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难哺”地产 戴志康地产启示录

唐珊珊 2019-09-10 10:17:08 来源:中房报

  “就算是倒下了,他也可称为一代枭雄。野心和创造力是那一代人开疆辟土的原始天赋,但很不幸的是,他栽在了杠杆和情怀上。这也给任何在资本市场有野心的后来者一个警醒,杠杆是利刃,也是毒药。” 9月4日,一位与其相熟的上海投资公司董事长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感叹到。

  这位董事会长口中的“枭雄”,正是三天前因金融爆雷自首的戴志康。9月1日,上海警方通报了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大公司”)非法集资案调查进展,证大公司法定代表人戴某康、总经理戴某新等人已向警方投案自首,并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富岛基金”一战成名,到后来“327国债”中赚得第一桶金,后进军地产圈打造出众多名人争相追捧的“九间堂别墅”,如果将这位大佬的人生轨迹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描摹,会发现他几乎踩准了每一个时点,却又在每一段机遇中划出一个抛物线。

  “相比P2P,其实转型做地产才是他真正的转折点。我们都认为他当初应该踏踏实实的开发住宅项目,如果不是后来做商业和文化地产投入了太多资金和时间,现在可能早千亿规模了。”前述董事长颇觉遗憾的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戴志康是个矛盾的人,在金融圈杀伐果断,但在地产圈却将情怀凌驾于商业之上。

  金融玩家转战地产

  1990年的海南,是所有创业者的“乌托邦”。那一年,已经出任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北京代表处中方代表的戴志康,在好友张志平的召唤下毅然南下,据说当时张志平只透露了3个字“干大事”。

  张志平是戴志康读研究生时的同学,时任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兼任海南省证券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当时海南省证券公司刚成立两年,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海南省第一家有价证券专营公司,也是海南省唯一专业的证券商,当时承担了大部分股份制公司的上市推荐和股票销售业务,海南的第一批股民就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而这里也成为戴志康的“福地”。

  1992年,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公司成立,戴志康出任总经理。为了使基金交易更为便捷,戴志康首创了“无纸化”交易,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全额募足6000万元。为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海南省证券公司基金部采取边发行边投资的办法,将资金分别投入海南房产、海南股票、深圳股票等方面,仅三个月利润和账面增值达830万元。富岛基金因此成为“国内第一种人民币投资基金”,这种大胆又创新的操作模式使28岁的戴志康一战成名。

  富岛基金在疯狂投资海南房地产的同时,戴志康也开始了对其他城市地块的寻觅。1993年,凭着直觉他果断斥资3000万元买下了杭州西郊261亩农田和池塘,这块地也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买下这块地之后不久,富岛基金便因宏观政策调控濒临破产,此时杭州这块地已开始破土动工。同年2月,戴志康收购了海南证大上海分公司,上海证大(股票代码0755.HK)成立。随后两年,上海证大藉富岛基金威名,揽得重金,这也使他后来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买下杭州项目。

  1998年,富岛基金被并入深圳久富,戴志康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到新公司任副总,一个是出来单干。“他选择退出。当时因为基金公司不再被允许从事实业,而早年富岛的杭州项目,网罗了数十位地产人才,他不想看到队伍散掉,亦是出于地产的判断,便决定从富岛基金手中接过杭州项目。”一位接近戴志康的业内人士回忆说。

  1999年,上海证大以出资3500万元从富岛基金手中获得杭州项目,这个项目正是日后名噪一时的湖畔花园。同年底,湖畔花园销售大获成功,戴志康除了按期支付富岛基金1个亿欠款和利息之外,杭州银行还主动贷款给戴志康,这一战坚定了戴志康向房地产转型的决心。

  成于地产 败于情怀

  戴志康的地产生意在1999年轰轰烈烈的拉开序幕,这一年是他真正创业的开始。2000年,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上海是深圳、广州、北京几个大城市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但地价却比海南便宜的。从海南楼市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人对地皮有着天生的敏感,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买地。2000年,他以低价拿到了浦东足以开发10年的地块,随后相继打造了包括地处陆家嘴腰腹位置的联洋社区项目、证大家园、水清木华、大拇指广场、九间堂等项目。

  作为金融出身的地产跨界者,其打造的项目从设计和品质上都颇为不俗。以2005年开盘的九间堂别墅为例,项目由著名建筑设计师梁志天设计,白色高墙、黑瓦,开创了中式别墅之先河,比绿城和泰禾早了整整十年。连续多个项目的成功,不仅为戴志康赢得了口碑,也为他带来了财富,在2004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戴志康位列57。

  成功来的太顺利,戴志康的地产野心开始扩大到全国版图,短短十几年内,证大的发展足迹遍及浙江、江苏、四川、东北等地,并完成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开发规模,持有包括上海大拇指广场、喜玛拉雅中心、青岛大拇指广场、南京大拇指广场、扬州商业项目等12个商业地产项目,另外还有上海九间堂、南京九间堂以及河北、内蒙古等住宅项目,甚至一度将版图画到了南非。2003年,戴志康更是出资1.5亿元,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上海世纪(股票代码0755.HK),期望透过国际融资提供资本援助。

  快速的扩张使其资金逐渐绷紧,然而他并未警觉。2010年,账上仅有30亿元的戴志康,以高杠杆购得92.2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外滩8-1地块,刷新了当时上海地王纪录。这块地王也成为戴志康的地产生涯从巅峰走向没落的开始。当时,证大超过了交付第二期土地款项的时间,即出现了46亿元之巨的款项逾期,每天的滞纳金就要交460万元。在商业地产周转缓慢以及外滩地王资金压力的双重打击下,证大的现金流日益疲弱。为筹集资金缴纳土地款,戴志康不得不将外滩地王转手复星国际。

  “如果他一直在传统住宅领域做下去,或许还可以缓过来。但他选择进入投入大、周期长的商业地产和文化地产领域,这两个领域直到现在盈利模式都不清晰,在当年一切都不成熟的情况下,单凭情怀做事,却没有人为此买单。”东方证券研究员王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最后一个住宅项目九间堂入市后,戴志康便再没有出过住宅产品,而是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商业地产和文化地产中。在2010年以后,上海证大陆续做了证大大拇指广场、证大五道口广场、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其中喜玛拉雅中心是戴志康情怀之作的代表,耗时十年打造,由著名设计师矶崎新操刀,耗资30亿元。思科中国副总裁陈葵曾对戴志康的这个项目表示质疑,她提出:“喜马拉雅中心既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项目,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地产项目,想带来盈利很难。而且这种产品很难获得资本的支持。”对此,戴志康回应:“不管做金融还是做地产,都应该把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东西放在首位。喜马拉雅中心是将文化融入商业地产,我们是在抢占制高点,抢占长远的商业价值,抢占长远的商业潜在价值。”

  目前喜马拉中心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而证大大拇指广场和证大五道口广场只租不售的商业地产模式也难以为其带来足够现金流。在上海城开集团原董事长兼总裁倪建达看来,这些项目太超前,虽然在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作为地产项目却是失败的,衡量一个地产项目是否成功唯一的标准就是能否盈利。

  2015年2月,上海证大被迫易主,戴志康以总价12.507亿港元,将其个人和女儿戴陌草所持有的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42.03%股份全部出售给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每股售价只有0.2港元, 相当于当时股价的50%,自此作别地产。

  颇为讽刺的是,数年后,在他P2P折腰之时,第一个与他撇清关系的正是他一手创办的上海证大。回望戴志康的地产轨迹,在他的每一个项目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身影,这或许也为后来者带来警示。

  戴志康简历

  1981年 戴志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国际金融专业

  1985年 进入“金融黄埔军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

  1987年 年毕业后进入中信实业银行总行,担任行长办公室秘书

  1988年 前往海南创立了“国际金融公司”失败,转而进入德累斯顿银行中国代表处

  1989年 应同学张志平之邀,再次来到海南,任海南证券公司办公室主任

  1992年 戴志康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并募集到了6000万元资金,用于股市投资及房地产开发,这其中,就包括上述湖畔花园的土地。

  1993年 股市楼市雪崩,戴志康募集的资金全部赔光,负债1个多亿。

  1994年 戴志康与“五道口”的校友朱南松等人一起,创立上海证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戴志康任董事长。

  1995年 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327国债事件”,管金生做空头,戴志康是多,最终获利退出。

  1998年 上海证大从富岛基金手中购买“湖畔花园”,成功操盘。

  1999年 上海证大在杭州开发了“莲花港家园”,也大获成功。之后彻底转型房地产。

  1999年前后 戴志康在上海大量买入地皮,炒卖获利。

  2000年~2005年 陆续开发了联洋社区项目、证大家园、水清木华、九间堂等项目。

  2003年 戴志康上海的房地产项目通过借壳“四海互联网”在香港上市,并更名为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

  2010年 以高杠杆购得92.2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外滩8-1地块,刷新了当时上海地王纪录,后转手复星国际和建外SOHO,引发纠纷

  2010年以后 逐渐转向做商业地产、文化地产,先后出品了证大大拇指广场、证大五道口广场、证大喜马拉雅中心,均陷入盈利困境。

  2015年2月 上海证大被迫易主,戴志康离开地产重回金融。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