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宝良:经济时局下的新动向

黄晟俊 2017-10-27 16:55:35 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黑天鹅之年,中国经济当前状况如何?如何理解政策调控意图,判断经济形势?

  2017年被称为“黑天鹅”之年,从2016年末延续至今的全球黑天鹅数量令人目不暇接。全球经济在黑天鹅群舞的背景下已然变成了一座天鹅湖。黑天鹅是全球各国唯恐避之不及的风险。黑天鹅扰乱经济视野、影响市场信心、破坏发展环境。对于黑天鹅之年,怎么看待我国经济,未来方向在哪?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在第112期鸿儒论道论坛上分享了一些研究成果。

  正确审视新常态

  “新常态”这个概念是2014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去河南考察时提出的。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称,“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常态”作为一种理论框架被反复提及。

  据祝宝良介绍,在“新常态”的理论框架下,“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此为基础,“一带一路”、“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横空出世。在操作过程中,政府一直秉持着三大原则:其一,稳中求进;其二,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其三,踏实落实。

  其实,当年习近平提出“新常态”概念时,中国经济已经处于三期叠加的状态:由经济发展市场规律决定的经济增速换挡期、由经济发展方式主导的结构调整阵痛期、由前期深层次调控所积累的政策消化期。所谓的“新常态”就是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这种状态。

  “新常态”包含四大特征:第一,增速放缓。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后, 中国经济增速从两位数持续回落,至2017年的6.7%水平。第二,经济结构转变。如今的中国人均GNP已经达到8000美元水平,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人均GNP更是已经达到了1.7万美元的发达国家水平。祝宝良对此着重强调,“居民需求结构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现在看起来这个结构变化是非常深刻的问题。”第三,转型动力靠创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创新是两大必不可缺的要素。第四,过程风险不容小觑。在转型过程中,经济风险、产业风险、金融风险等各类风险孕育而生,所以必须守住底线,坚持底线思维。

  认清去杠杆实质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IMF等国际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整体杠杆水平已经达到了260%(债务占 GDP比重)。政府部门债务比重在40%左右并不算高,家庭部门债务比重在45%左右,企业部门债务比重在180%左右,成为中国债务的重灾区。而且,由于国内出现大量的影子银行以及明股实债的投资方式,许多应该被计入债务的资金被遗漏,表面上统计得出的数据明显低估了实际国内债务的规模体量。

  在谈到“去杠杆”问题时,祝宝良指出,“杠杆问题其实是投资效率问题。”从微观杠杆概念看,杠杆是指企业债务除以资产的比重。从宏观杠杆概念看,债务除以GDP就是国家杠杆率。杠杆率上升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对投资效益的挤压。“去杠杆”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投资效率。其中,国有企业改革、僵尸企业退出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当然,企业部门去杠杆也会伴随着经济阵痛。反过来思考,现今的实体企业杠杆如此之高,这个问题在国企层面尤为突出。可即使这样,实体企业依旧很难盈利,甚至不少企业都在盈亏边缘徘徊。可以说,支撑国内实体企业的主要支柱是杠杆。如果不是杠杆放大了收益,许多企业都将面临亏损、破产。因此,“去杠杆”过程中,政府对于经济阵痛的容忍度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祝宝良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采访,就此问题进行回应,他说:“如果去杠杆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失业,这是肯定不行的。我认为下一步去杠杆越来越难了。从外部看,全球经济的复苏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机遇,依靠外部复苏力量对冲内部转型阵痛是现在的主流。”同时,记者问及政府是否有设定具体的“去杠杆”目标时,祝宝良表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贸易对于经济的贡献被低估

  中国经济传统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贸易。眼下市场对于贸易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依靠财政支出托底经济是当下的宏观调控方针,消费是经济转型的目标,而贸易则被大众忽视。

  据祝宝良介绍,去年我国出口贸易还处于负增长状态,但今年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最高回升至13%的水平。祝宝良认为,“影响 GDP边际增长的核心是出口与库存。”

  按照统计局现在的统计方法,出口对于GDP的贡献明显被低估。在中国的贸易统计中,进口部分的投资与消费也被计入到进口贸易中。可实际上,这部分应该分别计入投资与消费领域,计入贸易领域后,净出口实际金额被压低,造成贸易贡献度降低。如果把投资与消费统计各自归位的话,中国净出口金额更高,对于经济贡献更高。

  祝宝良称,“根据现在数据,贸易对于GDP贡献为0.3,如果修正数据后,贸易的贡献度能达到0.8。此外,如果考虑不同产业系数调整因素的话,贸易贡献度更高。”

  另一方面,从贸易角度看,现在经济发展受贸易影响较为明显。按理说,贸易增速应该与经济增长呈同比波动。可现实是,过去30年,中国贸易与GDP增速的平均比值是1.6。

  而现在则低于1,去年更是出现了负相关。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功劳归功于贸易,金融危机后,虽然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贸易本身巨大的存量影响似乎被市场低估了。去年的贸易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今年,随着贸易企稳复苏,经济也出现了上扬。

  汇率问题被过度关注

  自“811”汇改后,人民币开启了贬值趋势。中国外汇储备从当初的4万亿美元跌至如今的3万亿美元,损失了25%。而人民币贬值也使得国内资本外流现象越来越明显。所以,一直以来,政府及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都有一定的顾忌。但是,祝宝良提出了不同观点。

  祝宝良提出,中国是大国经济,不同于小国经济,没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耿耿于怀。小国需要关注汇率波动是因为其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靠贸易支撑。但是,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早已成为多元化的大国经济。大国经济中,即使汇率有波动,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祝宝良甚至建议,寻找时机取消管制,重新放开人民币汇率波动。

  实际上,今年的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明显的强势反弹。这其实得益于美元的疲软和欧洲、日本的经济复苏。祝宝良感叹,今年的外部环境改善超出他们原本的预期。本以为人民币还将继续承压,没想到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反而形势发生转变。不过,祝宝良对人民币汇率的反弹并不乐观,在他看来,未来人民币贬值的概率依旧大于升值。

  中国经济不能再依靠房地产

  房地产问题是民众较为关心的问题,其实,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是有规律可循的。

  据祝宝良透露,以前,政府为了保持经济高增长,房地产是一种屡试不爽的工具。因为房地产产业链够长、影响力大、覆盖面广,所以,想要推动经济只要刺激房地产发展就能带动。

  国内许多房地产行业的指标都是套用美国标准,可实际情况证明,这种指标直接套用到我国会有很多问题。祝宝良以人均60平方米的标准为例解释称,人均60平方米这个指标是按照美国一个家庭一夫一妻两孩的标准制定的。一个家庭的住房需要有三卧室、一间书房、能够停放两辆汽车的车库以及供孩子玩耍的私人院子。中国人均GNP是8000美元,上海、北京人均GNP是1.7万美元,根据2016年数据显示,美国人均GNP是5.7万美元,东京的人均GNP高达6万美元,而上海、北京房价已经超过东京,能与纽约比肩。中国房地产存在明显的价格失衡。中美实际情况依旧有巨大差距,不能直接把美国的标准套用到中国。

  祝宝良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再依靠房地产拉动了,现在正处于外需利好的红利时期,不能再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应该抓紧时间改革,尽快完成经济转型。

  税制改革箭在弦上

  今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企业税从35%下调至15% 后引发全球哗然。特朗普的税收大招使得美国出现了一波企业聚集现象。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此前曾直呼中国税负实在太高。中国的财税改革如果跟不上美国步伐的话,未来更多企业投奔美国开厂、办企业都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祝宝良认为,“中国的税制改革中,财税制度改革是中央地方的事权划分问题,有的事权往上收,有的往下放。未来税改可能会有三方面改变:第一,中国可能会降低增值税比重。第二,未来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中国的收入差距太大了,未来可能通过所得税和财产税进行调整。另外,将来要征房地产税、财产税,包括个人的投资收益都要征税。”

  现今,财税改革呼声逐渐升高。有不少专家倡议用财税改革解决地方政府财政问题,从而帮助地方政府走出土地财政的阴影。地方政府财政问题非但导致地方债务高企,还导致部分企业如房地产开发商拿地成本抬高,推涨房价的现象发生。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