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昱:当前房地产行业现状、变化及未来判断

2015-12-27 02:03:14 来源:中房网

  中房网讯 12月26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易居中国克而瑞信息集团、房教中国、地产人网联合举办的 《2015中国房地产人力资源高峰论坛》在上海星河湾酒店隆重举行。此次高峰论坛发布了“2015年中国房地产雇主影响力调研”活动的结果,即《2015 年中国房地产雇主影响力调研报告》。

  在本次论坛上,易居中国执行总裁、克而瑞信息集团董事长丁祖昱发表演讲,分析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市场发展做出预测。丁祖昱表示,在2014年楼市调整,房地产市场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楼市成交下降明显,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亿平方米,较2013年下降1亿平方米。而 2015楼市在国家强力救市政策推动下进入回升通道,前三季度成交规模较2014年大幅提升,在目前看来,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甚至超过2013年应该 问题不大。未来3-5年(2015年-2018年)预计将会进入平稳期,维持相对高位,总量还能保持在12-13亿平方米,到2020年前后成交量将开始缓步下行。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克而瑞信息集团董事长 丁祖昱

 以下为演讲全文:

 丁祖昱:

  尊敬的刘会长,尊敬的开发商领导和各位朋友。

  大家聚在这里讨论房地产人力资源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把房地产相关的市场背景和大家做个交流,其中有一小部分牵涉到房地产的部分跟大家商讨。

  看一下当前市场。从上周开始,上海很多楼盘开盘,我就不断接到一些朋友的短信和微信,让我托人一定要买到(房子)。今天是12月份,今年的最后一周,大家都赶在2015年最后一周开盘,暂且不说打折的问题,可见今年市场实在太好了。

  市场为什么这么好?最核心的原因还是政策。政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反转,从原先的调整变成利好的救市政策齐发。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面,又提出了要化解房产库存,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启动租赁市场,还希望开发商降价等等6个方面的相关措施。

  实际上,从今年2月份开始,政策就没有停过。需求端方面,通过二套房贷款方面的相关政策,提供了政策需求。供应端方面,2月2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的相关政策。之后,在部分省市也出现了如果存量太多,消化周期太长,停止土地供应的相关地方性政策。

  对于企业端,今年1月份出台了关于企业债的最新一些政策,而企业债这一块,又使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的资金得到很大的改善。成本方面,利率越降越低,最近发企业债,利率都是4点几,最低达到3.5,金额也是越发越多,上半年30亿、40亿就觉得是大数目了,现在我们看到绿地要发200亿左右的企业债。截止到12月中旬,今年的企业债已经发掉的和在发的已经超过4千亿,这对开发企业的资金是巨大的利好。

  年末,最高领导层不断对房地产这一块,特别是去库存、拉动投资,给出很多新的要求。最近我们就看到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相关消费的要求,现在落实在农民工方面。应该说,今年,政策对于推动整个中国房地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执行方面,一线城市相对严控,除了二套房政策在执行,关于限购相关政策也没有取消,还在继续执行。二三线城市基本上按照中央发布的或者各部委发布相关的要求,推进整个政策执行。还有部分三四线城市,地方土政策、搞购房补贴和契税减免,希望通过地方性政策推动。搞太多土政策的城市,可能市场压力太大,北上广深继续限购的城市现在看来可能是趋势最好的城市。

  今天为什么出这么多政策?最核心原因是相关数据有好有差。对中央来讲重要的几个数字,开发投资增速已经下降1.3,可能感觉到是正增长,但实际上比去年年末的9.8下降了,前年年末数字为19.8。原先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正面拉动效应很强,但去年以来或者今年以来,拖后腿情况很厉害。1-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8.7万亿元,最后加个1万亿左右,可能在9.5万亿到9.7万亿左右。

  按GDP(总额)60多万亿来算,总体量占到14%-15%左右,一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可能压力非常大。今年房地产投资最大固定资产投资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铁、公路、道路、地铁等等,水利全部加在一起,房地产开发投资同级水平大概在8.9万亿左右,房地产8.77万亿,基础设施建设8.9万亿,所以很难补,体量太大了。

  新开工数据持续相对比较差。1-11月份负14.7,新开工少了,开发投资肯定下降了,所以这两个数字使得当前的政策肯定是利多政策。我相信明年2016年,还有更多的刺激性政策,如果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持续下滑,还有一些政策。这次出的6方面政策,从短期上来看,对于去库存来说,不会有太大的直接的结果,中长期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短期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少。业界呼吁的,比如说贷款利息抵扣个调税,比如必须降贷款利息抵扣所得税,已经到后期的阶段。

  销售面积1-11月份7.4,增长15.6%,增速较1-10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092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因为销售还不错,正常在一二线城市,还在拿地和继续开发,但是国内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用三个价格指数,给大家看一下整体的经济环境,一个是钢的综合价格指数目前还在最低,从2012年开始,钢的价格就持续下滑,之前钢产企业面临很多的危机,去年已经几乎全行业亏损,今年更是如此,但是这个价格回不去,说明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指数是煤炭价格指数,煤的指数和发电、制造业密切相关。这个价格也是从2012年持续下滑,现在已经到了最低点。我们发现,差不多都是2012年下来的,2012年很多(企业)退出能源,2013年退出也来得及,2013年之后退出来不及了,经济也是从这个时候看到各方面的压力。

  还有石油现货的价格。去年4季度开始快速下滑,今年有所反弹,之前俄罗斯和土耳其发生冲突的时候稍微降了一点,但是现在又回到相对的低点,非常低,现在原油也是历史最低价,说明全球经济没有想象当中这么好,没有全面复苏,所以整个基本面目前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我们看看房地产,虽然政策上面非常支持,但是基本面上面还是有一定的压力。

  从具体城市情况来看,12月份目前市场还是不错的,累计到22号的数字,环比很少的下降,但是和去年12月份数字没有太大差异,非常好。全年总量,按照测的这些城市来说,差不多增长达到26%,比前面我们看到的全国增长15%点几还要高很多,一线和二线比上涨的平均水平高很多,2013年上涨4%还高。

  一线城市表现最为稳定。一线城市同比去年成交量上升40%,深圳上升68%,今年深圳市场基本上把存货都卖空了;二线城市有好有差,好的上升40%、50%,差的还有略微下滑的,比如成都下滑4%,下滑的速度不多,石家庄下滑34%,这个下滑的比较多。三四线整体趋势也是上升的,也有增长比较快的,(比如)温州增长306%,温州市场不知不觉把这个帽子扔掉了,市场基本上回升了。

  一线城市18个月,上海5.2个月,消化周期小于半年,里面还有考虑部分楼盘卖不掉的,基本上房子卖空了。二线城市,苏州4.3个月,南京4.4个月,合肥5个月,这三个城市是长三角上升得最快的,苏州和南京房价大升,成交量也大升。杭州回落到4个月以下,宁波回到11.2个月,一年以下,整体市场回升比较明显,比如海口有21个月消化周期,沈阳22.2个月的消化周期,海南等仍然压力比较大。

  土地也是相对来说较差的一块,整体今年应该下滑30%左右,11月份的土地量价齐升,北京和上海土地金额比较高,拉动11月份土地的整体量和价格。

  后面一个表排了单价和总价前10位的(土地),单价前10位全部在北京和上海,北京占了7个,上海占了3块,北京把贵的地全部包圆了,剩下3块给上海。11月以来,广州、福州以及一些其他城市占了4块地,剩下都是北京和上海的,很多地价高过房价的趋势了。

  市场之前一路攀升,即使有所调整,还是不断攀升,从02年全年成交量的6.2亿,一直攀升至2013年1亿平方米,今年达到3亿平方米以上,销售到9万亿,不可能再继续上一个层次,三四线城市销售程度比较大。

  城市当中,一线二线三线比例差不多。一线10%左右,去年一线比较差的时候回落9%,三四线今年上升26%,差的时候二线比较稳定,比例上升到66%,前年和今年都在63%、64%左右。当然,我以商品住宅作为口径,只统计39个成交量较大的三四线城市,不是全部统计的,很多城市数据不全。

  最大的变化是许多企业选择退出行业,今天能坐在这里的企业,还准备坚持在这个行业干下去。事实上,很多企业退出了,去年开始,非房地产主营业务企业退出去,近一半退出房地产。现在很多房地产上市企业也退出房地产,比如莱茵置业,华丽家族,上实股份等,很多老牌房地产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出,有的为了保持胜利果实,最近几年没有开发,所以一看就干不了,上海北京市场挺好,但地买不起,每块地要几十亿,有50%以上的溢价。

  房地产市场和互联网对接不是问题,怎么对接是才是问题。经过一年很多对接之后,发现很多对接不成功。真正能够对接的,第一个是营销方面,这个对接非常顺畅,现在营销主要选择互联网推广方式,第二个是金融方面,很多都介入但是成功案例不多,绿地今年金融做的特别好,今年一部分做互联网金融做的不错,但是其他企业看到概念为主。第三个方面概念做的比较多,就是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和互联网做的比较多,特别是三个上市企业和最近要上市的绿城物业,给整个互联网的物业带来新风。

  当然出现两个流派,万科和彩生活。彩生活物业公司满足业主的需求,万科物业强调通过管理(实现)对物业的保值增值,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万科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彩生活把互联网当做平台,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业主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享受到服务。

  业务专一性和互联网化各自企业产生很多分歧。融创和富力就比较单一,恒达、绿地等都采用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当然还是要根据每家企业情况选择,不一定要跟风,也有像万科这样就做自己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工作,今天试点做一个装修,明天把物业做做好。

  业务方面差异越来越少,共识越来越多了。我刚刚强调一个共识是对三四线看法,今天还要扩张城市的企业,除了碧桂园就是恒大了。大多数企业今天对城市都在采用收缩战略,都集中关注20或者20个以内的相关城市。当然其中还有融创扩张,原先只做北京、上海、天津4个城市,城市太少,今年通过并购做了很大的扩张。

  在融资方面,原先主要依赖于海外的渠道,今天主要通过企业债。今年国内资金非常宽容,大家都把目光转回国内。在开拓模式当中,由于招拍挂压力比较大,更多企业看上了并购资本化。比如说万科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家,万科有50%的地,今天都是通过项目公司合作拿到的,都是通过兼并过来的。在招拍挂里面也出现很多合作,原先国有企业合作比较少,民营企业合作比较多,今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在一起合作数量太多了,比如平安不动产和某家企业形成联合体一起拿地,这样情况未来我认为都会成为共识。

  还有人的变化,这是和今天会议相关的内容,我这里列的是高管。过去高管跳槽,这家公司到那家公司,现在都创业,他不跳,待遇也好不到哪里,跳来跳去没有意义。有些产品总也离职了,绿地的产品胡总,世茂的产品总都离职了,我原来想技术人员可以干一辈子,年纪大一点可以混到退休,比如胡京,他是做全球超高层做的最多的专业人士,做了28个超高层,绿地内部把300米以上作为超高层,600米以上做1个,500米以上做了3个,全球哪家能做20多个超高层,可能就是在中国。从这些人的情况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情况,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到了人才过剩的情况。

  今天我不好意思讲很多企业在人员数量上面在大幅减少,(实际上)比例上蛮高的。(房企)前20强当中好像没有人员增长的,数量减少10%以上的还不少。一个就是今天不再做大的城市扩张,不做城市扩张人就不会大幅增加,前两年人员紧缺。(还有一个是)体系化标准化都做的非常好,今天大家都在做体系化和标准化的建设,很多行业都不用很多人来参与了,人员减少。这两个方面导致了今天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对人力资源这一块太大的变化。今年到高校了解一下,往年房地产企业是校招大户,今年已经比较少了,原先做招聘,现在以品牌宣传为主的。

  但是我们也发现,现在房企高端人才不缺,中低端的技术人员、熟练工比较紧缺,比如熟练的销售人员,要招一个好的特别难,这形成今天对人力资源不同的一些新要求。另外,如何对现有的这些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这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过去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课题,防止这些人被挖、被跳槽,希望人员保持稳定,今天基本不怕了。

  对未来的判断,今年我预计13.02亿左右,8.8万亿到9万亿。13.02亿是按照相关模型测算的,2016到2018年9个亿左右。未来房地产行业不会垮,不会快速下滑,应该在高位持续好几年。2018年之后我们测算是缓步下滑,一手房缓步下滑,二手房上升速度会更快,所以总的交易量不会变,还是会维持在一年14、15亿平方米左右,不会发生巨大的差异。一手房少掉部分,被二手房弥补。而且一手放政策都是中长期有效政策,特别是农民工城市化、市民化的相关政策,中长线都有很大的作用。

  对改善这一块,我们看到很多城市改善需求逐步爆发,所以中国房地产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即使2018年以后缓步下行,我们认为2018年以后十年,中国房地产一手房这一块,体量和技术比较大,我们再干十几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城市方面我年底还会做一次最终的判断。今年北京、上海、深圳是最出类拔萃的,广州排在第二梯队,稳定但是上涨的幅度比较少。南京是今年二线城市当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厦门因为供应量比较少,也表现很出色。第三类武汉、合肥、郑州等区域性城市,一定城市当中的龙头性代表,基本上人口、资源,全部集中到这些城市当中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启动,(因此)市场非常好。

  年底做城市的判断,会用各种各样的指标来判断城市发展前景,其中有一个指标,判断这个城市目前地铁总量和再开工的地铁总量,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到城市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情况和未来得发展前景,基本上都是同步的。深圳地铁稍微差一点,北京、上海地铁都在600公里左右的速度,南京现在地铁已经跑到300多公里了,速度发展的非常快。成都(是)体量最大的城市,都超过2000万平方米,但是房价不高,涨幅不大,赚钱很难。体量不大,能够在成都、重庆开发,能够保证基本的成交量。

  这里面把前十个城市都排了一下,把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排了一下,成交量不只我们说的那些。第三位的佛山,三线城市中排在第3位,佛山成交量到12月20多号,已经达到1400万方,这个非常非常大了,第五位是长沙,第六位是西安,第七位是沈阳,第八位是天津。长沙、西安、沈阳供应很大,这三个城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即房价较低,即使地价很低你也赚不到什么钱。从右边的表看不到他们三个城市的位置,成交量这么大也排不到金额前十位,相对来说单价比较低,杭州准备纳入这个体系当中去的,杭州最大的问题是不稳定性特别强,市场好的时候跟上来,市场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每一次最下降的都是杭州,每一次调控,第一个回落城市就是杭州,杭州是蛮有意思的城市。

  我们看金额的前十强,上海排在第一,北京排第二,深圳排第三,杭州排第四,南京排第五,很清楚看到今年资金流向,今年成交量最大的城市。从这个角度上看,今年实际市场最好的还是上海。深圳和北京其实今年差不多,北京是宣传特别厉害,又是地王,又是楼王,但实际今年超过20万元的房子只成交了一套。

  北京市3000亿,深圳市场容量这么小,成交量不大,也成交2500亿,深圳市场造富造的最多,深圳把千万以上的房子几乎都卖空了。深圳排名第一,北上广深都是第一,一个楼盘卖100亿,深圳排第四位,卖50多亿房子,北京、上海都排第一位,北京只有40多亿,上海50多亿,50多亿楼盘是10万元单价左右楼盘,深圳10万元以上楼盘加价卖50多万,太牛了。

  产品这一块,目前从全国来看,住宅最稳定,办公室压力最大,北京、上海、深圳办公还可以,如果开发销售模式办公,今天碰到巨大的危机,商业是结构性过剩,社区商业相对较好,旅游地产压力比较大。虽然这一次恒大在海南创造销售记录,但都是个案,像前几年雅居乐清水湾一样,这个个案看到旅游地产营销方式和普通住宅营销模式不一样的,旅游地产做得好,普通住宅也能做得好。

  养老地产对一般企业来说探索出结果和盈利模式再参与还来得及,十年以后比较好。

  海外地产核心在于城市选择,能够同时满足移民、求学、投资比较好,讲法语、葡萄牙语可能压力比较大,要会讲英语。

  实际上,运营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组织结构的变化,今年调整组织架构的企业太多了,调的过程当中,正好减掉一些部门,裁掉一些人,很多部门不需要,专业分工之后,原来很臃肿的部门,今天都可以砍掉,行业合作更节约成本。

  第二,发展趋势集中度越来越高。现在前十强17,20强23,50强33,100强38,我觉得未来三年,前十强可能会达到25个都是航空母舰,前20强可以达到20,50强达到40,前100强达到50,中国房企数量也会下降,前100强占一半,后面再来一家又占一半,这个格局相应整个环境相应好一些。现在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大家杀作一团,随着企业间共识越来越多,以后,具体竞争方面反而会出现香港的模式。香港前十大企业,基本上每个项目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互相合作,甚至共同影响政策和影响市场,这是洗牌之后,把寡头企业洗出来,一般企业淘汰掉,寡头企业洗出来有很大的影响,利润率达到最低点会回升的,今天不赚钱谁做房地产?我还是看好房地产未来利润率这一块的。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