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其它类别 2024-04-10 10:04:23 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

  • 城市:河南
  • 颁发时间:2024-04-07
  • 发文字号:洛政〔2024〕9号
  • 发文机构:洛阳市人民政府
  • 实施日期:2024-04-07
  •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 类别:其他相关

洛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洛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洛政〔2024〕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2024年3月30日        

洛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扎实做好“三项重点工作”,持续用好“三个重要抓手”,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防范化解风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5%、较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一是生产供给总体平稳。粮食总产48.3亿斤,秋粮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10.2%。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二是市场需求稳定恢复。高质量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省重点项目综合排名居全省前列。举办促消费活动200余场、拉动消费3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第五位。三是效益活力持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税占比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全省61.4个和47.8个百分点。公路客货运周转量、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10.3%和7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增速全省第五位。

  ——创新动能持续释放。一是创新平台加快构建。龙门实验室“首年出成果”,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周山双创智慧岛、伊滨智慧岛纳入省级序列,省科学院中原美谷、中原药谷科创园揭牌运行,创新平台数量增长15.5%。二是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高于全省10.8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要素加快汇聚。新入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3名、省级高层次人才174名,累计为103家科技型企业柔性引才125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6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7.3%,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5年领跑全省。

  ——产业发展加速起势。一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谋划实施17条优势产业链,百万吨乙烯顺利开工、中州时代核心厂房封顶,累计招引产业链项目58个、总投资近600亿元。光电、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风口产业”集群营收增长15%以上。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一轮“三大改造”技改投资增长42%,洛阳格力等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一拖柴油机等8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车间)。三是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办结企业反映问题3446个,设立全省首个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新增市场主体13.1万户。遴选20家优质高成长性存量企业,全年新增营收100亿元以上。

  ——城市品质完善提升。一是基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呼南高铁焦洛平段获得国家用地批复,栾卢高速建成通车,洛阳城市候机楼投入运营,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通。二是城市有机更新效果显著。老旧小区改造完工491个、惠及6.2万户,入选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5个,交付棚改安置房1万余套。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出台,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79%以上。三是公共服务布局不断优化。城市阳台、城市文化客厅开工建设,建成邻里中心298个,社区体育公园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北国花城”建设三年行动初见成效,新建公共停车场37个,整治背街小巷219条,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5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一是富民产业加快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14.8万亩,绿色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总产值超过300亿元,新创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个。二是阶段性重点工作稳步推进。97.7%的行政村完成供排水一体化建设,牛羊饲养量分别增长11.9%和6.9%、带动户均增收1.3万元,2003个行政村建成乡里中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4.2万人。登记备案农村“三自”组织1.2万个,农户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惠及2.5万户,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稳定在10万元以上。三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转移就业23.79万人,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6.75亿元、帮扶脱贫群众5.2万户。

  ——文旅文创融合创新。一是保护利用力度加强。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九洲池二期开工建设,天街遗址展示提升一期等项目完工。万里茶道博物馆建成开放,文博场所接待游客量超过1100万人次。二是文旅品牌特色彰显。成功举办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省十四届运动会等7项大型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41.7亿元,入选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洛阳礼物”等文创品牌开发产品1200余种。三是新文旅业态加快培育。“洛阳汉服”火爆出圈,推出全国首个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打造洛阳青年之家等露营基地42个,全市各类研学基地达到82家,广州市场步行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一是重点改革成效显现。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落地,主导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4%,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获评全省A级。二是高质量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8.5个百分点,对外投资增长111.9%、总量全省第一。自贸区形成20项创新成果,综保区二期启动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一期)投入运营。洛阳机场新增3个国内航点,中欧班列开行177列、增长242%。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全省第一,89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51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上线运行,首批19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可办”,3个案例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奖。

  ——民生保障显著增强。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0.87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2.6万人次,农民工返乡创业1.77万人。二是教育资源布局优化。7所现代化高中建成投用,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66所。三是“健康洛阳”加快推进。呼吸、中医(脑病)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顺利开诊,省第二儿童医院一期、河科大一附院肿瘤大楼投入使用。四是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新建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0个、集中养老服务站点102个、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408个。五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PM10、PM2.5完成省定目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六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保交楼”项目交付率居全省前列,57个问题楼盘已化解54个。金融风险有效化解,成功争取再融资债券140.66亿元、全省第一。安全生产、防汛、信访、消防等工作扎实推进。

  总体来看,全市经济运行顶住了多重压力、克服了多种困难,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对照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外贸、就业、居民收入等领域的指标完成较好,经济运行领域的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与目标有差距。具体是:生产总值、人均GDP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3.5%、低于目标3.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2.96%、低于目标0.1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低于目标7.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5%、低于目标18.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低于目标1.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低于目标4.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6个百分点、低于目标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受内外部环境变化、长短期矛盾交织影响,我市与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发展处于疫情防控转段后的恢复期、修复期、调整期,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对经济稳定恢复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特别是,工业增长支撑不够,有色、石化等传统行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增长较快但占比偏低,部分重点工业企业运行情况不佳,全市工业经济出现阶段性下滑;市场主体增资扩产意愿减弱,中小企业普遍不敢投资、不愿投资,房地产市场惯性下滑,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分别下降22.7%、6.9%;居民消费趋于保守,大宗消费支撑不足,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3%。

  同时,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投资、消费等领域仍处于恢复进程,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长期存在,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水平还不够高,防范化解风险的压力依然较大。对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决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深入推进“十大建设”,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转变思维理念,把准大局大势,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1%,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万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6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一)巩固经济运行向好态势。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一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实施494个省市重点项目,抓好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等25个50亿元以上项目,确保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用好BOT、TOT等特许经营模式,全年争取政策性贷款100亿元以上。二是持续释放消费拉动作用。实施特色街区商圈提升等工程,开展促消费活动200场、带动消费200亿元以上。加快阿里巴巴超级APP等项目落地,举行直播电商大赛、发展论坛等活动,建成直播电商基地5家。三是主动帮助企业解困增效。做实“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失业保险阶段性减免、电价气价优惠等政策,全年落实税费优惠60亿元以上。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行动,提升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举办“四项对接”“河洛茶叙”等活动15期,培训民营企业家500人以上。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坚持把强化创新驱动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战略抉择,真正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着力构建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伊滨科技城,重塑重振高新区,推动航空精密轴承、先进耐火材料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确保普莱柯P3实验室投用运行,全年新增创新平台300家以上。二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完善提升创新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支持政策,持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三是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实施“百名科技人才入企计划”,优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个左右,培育市级科技领军人才15名。举办科创成果直通车活动5场以上,新培育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50亿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0项。

  (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四新一装备”为重点,全面落实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风口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一链一专班一机构”机制,推动中州时代一期生产线投产运营,力争铝基新材料规模突破千亿、光电产业规模突破500亿,17条优势产业链营收达到4600亿元以上。围绕产业链开展链式招商,全年签约“风口产业”项目130个。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智改数转”免费入企诊断活动,实施“三大改造”项目500个、完成投资450亿元以上。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建设石油化工等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创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个以上。三是培育壮大高成长性企业。建立高成长性潜力企业快速发现、动态管理机制,新遴选高成长性企业2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加大后备企业培育,力争3至4家企业上市。

  (四)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落实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一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机场三期改扩建,新增国内外航线3—5条。全力推进呼南高铁焦洛平段项目,争取及早开工建设。加快郑洛、济新、沁伊等3条在建高速进度,推进嵩内、洛嵩、嵩汝、宁洛高速汝阳至伊川段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二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43个、2.68万户,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推进重点片区成片开发,加快建设城市阳台,推动城市文化客厅7月底前建成运营。全年新建邻里中心65个、社区体育公园50个,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三是提升城市吸引力。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专业化高标准特色楼宇2个以上。推进洛北古城、西工小街、上海市场、正大广场和定鼎门南广场片区等特色商业街区改造,全年新落地品牌首店20个以上。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富民为核心、以产业为关键,全面落实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一是发展壮大富民产业。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绿色杂粮、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和110万亩以上,牛、羊饲养量分别增长7%和6%以上。新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二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达标村”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示范村”、“精品村”分别达到800个和150个,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活力。加快建设乡里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常态化开展“三清两建”,全市50%以上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四是坚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消除,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

  (六)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大力发展新文旅产业,加快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天街贯通提升、天津桥等项目,高水平打造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确保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10月份建成开放。加快建设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推进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申遗。二是加快打造文旅新业态。大力发展沉浸演艺等“六大业态”,加快洛邑古城二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大河荟剧本娱乐产业园做大做强,新打造3至5个乡村精品民宿集群。三是持续保持文旅热度。积极推进“引客入洛”,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两节一会一论坛”影响力,高质量办好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用好汉服引流元素,谋划汉服设计和妆造赛事。推进“洛阳旅游”品牌建设,深化与自媒体平台合作,打造热门话题。

  (七)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关键一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工控集团、新交投集团,推动国宏集团AAA信用等级评定。深化开发区改革,打造专业园区运营公司25家以上,全市开发区主导产业营收超2000亿元。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推动省定“五件事”取得新成效,年底前2382个事项实现“网上办”,全力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三是扩大制度型开放。自贸区形成10个以上创新案例,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6%以上,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10%以上。稳定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和中欧班列,东方红国际陆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万标箱,全年新增外贸企业100家以上。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开展招聘活动120场以上,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6所。高水平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西交大二附院洛阳医院,谋划实施河科大一附院东院区等项目。完善“五级四类”养老服务体系,建成集中养老服务站点150个以上、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300个以上。三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推动PM2.5、PM10、优良天数“两降一升”,国省控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四是有效化解风险隐患。第二批“保交楼”项目6月底前全部交付,年底前剩余问题楼盘基本化解到位。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严控增量债务,稳妥推进农商行改革重组。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做好防汛、信访、消防、档案、产改等工作。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腾出财力保重点、保民生,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附件:洛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附  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