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业或与房地产业殊途同归 喜达屋为何“不待见”中国买家?

王飞 陈伊颖 2015-11-19 09:20:31 来源:中房网

  中房网讯(记者 王飞、陈伊颖)“大鱼吃小鱼变成更大鱼”的规律已经蔓延至酒店业。

  11月16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万豪国际于当地时间周一宣布与喜达屋达成了总价122亿美元的收购协议。这笔交易将使喜达屋旗下11个品牌全系(包括其最为知名的高端生活方式品牌),以及全球5500余家酒店的超过110万间客房都将归于万豪所有。

  美国酒店界权威杂志《HOTELS》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酒店集团排名中,榜首的是拥有4322家酒店、71.51万间客房的希尔顿集团;万豪国际凭借4175家酒店,71.48万间客房位列第2;喜达屋以1222家酒店、35.42万间客房排名第8。

  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若万豪兼并了喜达屋,其原本就与希尔顿集团不大的差距将会被“秒平”后者世界酒店业“老大”的位置将不保。

  鲸吞象而非蛇

  万豪对喜达屋的收购方式近乎全股票交易,出价为每股72.08美元,低于喜达屋上周结束时75美元/股的价格。每股喜达屋公司普通股将置换0.92股万豪普通股(共计价值约119亿美元),余下的的以每股2美元的现金方式支付,喜达屋的投资者将拥有合并后的公司37%的股份。

  此次收购,万豪可谓是“力克众敌”,早在今年4月,喜达屋董事会就已经表现出对被收购的开放态度。不久后即传出其已在与潜在买家商谈,而传闻中的意向方包括希尔顿、万豪、洲际等多家喜达屋当初的竞争对手。但各种消息一律被各方否认。

  至上月,又有业内人士透露,包括锦江酒店集团、海航集团和中投集团在内的三家中资企业正在寻求竞争购买喜达屋,且三者都分别向中国政府提出了竞标申请并寻求批准。就在大家以为“三家打”局面已定时,美国酒店运营商凯悦就收购事宜与喜达屋商谈了数周之久的消息又让喜达屋的花落谁家多了其他可能性。另外,至少一家中国旅游集团也表露了对喜达屋的兴趣。

  多家酒店及非酒店类企业都对喜达屋抛出橄榄枝,全因喜达屋在业绩辉煌时是酒店行业的“领头羊”,即使今不如昨也依旧是头“小肥羊”。其旗下的W酒店、威斯汀、喜来登、艾美、豪华精选等十数个中高端酒店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赫赫有名。尽管近年来的发展态势有所疲软——其最新公布的业绩显示,喜达屋今年第三季度营收14.3亿美元、净利润0.8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和19.3%;持有增长速度也明显下降(2014年,希尔顿和万豪的客房增长率分别为5.37%和5.78%,而喜达屋仅为2.1%),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是要实力略胜至少是相当的对手才能吞下喜达屋这个庞然大物。这也是为何最后胜出的是万豪。但也有外媒报道称万豪的收购存变数,最有实力和可能令其受挫的就是希尔顿,两者之间的“一哥”争夺战似乎要一触即发。

 酒店业的“好苦恼”和“真任性”

  喜达屋被强势收购只是酒店业现状的一个缩影,这个行业强生弱亡的残酷规则早不是从现在才开始。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的八年间,喜达屋共出售了87家酒店以缓解财务压力。今年在被万豪整体收购前也先后变卖了威尼斯格瑞提皇宫酒店和腓尼基度假酒店两笔资产。

  有人抛就有人接:去年12月,洲际酒店集团宣布以4.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最大的独立精品酒店公司——Kimpton酒店及餐饮集团;今年2月,希尔顿全球控股公司宣布以17.6亿美元收购旧金山的Parc55酒店和佛罗里达州的另外四家酒店。万豪国际亦从未停止过收购的步伐,10月1日刚收购了北美的一间酒店以及南非的一个酒店品牌。

  酒店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代表,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稳定的服务水平。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外汇市场摇摆不定;加之中国此该轮打击贪腐、反对奢靡的政治行动,商务出行消费锐减,国内外酒店都因此面临经营压力。以国内为例,今年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台北六个主要城市中的四个,五星级酒店日均房价均有下调,其中香港更创下7.2%的历史最高跌幅。

  有业内人士预计,酒店业将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阵痛期,未来还会呈现逐渐下滑趋势,但与房地产业类似,会因城市功能属性、经济实力和人口聚集力不同有所区别。一线城市会相对平稳,二三线城市则会较为艰难。

  而你之危机,我之良机。通过并购扩大规模最为简单快速,酒店业内的买卖行为在这期间将会更为频繁。

  中企接手后的酒店“不安全”?

  特别值得单独一提的是,本次对喜达屋跃跃欲试的三家中资企业最终都无缘喜达屋。据美媒报道,原因是“出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考虑”。

  尽管中国企业一向出手阔绰,但美方却似乎并不稀罕。以收购喜达屋为例,唯有中资企业需要获得包括财政部、国土安全部等在内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成员批准这样的严苛条件。  

  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带头不买中资运营的酒店的账:去年10月6日,希尔顿酒店集团以19.6亿美元将旗下华尔道夫酒店100年的所有权卖给了中国安邦保险集团。今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这间酒店迎来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等各国元首下榻。但多年来每到纽约必住华尔道夫酒店的奥巴马这一次却改选了纽约皇宫饭店,并称是出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考虑。

  且不说如果华尔道夫酒店被中资收购后,是否存在美方担心的间谍行动或会否泄露高层机密。但喜达屋之所以转向了万豪国际而非中企,更多的考量的确在于对品牌的自我保护及资本的后续管理问题上。 

  据安邦保险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收购海外资本后,不同企业文化的冲撞,难免会引发包括职工工作习惯、薪酬福利待遇、管理方式理念等方面的冲突。“对本土员工而言,他们对中企普遍行使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常态加班普遍无法认同,管理和沟通上都会有障碍”。

  经济投资回报方面,也并非花钱买下一个百年品牌就能一劳永逸。据《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显示,24%的中企在海外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

  但以上问题还是阻碍不了中企的“壕”情万丈:2013年2月,海航集团收购了西班牙NH酒店集团20%股权;4月,中国民营最大酒店集团之一开元,斥资1050万欧元收购德国法兰克福市位于莱茵河畔的原名郁金香饭店的四星级商务酒店;同年5月10日,浙江君澜酒店集团宣布完成对澳大利亚珀斯水边套房酒店的全权收购;中房网统计,仅2014年,就有包括海航集团、安邦保险、阳光保险、华住集团、开源控股、锦江国际等逾10家中企进行了海外酒店的收购。动作比较大的除了上文提到的安邦保险集团收购华尔道夫酒店案,还有锦江国际一14.9亿美元收购卢浮集团和全资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以及华住酒店集团与法国雅高酒店集团共同整合双方旗下的约两千家酒店。

  据仲量联行在年初出具的2015年投资前景报告中预测:今年的全球酒店交易额将增长15%,至650亿—680亿美元,美国和中东将成为酒店资产的最大资本输出国,中国或将排在第三位,预计投资额达50亿美元。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