觉得没事,还是很乐观。因为7.3%的增长是第三产业带来的,对就业增长很有拉动作用。因此我现在做绿色住区发展,实际上对城市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持。

  第五是社团引领,联合发展。人居委在若干年发展过程当中摸索出来了一套企业+社团+政府的绿色住区共建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我们通过近百个试点项目,在若干个城市做了调研分析,实际上我们发现绿色住区的这种标准和模式不仅适合新建,更适合既有住区的改造。实际上现在的城市环境主要由已经存在的社区组成的,这些社区环境如果不提升,环境很难得到提升。所以现在绿色住区的标准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当然也需要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这是非常必要的。

  我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