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戈尔,怎么了?

2014-09-21 09:18:42 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的翘楚,雅戈尔曾在投资界呼风唤雨,又在地产界叱咤风云,然而,多元化模式下的“三驾马车”如今正陷入迷途。

  无论是在服装、地产还是金融投资领域,雅戈尔都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甚至于可以说是奇迹,但最终却又都铩羽而归。

  2007年2月,雅戈尔宣布减持中信证券股权,本次减持使得公司直接获得超过24.6亿元收益,这笔“意外之财”使得公司2007年业绩大幅提高,同比增幅超过220%,令业界大为惊叹。

  尽管2008年的熊市来临,让雅戈尔第一次感受到股市的残酷,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大约14亿元,最终,公司全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不足16亿元,同比减少36%。但起伏不定的股市不但没有让雅戈尔止步,反而撩拨起更多的热情,2008年12月,雅戈尔宣布聘请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机构,正式踏入股权投资领域,再加上此前已经发力的房地产,服装、地产、投资三大业务模块就此确立。

  2009年,雅戈尔卷土重来,参与的9宗定增无一失手,到年底时账面净盈利合计接近80亿元。年内通过减持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金马股份,大约确认了18.6亿元投资收益,而公司当年的主营业务净利润还不足20亿元。

  但好景不长,2011年,股市发生大幅波动,雅戈尔好运不再,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前10个月,雅戈尔参与了十余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其中有8家浮亏。此间,其持有的多只股票亦遭套牢。年报上的数据,更能直观显示出投资业务的步步趋艰。2011年,雅戈尔投资板块的净利润为4.87亿元,较2010年降低了60.9%。而2012年,投资板块业绩进一步恶化,变为亏损2.31亿元。

  比起在股市上的大起大落,雅戈尔在房地产业的经历在民营企业中更具有普遍性, 2007年以及其后的两三年间,适值中国房地产火爆之年——房地产供销两旺,房价一路疯涨,各地抢房热潮汹涌而来。

  在房地产最为火爆的那几年,雅戈尔地产业务的利润能占到上市公司总利润的50%,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抑制房价的政策不断出台,让雅戈尔的地产业务不断遭受重创。到2012年,雅戈尔地产业务营收总额不到34亿元,比服装业务的营收总额还少4.4亿元。

  与此同时,此前盲目扩张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也显现出来。2013年6月,雅戈尔宣布与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解除申花地块土地合同,并为此要计提高达4.84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这相当于公司2012年全部衬衣销售利润的一半。公告还显示,若申花地块重新出让后的成交总价低于原土地总价款的80%,公司将按协议补足地块成交总价款与该金额之间的差额;该承诺构成公司或有负债,即:若这块土地再次拍卖,拍出的价格不到雅戈尔当初拿地价的80%,也就是193680万元,雅戈尔就必须要补足差价。

  在投融投资和房地产业务上的失败,也让雅戈尔的管理层和投资者将目光重新回到了最初的主业——服装上来。但当雅戈尔从股权投资和房地产的重创中试图回归主业时,才发现如今国内男装业已是另一番新气象,外来品牌的渗透和销售渠道的日新月异,难免让雅戈尔这个昔日的老大无法适应。

  从1988年成产宁波市乡镇企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到2001年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服装生产基地,雅戈尔一路风光走来,在服装界以引领风潮著称,它在宁波率先实行计件工资制、承包责任制至今提起来还令人津津乐道。但如今,因为远离主业太久,雅戈尔似乎已失去了对行业变革的灵气,比如对网购这一新的服装销售渠道,雅戈尔的反应就颇为迟钝。据统计,2011年中国男装网购市场规模已达到307亿元, 占比服装网购市场总规模15%。2011年淘宝商城男装销售额前十大品牌中,有7个是传统线下男装品牌,但直至2013年6月,雅戈尔才刚刚开始在淘宝和京东开设专卖店。

  尽管在三大业务板块中,雅戈尔都经历过失败,但却多少都表现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舍,这也造成了雅戈尔始终无法确认其真正主业的尴尬,也为雅戈尔的未来发展蒙上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雅戈尔的多元化困局

  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让雅戈尔的主业变得越来越模糊。

  或许从表面上看来,雅戈尔是一家不错的企业。

  在刚刚出炉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上,雅戈尔凭借着2013年532.5026亿元的总营业额位列榜单第34位,这个成绩也让雅戈尔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同城兄弟奥克斯、远大物产、银亿等知名企业,成为了甬城第一民企。

  对于一家以服装为主业的民营企业,雅戈尔能在服装产业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人民币升值、出口业务持续下降、全行业不景气等不利因素后,并没有像红豆、杉杉等同行那样出现业绩的大幅下滑,相反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雅戈尔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然而,表面的风光难以掩饰雅戈尔的盛世危机。事实上,在雅戈尔的多元化布局中,服装、投资和地产之间始终未能有一个明确的先后发展时间表,或者说雅戈尔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对三驾马车各自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似乎什么都想做大做强,但事实是哪一块业务都没有获得优势发展,三大业务合并后的雅戈尔或许可圈可点,但将任何一项业务分拆却又是凡善可陈,甚至在过去几年间,成为了公司发展的沉重负担。

  有业内评论人士曾直言不讳的指出,“什么都想做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好,雅戈尔摊子铺得太大,越大的摊子在未来或许就意味着越重的负担。”

  “地产”、“投资”双引擎险些熄火

  资料显示,雅戈尔涉足地产和投资业务,最早可以追述到1992年和1993年,但这两项业务真正开始发力,与服装一起成为雅戈尔多元化发展中的三驾马车则始于2008年。

  2008年末,雅戈尔聘请上海凯石投资为其提供项目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投资分析,在随后的两年间,公司的股权投资业务净利润猛增数十亿元。2010年雅戈尔在杭州、上海多地一掷千金,与多家老牌实力房企争夺土地资源,屡屡刷新区域地价造就新一代“地王”项目。

  或许2010年高达68.5亿元的地产业务营收给了雅戈尔不断攻城拔地的信心,但盲目扩张的后果很快出现在了雅戈尔面前。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限购、限贷等重磅政策接连打击楼市,雅戈尔在地产业务上很快显现出了投资与收益失衡的局面。

  2011年,雅戈尔中在宁波、苏州、杭州、上海四个城市中的项目,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了15%、23%、53%和24%。2011年全年,雅戈尔地产业务营收总额仅为33.73亿元,比品牌服装还要要少4.4亿元,只达到其集团期望值的三分之一。但2010年,雅戈尔仅在在上海和杭州两幅地块上的支出就高达近60亿元,几乎是地产业务2011年全年销售额的一倍。

  项目滞销也给雅戈尔带来沉重的库存压力,到2012年,雅戈尔库存高达239.53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50.32%,也占到了当年全部36家A股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存货总额的51%。其中房地产存货就占据了其存货总量的91.74%。

  与此同时,受到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雅戈尔的投资业务也开始出现下滑。2012年雅戈尔半年报中显示,金融投资板块业务收益较上年同期下滑62.30%。到第三季度,雅戈尔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9%至77.17亿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1%至14.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2.3%至10.85亿元,对应每股收益0.49元。而其业绩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板块出现亏损。

  战略布局朝令夕改 谁是主业首鼠两端

  在地产和投资业务接连受到重创之后,雅戈尔也曾试图调整战略布局。2012年7月,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向投资者们承诺,公司将重新回归到服装的主业上来,并宣布公司在2011年已经收购了14家服装类公司的少量股权。

  然而,在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放弃心态的左右下,雅戈尔对主业的调整始终显得首鼠两端,在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上也不断表现出朝令夕改。

  就在李如成宣布将主业重新回归服装上后仅仅5个月,雅戈尔就发公告称,公司拟出资30亿元,以合伙人形式认购北京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30%的出资份额,该基金与全国社保、宝钢集团等共同投资中国石油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

  此后,雅戈尔又出资3.4亿元,受让银联商务有限公司4%的出资份额。同时,从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雅戈尔不断增持宁波银行的股份,截止到目前为止,雅戈尔已经持有宁波银行12.16%的股份。

  尽管,有分析认为,雅戈尔的投资业务开始由股权投资为主向产业投资转型,有利于公司稳定业绩,提升估值。但也有评论认为,雅戈尔朝令夕改的企业战略令人质疑。有评论人士称,雅戈尔出手投资西气东输工程,似乎又再一次开始偏离主业,其投资方向离服装行业也越来越遥远。此次跨度巨大的在能源领域方面的投资,对于毫无经验的雅戈尔来说无疑又是另一次的冒险。做好了,雅戈尔显然可以在困境中为自己重新发掘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如果失败了,雅戈尔面临的将是更加难看的财务报表和更为艰难的未来。

  在地产业务方面,雅戈尔在经历了沉寂的2012年后,于2013年卷土重来。

  资料显示,2013年,雅戈尔在短短5个月内,斥资26亿元拿下了五个项目,其中仅在5月就拿下了包括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一地块在内的4个项目。

  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认为,雅戈尔这两年一边退地一边拿地,其实在调整自己的策略,优化自己的土地储备结构,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加利于未来在区域市场内深耕与扩张。不抓紧时间拿地换仓,可能会错失下一轮的市场发展机会。对于雅戈尔来讲,在今年这个时间段内拿地,更多是出于下一轮市场战略布局的考虑。

  但数据同时显示,雅戈尔目前的整体库存依然高企,截至2013年底,雅戈尔的存货依然达到了226.45亿元,相比2012年年初的234.73亿元下降并不明显,所以房地产业内人士也表示,尽管,雅戈尔的地产业务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降后,开始调整战略布局收缩战线,不再盲目拿地,但考虑到雅戈尔目前依然巨大的库存压力和未来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雅戈尔地产业务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雅戈尔品牌化之路何在

  如何摆脱短期利益诱惑,完成品牌建设锻造核心竞争力,将成为雅戈尔未来发展的重心。

  同中国很多知名民营企业一样,雅戈尔从一家资产2万的乡镇服装加工厂,成为今天资产超百亿的上市公司,走过的也是一条从代客加工到拥有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

  1983年,当时的青春服装厂(雅戈尔前身)获得了上海著名服装品牌开开衬衫的加工订单,成为了开开的OEM生产商。这笔订单成为了雅戈尔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与开开合作的第二年,青春厂的利润从40万元猛增到上百万;第三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利润也翻了番。

  但当时还是青春服装厂厂长的李如成没有仅仅满足于销售额和利润的快速增长,而是于1986年推出了第一个自有品牌——“北仑港”,到1989年,“北仑港”衬衣的年销售量达到300万件。

  1990年8月,中外合资雅戈尔制衣公司诞生,“雅戈尔”注册商标正式问世。此举被后来称“雅戈尔涅磐”。此后,雅戈尔不断改制扩张,1993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明晰产权;1998年,公司上市,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翘楚。

  回首雅戈尔从乡镇企业到上市公司的发展之路,正是由于李如成没有被代客加工的短期巨额利润所诱惑,而是坚持走上了自主品牌化发展道路,这是雅戈尔非但没有像绝大多数的乡镇加工型企业那样在产业升级的大浪淘沙中被吞并消亡,最终成长为服装业龙头的关键所在。

  不过,当雅戈尔完成上市涉足资本市场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1999年,雅戈尔出资3.2亿元,成为中信证券的主发起人之一。后来中信证券上市,其股价自4.5元的发行价一路飙升,最高时达到115元。有数据称,雅戈尔通过减持中信证券的股票,累计套现达60亿元。

  这个结果让做了大半辈子服装的李如成震惊了。相对于雅戈尔旗下数万人的服装厂,金融投资团队只有30多人的规模,却可以产生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服装产业的利润。难怪李如成会发出了“只要投资得好,就可以一下子赚到制造业30年的钱”这样的感慨。

  此后,雅戈尔大举进军金融投资市场。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被雅戈尔投资过的上市公司大约已有50家,行业遍布金融、汽车、商贸、机械、有色、化工、农业等十几个板块。

  但与当年做服装产业深耕细作不同,雅戈尔对于金融投资的理解很长时间上停留在“人数最少赚钱最多”的肤浅认识上,一直试图寻求类似于中信证券那样可以实现一夜暴富的投资项目,这也导致了雅戈尔金融投资业务基本集中在周期性行业,且只在股市中进行便于套现的股权投资项目,但这种颇具投机彩色的方式,也导致了雅戈尔金融投资业务风险较高的特点。到2010年,弊病开始显现,雅戈尔在金融投资领域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到2012年投资板块业绩进一步恶化,变为亏损2.31亿元。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雅戈尔旗下房地产业务中。尽管,雅戈尔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时间不断,早在1992年,雅戈尔集团就成立了旗下的置业公司。但雅戈尔的房地产业务真正开始发力则要到2008年之后,当时国内外的实体经济却在经受着金融危机的寒冬,据调查显示,实体经济的利润率降至5%以下,而房地产却能轻而易举地达到30%以上。就是那一年,雅戈尔正式确立了旗下服装、地产和金融投资三大业务板块。

  最初的三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给雅戈尔的地产业务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数据显示,2008年雅戈尔房地产收入达到34.7亿元,同比增长58.6%,到2009年这个数字变为51.95亿元,同比增长49.88%。而到2010年,中国楼市在政府所为4万亿救市政策的刺激下,迎来了新一轮爆发期,不少地方的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在市场利好的刺激下,雅戈尔的房地产业务全年总销售额高达115亿元。那一年雅戈尔在服装产业上的收入是60亿元,几乎是房地产业务收入的一半。

  事实上,同旗下金融投资业务一样,雅戈尔在房地产业务方面连续三年实现增长率50%的业绩。并不是通过对其品牌和服务能力的锻造获得的,主要还是大势利好造就了高收益。但雅戈尔方面却并未从其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中举一反三,对房地产和投融投资业务进行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锻造,相反,在对后市盲目乐观的判断下一味冒进,在2010年分别在上海和杭州斥巨资拿下所谓地王项目,为其在2011年兵败房地产市场埋下了最大的隐患。

  到2012年,在经历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投资领域的失败后,雅戈尔方面也开始反思。2012年7月,雅戈尔方面面对股东对于公司连续业绩不佳的质疑,公开回应称,把精力过多放在房地产和金融投资领域是不合适的,公司正在考虑逐渐淡出两大领域,将精力重新集中到主营业务上来。

  但是这个过程对于雅戈尔而言是艰难的,就如同一个赌徒,在经历过所谓一夜暴富后,很难彻底从这个梦境中脱离出来一样,雅戈尔似乎也很难抑制住短期利益的诱惑,彻底摆脱投机心态。

  其实,对于雅戈尔而言,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不是将谁作为主业来发展,而是能否像当年从青春厂到雅戈尔那样,在房地产和金融投资领域走出一条品牌化之路。

  雅戈尔地产“学乖”

  从多年来一直被指“地王”制造者,到如今拿地要变得异常谨慎,经验和教训让雅戈尔不得不学乖了。

  从1992年与澳门南光合作开发房地产,雅戈尔涉房至今已22年。曾有人把雅戈尔对于房地产的痴迷,比作“是得了房地产依赖症,就像吸毒。”

  做服装起家的雅戈尔,近年来业绩虽然三分天下,但在调控政策下地产不再景气、A股低迷、金融资产价值面临波动风险的情况下,董事长李如成提出要:“严格控制房产投入,适时调整投资规模,集中资源向品牌服装投入。”但从雅戈尔公布的2013年年报中来看,房地产业在销售收入上的贡献度达到65%,远超过主业服装。

 地产成“最大马车”

  目前来看,房地产是雅戈尔“三驾马车”中贡献最大的行业。

  雅戈尔在今年3月26日公布的年报中披露,营业收入贡献最大的是房地产板块。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51.67亿元,同比增长41.32%。其中主业品牌服装业实现营收4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7%。房地产板块实现营收98.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27%,占总收入的65%。

  业内人士表示,雅戈尔2013年报表体现的主要还是2011和2012年的销售。雅戈尔2013年能够结转近100亿元的收入,说明公司地产业务的持续性还是很强。

  事实上,由于在上一轮楼市热潮中过于激进,雅戈尔手中的不少高价地成为“烫手山芋”,以至于公司近几年一直在做内部调整:一方面加速销售进度,去库存,另一方面,大幅减少公司拿地的数量。

  2011年、2012年两年,雅戈尔未拿地。去年,雅戈尔新增了5宗土地,其中2宗为合作项目,3宗为全资项目,新增权益可建面积49.23万平方米,土地总价26.04亿元,这一数字还不到其去年预售金额的20%。

  雅戈尔董秘刘新宇也承认,雅戈尔在过去一年确实比较谨慎,拿地的量不多,有些是和别的企业合作的,溢价率也不高。

  尽管将去库存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但数据显示,雅戈尔目前的整体库存依然高企,截至2013年底,雅戈尔的存货依然达到了226.45亿元,相比去年年初的234.73亿元下降并不明显。根据经验,雅戈尔存货中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房地产业务,纺织服装仅占极小部分。

  “存货高和公司的开发规模有关系,主要还是来源于地产业务,在建还未交付的工程也是归入存货的,公司去年的预售款达到157.6亿元,我们还要保证今后的可售货值,所以,存货是和公司的规模相匹配的。”刘新宇表示。

  难抑“地王”冲动

  梳理雅戈尔多年来的涉房历程不难看出,从2004年开始“地王”光环便与雅戈尔如影随形,其在长三角各地不断高价拿地造“地王”。

  2004年4月21日,雅戈尔拍下苏州工业园区湖东03、04、05三幅地块,总价14.13亿元,震惊苏州地产圈。这是雅戈尔在异地拿下的第一个地王。该项目成本价逾6000元/平方米,而同期苏州湖东房价还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徘徊。

  2007年7月9日,雅戈尔高调亮相杭州,以14.76亿高价竞得杭州商学院地块,15712元/平米楼面价,成就雅戈尔“杭州地王”桂冠;2008年2月,雅戈尔以总价9.797亿元拿下宁波北郊路一地块,楼面价13100元/平方米,创下宁波土地挂牌出让单价之最;2009年,雅戈尔以64.9亿元再购入6幅地块,新增土地面积62.5万平方米;2009年9月,雅戈尔在上海以19.58亿元摘得长风8号东地块,楼面价为25966元/平方米,刷新上海长风新单价地王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月,雅戈尔杭州“再下一城”:拿下申花53号地块和56号地块,成交价各达11.65亿元和12.56亿元,合计24.21亿元,成为杭州“地王”。

  然而,就是这个烫手山芋,让雅戈尔之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13年,迫于高库存压力和地价的下滑,雅戈尔退掉了2010年拿下的申花地块,也因此损失了4.84亿元的保证金。

  雅戈尔此次退地的损失也直接体现在了去年的年报中,年报显示,2013年雅戈尔实现净利润13.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9亿元,同比降低14.88%。年报中透露,造成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计入营业外支出的48,420万元定金,以及对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的42,718万元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当期利润。”

  对于雅戈尔的“地王”冲动,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多次高价拿地,雅戈尔背负着昂贵的成本,而高成本负荷下项目推盘节奏缓慢,销售业绩不佳,进而严重影响了雅戈尔的地产利润,雅戈尔的多个“地王”略显尴尬。

  从1992年至今,雅戈尔房地产业务从辉煌走入现在的“平庸”,业界一致认为,除了持续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外,雅戈尔的高价拿地策略和专业化程度不足是重要原因。

  地产分拆上市再成“泡影”

  不过,从雅戈尔今年年初的一些动作来看,李如成对房地产业是寄予厚望的。

  今年1月15日,雅戈尔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外界猜测此次停牌可能与启动地产业务分拆上市有关,计划与工大首创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但在雅戈尔复牌前一天,工大首创发布公告称,上海泽添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接盘原第二大股东八达集团所持的15.69%股权。工大首创被其他股东接盘,也意味着雅戈尔资产重组结束。2月19日,雅戈尔发布公告,决定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2月20日复牌。

  实际上,雅戈尔试图将地产业务分拆上市,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初。彼时雅戈尔实际控制人李如成表示,正在着手分拆现有上市公司,“初步计划是将其房地产业务从目前的上市公司中独立出来”。

  不过该计划却最终搁浅,当时A股市场已经关闭房地产再融资,且也无明确迹象再度开启。在该提法之后,雅戈尔将地产业务分拆上市的事宜再无下文。

  直到去年末,雅戈尔在分拆一途上已经取得相对进展。据雅戈尔方面透露,已经完成了品牌服装和地产开发两大业务板块组织结构、制度流程以及精英团队的梳理。该两业务分别由公司下属的雅戈尔服装控股有限公司和雅戈尔置业控股有限公司独立运营。

  地产业务分拆上市已经箭在弦上,到此次雅戈尔突发公告,中止该事项。便有业内分析,是受资本市场环境影响而致。对此,公司方面给出的理由为“事项复杂程度高、难度系数大、条件尚不成熟”。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所谓复杂和困难实际上是指投资者回报低、上市获批难等现实问题。而对于投资人而言,地产业务正取代服装业务,成为雅戈尔旗下优质资产。若将地产业务剥离出来,无疑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这或许也是分拆计划无法成行的真实原因。

  披着西服的开发商

  被地产业务“喧宾夺主”后的“衬衫之王”,你到底要往哪里走?这或许也是目前诸多投资者最想知晓的答案。

  它是中国昔日的衬衫之王,它的崛起带动了国内一个产业的腾飞。但是,当国内竞争加剧、国外挤兑惨烈,加之金融危机、产业过剩等一系列残酷洗礼,上市十多年的雅戈尔也不免开始显现疲态。

  当雅戈尔引以为豪的服装主营逐渐沦为地产业务的附属品时,曾经的“雅戈尔”服装品牌也正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为雅戈尔上市业绩和营收贡献更多的金融、地产等次类业务。

  衬衫之王崛起

  1993年,由宁波盛达发展公司和宁波青春服装厂等发起人设立了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12日,雅戈尔正式登陆国内A股市场。经过多次扩股融资,公司成为总股本超过5亿股的国内老牌服装上市公司,主打产品为“雅戈尔”系列衬衫、西服以及其他服饰。纵观其上市线路,雅戈尔在服装,尤其是男装衬衫上的研发取得颇为骄人的业绩和市场地位。

  2001年5月,上市仅3年的雅戈尔,其首创的VP棉免熨衬衫被美国环境技术出口委员会认定为绿色环保技术推荐产品。同年9月,雅戈尔衬衫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根据国内贸易部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雅戈尔”衬衫平均相对综合市场占有率为14.87%,连续7年居同行业第一位。此时的雅戈尔,头顶“衬衫之王”头衔,当之无愧。

  此后数年,雅戈尔始终奋战在国内衬衫、西服等服装一线,并成为这一行业的绝对大佬。

  一位雅戈尔衬衫品牌的忠实趸拥者告诉笔者,他曾经尝试过国内多个品牌的衬衣,从最初的雅戈尔到曾经红极一时的PPT衬衫,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归雅戈尔的拥护阵营。这位IT从业人士告诉我们,自从雅戈尔在2005年推出国内首创的DP全棉免熨衬衫系列后,这一款无论怎么洗、怎么拧也不会褶皱的神奇衬衫几乎霸占了他全部的衬衣衣柜。

  据雅戈尔董事会介绍,在2005年推出该款衬衫后,当年开发当年便取得巨大成功,并成为公司提高利润的拳头产品。就在当年年底,雅戈尔乘胜追击,推出了全毛抗皱商务旅行西服,再次成为雅戈尔品牌的新亮点。2005年,雅戈尔在服装内销收入方面迅猛增长16%,并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到2011年,雅戈尔已经形成了以YOUNGOR为核心,Mayor、Hart Schaffner Marx、GY和汉麻世家五大品牌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各品牌受众定位清晰自成风格。公司完成了从“以生产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建设思路转变,并进入了从生产导向型企业向品牌运营型企业的过渡。这一时期,公司主导的雅戈尔衬衫、西服月平均市场销售份额分别为32.22%和13.54%,连续17年和12年位列第一。

  与公司销售数量一同水涨船高的则是公司拥有的销售网点数量。从上市至今,雅戈尔的销售网点以突飞猛进之势在国内遍地开花。到今年上半年,雅戈尔合计拥有销售网点2964个。其中,自营网点821个,商场网点1672个,特许网点474个。

 内外夹击 前行不易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服装企业开始冲击雅戈尔的内销市场。为了保持国内男装市场的头把交椅,雅戈尔每年不断提出新的行业战略,一方面巩固国内竞争激烈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试图开拓国际市场,为公司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2002年,为了提升雅戈尔的服装品牌形象,公司当年曾专门开发了名为“金色雅戈尔”的高端品牌。笔者了解到,雅戈尔的产品原来定位于中档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据雅戈尔董事会透露,当年为了提振公司业绩,同时挖掘高端服装领域,雅戈尔在这一年专门推出了全新的“金色雅戈尔”高端品牌。“这个品牌当年就是为了专攻高端客户,并试图通过这一高端策略培育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2008年对于雅戈尔而言可谓跌宕起伏,雪灾、地震、金融危机纷纷来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服装行业整体遭遇行业性的打击。这一年,雅戈尔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超过三成,其主业服装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8.14%,而房地产净利润则同比增长181.86%。

  此后连续几年,尽管服装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和保驾护航之下逐渐企稳回升。但总体出口市场受到国际消费需求疲软、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攀升的影响,雅戈尔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雅戈尔重构战略布局,不但加速新马生产基地转移,还通过调整市场格局、优化产品结构,竭力减弱出口市场回振乏力对外贸业务的不利影响。”8月20日,东方证券分析师石红梅分析认为。

 尴尬的业绩倒挂

  2002年,当雅戈尔刚刚涉足地产开发时,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仅仅十多年的时间,旗下地产业务便以数倍于服装业的强势之态,逐步取代雅戈尔最引以为豪的主营业务。

  2002年,雅戈尔的年报上首次发布了公司收购雅戈尔置地的消息,宣布正式涉足国内地产行业。就在当年,年轻的雅戈尔置业犹如初生牛犊一般,为上市公司贡献了5.33亿元。但这些营收数字在当年主营超过20亿元的西服巨头眼中,似乎只是沧海一粟。

  八年,可以用来抗战,也能用来创造业绩倒挂。

  从2002年宣布涉足地产业务后,仅仅时隔八年,雅戈尔地产业务便刷新历史新高,完成了68.4283亿元的顶峰记录。同一年,雅戈尔的主营服装业务仅勉强达到60.38亿元。还是这一年,雅戈尔地产业务营收数字首次“喧宾夺主”,一度超越雅戈尔的主营业务——服装业务。

  2011年,雅戈尔房地产业务出现腰斩,全年只斩获35.05亿元的营业收入。但服装业务却依然强劲发展,全年服装销售收入高达61.33亿元,甚至同比去年略有增长。

  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定格于2012年12月31日。从这一年开始,雅戈尔的地产业务和服装业务就像两条相交直线,在完成相交点的瞬间汇合后,开始沿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延伸。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俨然一副宁波地产巨鳄姿态的雅戈尔,其地产业务收入高达50.4772亿元。同一年,服装业务营收却逐步呈现疲态,仅收获45.24亿元。这是雅戈尔旗下主营服装业务第二次被地产业务赶超,此后,服装业务不但没有如众多投资者期望的那样绝地重生或东山再起,反而就此一蹶不振,东山不再。

  2013年,雅戈尔地产业务凭借一系列全国楼盘,将其业绩推向历史最高记录,其98.51亿元的营业收入,将雅戈尔也顺利推入国内上市公司“百亿营收”的阵营。而雅戈尔的服装营收却依然惨淡,其45.15亿元的营收入相比去年甚至略有下滑。此刻,雅戈尔的服装大佬身份或许也应该重新界定为“地产大佬”。

  纵观雅戈尔十数年的上市轨迹,当房地产业务逐步取代服装业务的时候,雅戈尔是否依旧还是当初的“衬衫之王”?创业容易守业难,对中国自创品牌前行不易的感叹之后,我们不禁想问一句:雅戈尔,你到底要走向哪里?

  雅戈尔金融“缩编”

  最引人注目,也让雅戈尔最饱受质疑的,无疑是它的第三驾马车——金融投资。

  在1992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后一年,1993年雅戈尔开始进入股权投资领域,至此,雅戈尔所谓的“三驾马车”就形成了,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虽也出现过“三马齐奔”的情况,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此起彼伏”。

  这其中,以雅戈尔的“金融马车”在数年间“大起大落”尤为引人关注:辉煌时曾同时持有39家公司股权,仓位横跨金融、汽车、商贸、机械、有色、化工、农业等十几个板块,金融资产的总价值超过100亿元;然而,随着国内股市的持续下跌,2011年成为雅戈尔金融的分水岭,持有的13家上市公司账面价值缩水超过16亿元,这也直接成为雅戈尔同其投资顾问凯石投资分道扬镳的导火索。

  至今,雅戈尔已低调宣布,“逐渐淡出金融领域,在主营业务(服装)方面加大投资。”

 初战告捷

  曾被誉为“投资先锋”的雅戈尔,在A股市场上一度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投资型公司,更有甚者将之看作是中国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根据董事长李如成的说法,雅戈尔最初涉足股权投资,是为了丰富其产业链,最早对宜科科技、广博股份的投资就是这种类型。

  在尝试性的进行了行业内的股权投资“练手”后,1998年雅戈尔开始看好金融业的发展,并在1999年入股未上市公司中信证券,这被视作是雅戈尔投资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被业内人士称为“神来之笔”。

  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7月,雅戈尔出资3.2亿元参与发起成立中信证券,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03年中信证券上市后股价从发行价4.5元一路上扬,2007年牛市曾涨到115元的历史高位。从2007年至今,雅戈尔减持中信证券股票,累计套现约60亿元。

  在金融领域,雅戈尔先后投资了广博集团、宜科科技、中信证券、宁波银行、海通证券等多家企业。2006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基本完成,雅戈尔持有的中信证券、宜科科技等股权投资价值逐步体现。

  2007年,雅戈尔集团正式将投资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了专业投资公司,针对已上市和拟上市的金融企业、资源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步入投资领域后,雅戈尔的净利润也随证券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出现大起大落。2006至2009年四年间,雅戈尔的净利润从2006年的7.7亿元一路上涨到2007年的24.8亿元,2008年熊市滑落到15.8亿元,2009年又一举翻到32.6亿元。

  2008年12月3日,雅戈尔发布公告称,聘请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资产投资管理顾问。引入凯石投资之后,雅戈尔将投资的重点转向了定向增发。据了解,在雅戈尔的授权下,凯石投资2009年调研了已公布定向增发预案且较可行的263家公司中的98家,将方案提交给雅戈尔之后,最终雅戈尔拍板参与了其中9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投资,且均进入这些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截至报告期期末,该项目全部实现浮赢。

 中途折戟

  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雅戈尔在金融市场的总投资金额分别为35.4亿元、53.34亿元和29.5亿元,金融投资业务分别实现净利润约16.25亿元、12.45亿元和4.87亿元。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内股市的持续下跌,雅戈尔在股权方面的投资也在减少。而2011年更是成为雅戈尔金融股权投资的分水岭。当年,金融股权投资净利润较上年下降60.90%。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市场开始进入下行通道的时候,雅戈尔对海通证券的投资则成为雅戈尔金融为人诟病的重要失误。当年11月,雅戈尔出资35.88亿元参与海通证券的定向增发,认购了1亿股,但随后市场一路下跌,券商股首当其冲。2008年,针对海通证券的投资,雅戈尔被迫计提11.33亿元减值准备。

  同样,让雅戈尔在“定向增发”上饱尝苦头的还有13个案例。

  2011年,雅戈尔加快了定向增发的速度,几乎以每月一单的速度先后参与了广百股份、海正药业、海利得、兴蓉投资、生益科技、精功科技、云天化、圣农发展、东方锆业、新疆众和、中金黄金、华新水泥和山煤国际13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累计投资金额为27.25亿元。

  在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的“炒新法则”一直十分奏效:但凡新股IPO,或定向增发,只要能中签,躺着就能赚钱。但到了2011年,随着A股市场的接连大跌,多数股票价格腰斩,很多定增股票都严重破发。

  在惨烈的市场环境下,雅戈尔持有的上述13家公司的账面价值缩水超过16亿元,定向增发遭遇“八连套”。由于市场形势惨淡、投资失利,加上不断地划分利益条线,雅戈尔同投资顾问凯石投资“决然分手”。

  股权投资接连失利,面对媒体的质疑,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刘新宇回应称:“我们逐渐认识到,作为上市公司,把精力放在金融投资上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决定逐渐淡出金融领域,在主营业务方面加大投资。”

  转型产业投资

  事实上,若是纵观雅戈尔整体的金融投资业务,其并不算失败,甚至整体上可以说是制造业涉足金融领域的成功典范。但是金融投资风险太大,2011年A股暴跌使雅戈尔的金融投资遭受重创就是最好的教训。

  在地产和投资“双马车”都深陷泥潭后,雅戈尔不得不首次对多元化之路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李如成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严格控制房产投入,适时调整投资规模,集中资源向品牌服装投入。”

  诚如李如成所说,“适时调整投资规模”并不代表雅戈尔放弃了金融投资的思路,只不过是减少了金融领域的投资,改由自己管理。

  雅戈尔将自己的金融业务资产规模由约100亿元规模调整到70亿元至80亿元的水平,是其调整的第一步。

  而在收回凯石投资股权后,雅戈尔方面调整的第二步就是将原先的金融投资向产业投资转型。

  2012年11月21日晚,雅戈尔发布公告称 ,将拿出30亿元投资“西气东输”三线项目。李如成则将其形象描述为“傍大款”,该项投资将具有稳定的收益。李如成称,通过基金平台参与能源投资是雅戈尔发展战略的一次有益尝试,将为今后产业投资提供借鉴作用。

  金融业是雅戈尔看上的另一个重要产业。

  今年7月24日晚间,宁波银行公告,股东雅戈尔持有公司3.51亿股,持股比例增至12.16%,这距第一大股东新加坡华侨银行持有的3.96亿股(持股13.74%)只一步之遥。

  雅戈尔方面表示,增持主要是基于对宁波银行投资价值的分析和未来前景的预测,未来12个月内拟继续增持。

  举牌宁波银行、参股浦发银行和银联商务,无一不表明雅戈尔对涉足银行经营的期待。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