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分论坛:建造“长寿化、好性能、绿色低碳”的好房子

2014-10-31 08:53:18 来源:中房网

  项目:第六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住宅产业化分论坛

  主题:建造“长寿化、好性能、绿色低碳”的好房子

  时间:2014年10月31日(8:30-12:00)

  地点:万丽天津宾馆

住宅产业化分论坛
住宅产业化分论坛

  窦以德:各位来宾、领导、同行,早上好!欢迎大家参加住宅产业化分论坛。今天我作为主持人非常高兴,因为我看到来到分论坛的嘉宾们非常多,按照组委会安排,今天上午在这个分论坛将会有五位主讲嘉宾,按照要求先把他们介绍一下。为了节省时间,后面还有一些大家提问的时间就不一一介绍,等到每个嘉宾发言前我再做一个他们的简要的情况介绍。


原住建部勘察设计四副司长窦以德主持论坛

  为了开好会,我今天要特别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下我们这次中国房地产协会的科学发展论坛坛主——刘志峰会长,大家鼓掌欢迎!

  我特别说一句,因为今天上午三个分论坛同时开始,刘会长先到我们这个分论坛,也反映出来他对这个论坛的重视,所以我本身也感到非常高兴!我也会努力把这个分论坛主持好!

  希望各位有同传,有外宾讲英文的时候可以听一下,有问题话赶快跟工作人员联系,我们进入今天的发言程序:

  今天发言一共五位嘉宾,第一位先请出新加坡的房屋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的高级署长许麟济先生!我简单说几句,许先生八十年代进入了新加坡房屋管理局,现在主要从事海外开发,目前担任历史建筑委员会的委员,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几个项目当中做了重大的贡献,所以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请来给我们做一个报告,请!

西林几
新加坡房屋建设局国际开发署高级署长许麟济演讲

  许麟济:刘会长、还有建筑设计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我就跟你们分享新加坡建筑产业化的经验。

  昨天听了国内的专家就产业化技术的讨论,我学了很多。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专家,所以我今天要向你们介绍的着重还是在政策方面,当然也稍微接触到一些技术。

  我会以三方面向大家介绍新加坡的经验,我稍微谈一下要促进建筑产业化的哪些先决条件;第二我着重的向你们介绍新加坡的事件;最后我以新加坡最大的民营开发商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为什么我们的开发商会主动采取走这条产业化路线,他的目的何在。

  大家都讲建筑要产业化,不是说产业化就能产业化,它有三大先决条件:第一必须工业化,如果不工业化的话就难产业化,产业化的话必须能大量的生产,能有规模性,又能把价格降低,所以工业化的条件就是模式化、标准化,如果我们的部品都是多样化的,没有一个标准的话,在建筑立面有各式各样标准的话你怎么去讲工业化?怎么大量生产呢?所以模式化、标准化是很重要的一步。

  第二,建筑信息化。

  最重要的一点,建筑行业最零碎的,不像制造业,我们有开发商请一个建筑设计师,设计之后再找电器设计师,机电设计师,然后再招标,建筑商总包然后有分包,甚至三包,分包很零碎,如果没有改变这种作业的话怎么去产业化?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的行业模式,当然昨天康总,天津住宅房产他们的形式是一体化,从开发商到建筑商都是他自己,但是这个只是个别的,我们不期望每个开发商都走这条路线,也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一会儿我们分享新加坡在这方面的摸索。

  我们新加坡为什么要推进建筑产业化呢?主要是希望在2020年我们的建筑行业是一个先进的、高度整合的、有高技术的劳工支撑的行业;生产目标希望达到20%-30%,那个是在我们2000年提升的,就是十年内,每年生产力提高了2%-3%的百分比。

  怎么样促进生产力呢?从三方面:

  第一、改变我们的劳工市场,从低技术走上韩国、日本的工人,那是我们的愿景,现在新加坡的劳工大部分都是亚洲大陆来的,用中国的话说是民工,薪水低;等着工头叫他工作,不像韩国工人自主的工作。

  第二、提高投资,也是两方面,在现场提高机械化,然后大部分的部品都在工厂生产。

  第三、整合整个建筑业的价值链,从开发商到设备经理,设备经理就是物业管理,就是整个条链由信息化来整合,所以产业化也需要信息化才能达到目的。

  我详细的讲我们怎么样提高,在这方面怎么做,主要通过两方面:

  一、在上游就是设计这方面下手。二、在施工。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不能只抓施工,因为建筑商是产业链里面最弱的一环,他怎么样制造呢?要依着设计师,所以要抓好设计这一点,要给设计师洗脑。

  三、走标准化部品设计,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出台了两个标准,叫做指标系统。一个是针对设计,二是针对施工这两方面。

  我详细的讲解,设计阶段我们提倡意见设计,主要是提高施工的效率,在这方面建立一个意见设计鉴定的系统,我们是建设局,所以施工图由我们审批,如果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就不给审批,所以我们通过这个系统来判定这个设计它达到应用标准部品的多高度,如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不批准。

  我们这套是在90年代后期也是1985年后期开始推广,当时我们实验性的,都是鼓励性的,后来在2001年强制了,凡是5000平米以上的建筑必须依着这个意见设计方案来设计,然后2004年提高门槛2000平米的建筑都必须依着这个标准。

  这个意见设计是什么情况呢?大体上是以3S的理念,也就是说设计要标准化、模式化,也就是说你的设计必须模式化,可以现场浇灌,也可以在工厂制造,你要采取简易的施工化,最主要还是提倡我们建筑部品的装配化,这些技术性的东西我就不多讲了,我们可以找另外一个机会多说,因为这个很多的技术。

  我们怎么样来判定呢?主要是提出了劳工指数,因为要怎么样来做你的设计呢?达到我们的意见方面呢?当然如果太过繁杂的话,设计师就肯定不高兴,那么我们怎么样呢?我们跟设计师协会,跟开发商协会,建筑商协会合作,到现场去调研,看看哪种部品劳工使用率多高,或者是多低?所以提出了一些标准的部品,每个标准部品它的劳工指数是多少?以这个来计算你的设计怎么样,我例举一些标准的部品。

  比如说预制板、预制梁,如果你应用这种设计,虽然还是大板构造,因为现场需要多一点的人工,那么劳动力指数就低,但是现场在工厂做的就比较高,这个更低,因为你的主梁还是在现场浇,板块是在现场,所以依照我们的设计你的分数更低,0.7,那么我们做的调研好像这些部品它的劳工指数很高,钢墙、预制品的墙和建筑面的处理,多层的梁也是在现场预制,我们大概70多种部品在工厂制造拉到工地去装配。

  我们现在正在提高这方面的要求,整体的预制单元,都在工厂装配好,然后拉到工地吊上主装整套,工人在现场装配。

  整体的装配空间比如说我们住的宾馆里面,整套房间里面不可移动的部分都在工厂建好然后拉到现场。

  第三是应用胶合板层,这第三个的好处是什么?它不需要梁和柱,因为木材本身就能支撑整个重量,我详细的介绍一下。(PPT)右边是传统的预制装配在现场做,右边是整套在工厂做好之后拉到现场吊上去。这个是一套房间全部在工厂制造,然后吊上去,这是它的内部,除了可移动的家具之外全部都是在工厂装配好,然后拉到工地去吊。

  这个是一个木结构,跟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一样,而且劳动力节省很多,这种公寓在国外也相当流行,在澳大利亚、奥地利、英国、德国、法国都有这种工艺,这个是我们最近这几年来引进的而且他防火能力也很高。

  这个是我们的所谓从设计方面要求应用的部品,工厂怎么样制造呢?我们在制造这些部品的时候我们也要求以工业化来生产,一般的建筑预制部品的厂房都是摊在地面上,向外扩展占地很多,我们把它们全部放在三层、五层楼里面全部机械化,那就是产业化,既能提高产量,也节省劳动力。

  这个是内部的图片,我不多讲。你看十个步骤,这个是制造板块或是部品的十个步骤,从模板剔除清洗翻制,送到仓库配送需要多少人?六个人,这个就是工业化,这个就是产业化,通过高度的机械化,通过应用计算机来协助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十个步骤六个人。

  在新加坡我们目前有一家公司已经在运作,第二家刚刚生产,明年还有两家。在最右边是传统的做法,脏、乱。左边是在工厂,预制中心已经生产了两家,SEF中心今年刚刚开始生产,我们还有明年要多两间,他们之间的比较在那边,我就不多费唇舌了。

  设计解决了,生产解决了,施工,我们对施工有要求,我们出台一个系统,主要是鼓励建筑商在工地应用高科技或者是机械化来生产,来降低劳工的需求。这个我们在2011年立法,凡是5000平米以上的建筑必须以这种方式进行,要不然不会给他们施工证,都是很容易的。比如说做板模,以这种系统性一个人就能做出来,不像传统的木板模需要两三个人,一个人就能做出来,另外攀升的脚手架,自动的脚手架攀升,而且很安全。制压混凝土两个人就能做,这个是在现场的,有些地方不能应用预制品必须是现场鼓励用这种生产方式。

  还有其他的施工方式普遍都很明白,所以就不多解释了。

  机电方面也鼓励应用预制品,特别是可弯曲的水管,它就能弯曲,很省工,用高空作业平台,剪刀式的升降机,这些都能减少人工,提高你的生产速度。

  到目前为止,在这方面应用的百分比,比如说钢墙,在室内的分隔墙都是工厂制造现场安装的。

  信息化我讲两个,建筑房产网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的开发商,方便我们的设计师,不需要拿来一大堆纸到我们建设局送审;比如说你在天津,如果你为新加坡设计房纸,通过你们的设计图我们会送交给16个部门,通过我们又回复到你们,七天时间,如果发给我们在七天内没听到我们的回复的话就是自动的审批了,也就是说过关了。

  通过它来提高生产力,但是后来因为这个系统为开发商、为设计师跟整个行业的喜好,我们在建筑房产网上面就提倡了国家生产力质量与部品标准系统,也就是说在这个网上我们上载了标准部品,而且我们也鼓励生产商把他们的标准部品上载而且标价,你一上我们这个网,你用什么部品,在市场有的话在哪里,价格全部在里面,这个也为方便我们5D的做法,这个就是造价,这个也是为那个服务,这个是连贯的,这是我们建筑房产网的附加值。

  建筑信息模型不多讲了,昨天魏所和赵总很详细的跟大家介绍建筑信息模型的情况,我不多讲,我讲政府政策,新加坡对建筑信息模型的认证很高,所以我们从2010年开始大力的推广,怎么样推广呢?我们这么带头,凡是政府所要建的楼宇,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共房屋,保障房,都是必须以建筑信息模型的方式来设计来提交,所以我们带头来把这个普遍化。

  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企业觉得不想投资软件,政府补贴,比如说你像一些知名的公司买它的软件,可能用一次两次不熟,你叫我投资十几万新币买一套太昂贵,不要紧有补贴,20万的话我们给你10万,政府补贴,这个是给设计公司去买然后才能用他们的软件来设计。

  同时也培训,我们建设局有一个部门专门培训建筑信息模型的做法。送到我们这边来培训,培训费也补贴,来打造一个团队,因为如果要推广建筑信息模型必须一个团队,必须有人来做,所以政府带头,有了需求,然后我们给设计师软件,又培训他们的人就有供,所以供求才能平衡。

  去年我们立法了,凡是送交给我们的,凡是2000平米的建筑设计图必须一并交给我们,今年二月延伸到机电的设计,明年5月全部的图纸必须以这种方式提交。

  你前面做好了,但是运作不行怎么办?我们在新加坡思考了这几种方式,不过目前做得最多的是建筑与施工一体化,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尝试了将近二十年,最近我们在提倡建筑商预先参与模式,也就是说开发商要建的时候,要请四五家建筑商参加设计,这样的话建筑商能向设计师提供最好方式来施工,最节省人力,最节省金钱。

  我们也有一个公司合作模式,就是我们的运动中心,由公司合作模式做的,目前没有工程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我们在摸索,建筑商跟开发商两个合作,然后共同负担风险,当然他有一个定额,比如说如果施工的造价,正式的造价比预期的低的话,那么大家分享这样的方式。

  最后我来分享一下我们新加坡一家民营开发商的经验,他的工期短,品质高,增加了盈利,这个是上市公司。他应用了一些技术,图片很明显我不解释了,他们也是最先开始应用预制,1993年他们就用了,最近他们也用了预制装配空间单元,在一个民宅里面,一个636户,每一户都是在工厂制造拉到现场吊上去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开盘的时候卖清了,因为大家都认同,而且他节省,生产力了44%,节省了55000人次。

  有什么益处呢?他们做这个调研,他们以应用设计为参数,应用这套系统事故很低,因为凡是有工地事故的话必须停工。

  蓝色是我们评定的事故,红色是这家开发商工地的事故,都比我们平均国家低了很多。

  这个是应用我们产业化对他们的施工品质的对比,应用越多它的品质越高,也就是说他们的建筑后来成果品质很高,这是一样的图。

  所以呢来一个总结,我们的产业化经验是什么呢?全方位的策划跟措施,必须从开发商开始,设计师设计,不能单方面的推广要全方位,最重要的政府要带头,新的事情新的东西大家都不熟悉,都风险大,政府就应该承担责任来带头来推动。

  当然也要适当的奖励来鼓励,降低厂商的投入,很重要的还是要培训。沟通跟宣灌,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开发商和设计师讨论,特别是设计师,因为这影响到他的创作能力,我们带他到欧洲去看,人家也是产业化产出的建筑,都很漂亮,都没影响创造力。

  最后立法,这个是我们新加坡的经验,谢谢!

  窦以德:可能大家觉得还不解渴,许先生讲话我们老百姓讲捞干的,他讲的跟我们国内大家思考的问题都非常贴近,我注意到一个小数字,它在新加坡2010年使用率5%,到了2014年45%,如果按照许先生介绍的几条经验,政府积极的管理和介入,再通过各行各业的努力,我想我们中国住宅产业化包括建筑工业化的目标应该指日可待。

  我想今天许先生的发言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讲得非常精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感谢!

  我们请各位嘉宾尽情的讲,有些时间上不要过分的受限制,我刚才起立不是别的意思,我想跟您握手表示感谢,您以为我要请您赶快结束讲话,不是这个意思,下面各位主讲嘉宾根据自己的内容不受时间的影响,第二位发言的主讲嘉宾是贾倍思先生,他的经历也很有特点,他在苏黎士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从事的专业很广泛,近些年他特别集中在我们的长效住宅,写了一本专著《开放式建筑》,他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今天他就这个题目也和大家做一次交流,我们欢迎贾倍思先生!

 香港建筑大学教授贾倍思演讲

  贾倍思:刘部长、窦司长、各位来宾早上好!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人与建筑的互动》,就是人性化的工业化。

  首先我稍微谈一下理论的背景,在今天这个时代,分散的这种单体的建筑不再重要,我们很少注意纪念碑一样的建筑,通信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建筑的认识,已经从整体厚重的体量发展到轻质的配件,从全球市场化的环境当中对持续变化的需要使得建筑的功能和形式逐渐分离,最后由于环境科学在建筑学中的出现和整合,建筑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强调资源的管理,而不仅仅是一个形态的设计。

  所有的这些变化使得我们把建筑不是看成一个简单的纪念碑一样的形式或者空间的塑造,建筑应该成为一个平台,是一个过程可操作的、可使用的,它有一个资源管理的平台。

  简单说一下工业化,工业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标准化,谈标准化另外一个方面就讲到多样化,就是根据我们今天的背景所看到的,就是这个时代实际上是变化越来越快,人的个性需要越来越大,在标准化的同时强调多样化,这是我们整个的工作重点的一个方面。

  所谓的百年建筑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解决:一个是近期的需要,一个是一百年以后的需要,这个是建筑要解决的,标准化如何同时提供多样化?眼前的需要能够满足,同时我们的设计还要满足未来的需要。

  首先要解决这个长和变的关系,建筑很多的结构部分它的形态是不变的,它要一百年。那么在使用方面,在人的个性需要方面它是变化的和多样的,这使得我们的建筑要强调和人进行互动。

  我今天主要谈四个方面:

  第一、我们从日本的实践大概看一下,在工业化程度很高的这种建筑体系里面,如何去做这种标准化和多样化的结合。

  第二、我们再看一下从人性化的工业化设计,特别是欧洲的经验,就是人如何参与到这个建筑过程当中去。

  第三、简单的从填充体系来看,怎么样能够改进我们的设计。

  最后,用我们公司的BE建筑实践来讲支撑体方面如何要进行改变。

  简单的先谈一下日本的实践。主要是讲两个公司,一个是汲水建设,还有一个是丰田,这两个在日本是最大型的工业化的生产,装配式住宅。这两个体系的形态上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点,汲水住宅可以看到,标准化的构建实际上非常小,在丰田标准化构建实际上是一个箱体构建,箱体和建筑构建这两种不同的体系。

  这两种体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建筑质量的提高,工业化生产的速度的提高,整个建筑流程的控制,刚才我们也听到了新加坡的经验,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但是最主要的这两个东西一直致力的就是多样化的问题,就是用户可以订制,就是用户订制我自己所需要的房子。

  左边这个汲水主要谈这个表格,就是讲住户订制是从构建订制开始,然后跟建筑师谈,然后再形成一个设计方案,然后再运到现场装配。

  丰田是住户有一定的订制可能性,必须在他丰田打包以后的这种箱体结构里面选某些类型,然后把这些类型组合,比如说什么样类型的厨房和卫生间,或者什么样的起居室,什么样的卧室,怎么样去组合,这个住户是可以订制的,就是可以和设计师交谈的。

  所以这两个方面我想讲,标准化,极端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前提下,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需求,这也是这两个公司能够成功的重要方面。

  这个图表从左到右就是讲的汲水从材料到信息的整理,包括用户的需要,然后怎么样把形成的设计方案,然后运到现场去组装,在工厂里面材料的选择、装配,然后到现场组装。这个是丰田的整个设计、组装、生产过程。

  我们在工业化的设计方面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工业化都应该向高度的装配化方面去做,因为建筑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有它的环境因素、技术因素,材料条件、经济条件,事实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项目的工业化的程度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想谈谈工业化和人性化,我们以欧洲案例做一个介绍。

  开发建筑的一个概念就是把支撑体和填充体分开,填充体是我们讲的百年建筑,不是填充体的百年建筑,是支撑体的部分,包括结构,管线,公共空间,交通空间,强调人的共性需求。他的功能需要对人的生活需要只在10-20年之间,要强调多样化,强调眼前近期的需求,强调个性的需求,我们今天强调环保的条件下要强调循环利用的可能性。

  开发建筑的概念就是让填充体和支撑体分开,通过填充体的变化满足多样化的需要,来满足今天和未来的需要,所以开放建筑是不确定的环境,和我们一般的建筑设计,按功能建设设计不同的点在什么地方呢?功能设计就是假设一个既定的功能一百年不变,就按照功能区做了,可是开放的建筑假设功能只有20年时间,以后功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今天设计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居住环境,而不是说把功能定死了。

  它的特点,开放建筑的特点是灵活性,预期性,鼓励不同的使用者,包括专业人士的参与,今天的参与,20年以后改造人士的参与,或者30年40年以后住户的参与都在我们的考虑当中,开放建筑主要保持整体和环境的连续性,而不是强调自己的个性。

  开放建筑也是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组合在建筑设计当中去,特别是强调建筑和环境,包括人的活动各种变化与之相适应,把建筑和环境的敏感性作为评估标准之一。

  我们看一个案例,这个就是在瑞士,当一个国家已经到了一定的发展程度,人的生活水平问题已经解决了,质量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如果一个开发商他还抢能够把自己的房子推到市场上,卖点从哪里来?通过我在瑞士的工作学习和调查,他们走在很多方面的前列,这个开发商建了很多房子,到了90年代末决定要改变自己的产业方式,它的产业方式怎么样改变?

  第一、需要推进环保的概念,希望别人选他的住宅住的时候有一个精神上的需要。

  第二、他把这个多层的公寓式住宅,怎么样向吸取单栋的住宅的优势,然后推向市场,既是一个公寓式住宅的价格,一个形态,但是有小住宅的生活质量。

  他请了12位建筑师,为了多样化,每人设计一栋,一开始的想法,但是设计完了以后他发现用经济杠杆衡量这样的操作很不经济,还好,其中一个设计师设计了12栋房子,都是同样的结构,但是结构里面是做了一个开放性的设计,这个是平面,一梯一户,电梯在下面,有两个出口,中间基本上是两个结构,一个核心筒,外面还有一圈走廊,里面基本上开放,这个结构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的室内分割的需要,设计师说你采用我的方案我可以让你户户都不一样,同样的支撑体体系,但是里面不一样,我让里面人的生活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这就是开发商所要的卖点,当人的生活指数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需要个性,需要自己能够一定程度的订制。

  这个是里面的施工的情况,它牵涉到很多技术上的一些复杂性,就是开发建筑很多方面我们的研究,特别是研究灵活体系怎么样和支撑体相结合,比如说电线,你不能把一个墙拆了以后电线也断了,或者把一个房间隔了以后发现开关在另外一个房间里,这个是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我们过去二十年做了很多的研究。

  这个室外,它像小住宅一样,人可以走到自己的立面上,把外墙擦一擦,虽然是公寓,但是像小住宅一样,可以维护自己的外立面。

  这是一层一户的情况,你可以看到入口进来外面有阳台,这边有起居室,有大书房,大卧室,还有餐厅。这个是两户的情况,这边是厨房,这边是起居室,餐厅,这边还有小卧室。

  另外的话这边是起居室和餐厅,这边是大卧室。

  还可分可合,这边是厨房,餐厅,起居室,这边还有一小套,跟大套可分可合,不一定通过主卧室到达自己的卧室,有后门直接就出去了,这些很人性的考虑很多。

  在很多地方低收入的人希望把大房子的一部分出租出去,出租给学生或者是刚刚工作的一些人,很多房子拆一半出租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可能在这种房子里面很方便,你把这套出租出去,不一定干扰你的生活,你可以在这边隔一下,大一点的出租出去,你自己还有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人性化的设计,不一定工业化的设计。

  我今天特别强调的就是建筑设计人性化是我们的设计,无论工业化到什么程度,经济效益,质量控制到什么程度,最根本的还是落实到人的需要。

  整个建造过程也是做了很多的参与,开了很多产品介绍会,有一个展室、样板房,让住户来看,选自己的材料,然后跟承建商谈我们的房子怎么样分割,还有一些经济上的规划,不同的房子,不同改造有不同的造价。

  窦以德:下面一位主讲嘉宾是来自荷兰的Ype  Cuperus教授,Ype  Cuperus教授应该说是大家如果研究过开放建筑体系的话,应该知道六十年代由Ype  Cuperus教授在荷兰发起这些建筑思想而组织一个组织,Ype  Cuperus教授一直研究到现在,是他的真传,现在他在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是教授,而且在国际上参加这些相关的研究有很多心得,今天来给我们交流,大家欢迎!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教授Ype Cuperus 演讲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教授Ype Cuperus 演讲

  Ype  Cuperus:首先我想说一下一些背景信息,在荷兰的一些建筑业的背景,然后加一些精益建筑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网络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三个阶段,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再展望未来,这是我的演讲结构。

  从技术生产到产品,这是一种转变,这些都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建筑和生产的模式,最后能够让开放式建筑引领进入精益建筑。

  在西方社会产业变化是根据两个世界大战来形成的,那么在二战以后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现代的建筑家,设计师和建筑师他们使用了现代的建筑理念和传统的理念分道扬镳。

  二战以后在欧洲有很强烈的对于住房的需求,所以大量的快速的建造了这种房屋,主要的一个重点是数量而不是质量,不太在乎建筑的环境的质量,主要是以量产的方法来解决大量存在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个人的需求,以及满足各种变化的需求,因此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

  我们有一个基准的原因,就是一切的事情都在不停的变化中,我们不可能为将来的事情做一个非常严格的预测。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到70年代,在荷兰有城市的纤维和填充物和支撑物的概念放到新的建筑的指导意见里面。

  下面我讲SAR的重要性,为了在荷兰反映出它的影响,它所提倡的是在有人居住的街道有一种社会的控制,并且要有一种模块化的城市语言,将以前已经存在的先例,并且是成功的先例注解到这种语言当中,成为了自己特有的一种语法。

  具体的建造规则我就不解释了,只是给大家看一下大概的图片,因为这是为专业的设计师看的,这个图片显示了怎样在一个30厘米格子的标准设计纸上进行设计,这是一个相似的规则可以应用。

  大家看这个是用10-20厘米的方格线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在基于30厘米的设计纸上进行更加细节的设计,这样可以将产品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让设计师的设计从支撑系统上分离出来,可以进行细节的设计。

  那么有什么问题呢?这种模块化配合的模式是在1986年这个系统成型的,很多的部分需要重新的设计才能够适应30厘米的设计图纸规则。

  如果这样的话很多老的设计方式不能继续使用了,而且当时经济短缺的问题不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标准的设计,当时这种新的设计的模式没有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流行起来。那么需要整整一代人,他们没有历史的负担才能够重新理解和解释SAR和开放式建筑的概念,那么在历史上下一步就是OBOM研究团队的开始,它是一种新的发展开发模式,这个叫做开放与建筑,它不光是对于模块化配合的建筑理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指导方针。

  然后我要说一下导管、导线和服务,要是想填充物能够有支撑,就需要有连续的管线来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电、气、水、热等等,这些管线应该和建筑物的不同部件有一定的互相独立性,这样我们要改变建筑某些局部的时候,就不一定要将这些管线破坏,可以更加自由的分开来进行改造,这样就让我们要有动机在建筑的设计上有新的理念,以实现这种独立性。

  左边我们看到这个设计1973年的,显示数据模,右边的是最近的一个图片,没有任何改变发生,我们现在还是将电气线埋进这个建筑的结构里面,然后再拿水泥封上,没有太多的改变,因为这样做在短期来说投入资金更少。

  这是一个填充物的系统,这个方面我们能够做成什么改变以实现更好的独立性呢?

  (PPT)这个系统是由聚乙烯做的活动地板建造的,在这个地板和建筑的墙体之间是有空间铺设管线,可以隔水和电气,还有数据线,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来改变走线的方向,看一下,这个就是一个线缆的套环,可以根据这个来进行电力和数据线的提供,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把这些线全都埋在混凝土里面是完全不同的理念。

  这个显示的就不是活动地板了,这个叫细长地板,以及上面放上预制水泥板还有一些石灰板,这样就有空间可以放管线。

  这是另一个例子,这也是同一个思想理念不同的产品,这叫做预制空心结构板,这样也可以同样的目的,功能是一样的,也是提供一个空间可以走线走管道,这个系统可以让我们将填充物的具体的设计方法的时间一直往后面推延,到真正建造甚至是做内部装修的时候再去考量,而不用刚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设计。

  谈一下最近的发展,改造、重新使用和装修是一个在建筑建好了以后难免会遇到的几个问题,那么新建的无论是老房子的改建返修还是新房子,这些都是需要经历的,我们都将它纳入考量。如果将老房子直接拆除,这是一种对好材料的浪费,老房子上的人可以居住,如果可以让社会纤维不停的改进,实际上老房子的价值和质量是可以同步提升的。

  另一个荷兰的发展,可以叫做实体房屋,也就是传统的老房子的建筑方法,为什么很多人花很大的代价也要保护不让这种房子消失呢?就是这种房子在很多的港口城市是很多的,人们非常愿意花大价钱保护它们,因为它们非常的强,它们的结构非常的结实,可以反复的使用,不同的住户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我们把这个归为实体房项目里面,他们有老的审美的风范和实际的用途,所以人们希望保护这些老房子。

  这些实体老房子前面,建筑的正面是非常好看的,非常招人喜欢,所以大家都觉得在审美和感情方面是希望留住这种财富的,不管是住间户还是转成酒店,还是做成办公用房都是可以做的,它可以实现已知和将来未知的功能,这就是阿姆斯特丹如何将一个实体房转变成酒店的例子。

  下边一个话题就是融资和管理的新方法,有一种建筑我们叫做以客户为导向的建筑理念,在二战以后以后房屋的供应量短缺,所以大家使劲的买房,那个时候就重视质量,主要是一种以销售者来进行导向的管理理念,但是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减轻了,开发商和建筑商要尽量的符合用户的需求,特殊的审美爱好和功能需求。

  那么建筑业现在开始想要把现在已有的这些房屋进行重新的装修和提升等级,让它们重新焕发光辉,比如说使用新的材料、系统、新的管理和融资的整体战略,这样让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将来如果有发生变化可以像新建的房一样去实现更多的功能,满足不同住户的要求,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比如说为居民居住这些都可以进行改变。

  还有建筑公司和集体授权建筑,他们财力有共同的需求,有一起出钱授权一家设计公司,然后建筑公司为他们建造,这就是集体的私营授权方式,这些人他们有共同的利益组织在一起就成了一个私营的消费者,那么可以建一个社区,为他们自己建一个社区来授权单独的建筑师。

  我要再谈一下精益建筑。那么在福特,我们知道它创造了流水线的量产的概念,但是不管市场怎么样就是不停的制造,不管放在市场上什么都能够卖,当然这是原始的,后来丰田它们有了一个里程碑的改革,就是叫做精益的生产,他们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将加工的程序和各方面的控制都加以调整以减少浪费,这就叫做精益工程的基本理念,那么在建筑方面其实我们也可以引入这种理念,所以我非常倡导将这种概念导入到建筑的行业里面。

  那么亨利·福特他当时的时代,他不管造什么车,放到市场上他觉得都可以卖掉,所以他的生产线从来不停,以同样的速度建造或者速度越来越快,这个我们叫做量产,是叫做第二轮的工业革命里面的小革命,丰田他就是第三轮的了,它的这种精益的改造让他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超过福特,并且能够让这些车能够通过减少失败和浪费,让他的产品达到一个近乎完美的阶段。

  所有的现代消费都引入了这种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了,精益建筑的概念就是为了将精益生产放在建筑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界定出了七种浪费,只要界定这种浪费,它们就是在我们整体的生产过程中会发生的,只要能够把这些浪费给避免或者减少,就可以减少我们的失败和浪费。

  比如说人和设备的移动要尽量的减少,还有等待的时间,过量的生产,过量的加工,过量的机械化,或者说机器的过度装配与使用,这些都是常见的浪费。

  在荷兰可能修改建筑的失败和瑕疵方面的维修费达到了20%的成本费,这是非常高的,那么如何来避免?第一就是首先减少这种可能存在的设计失败和瑕疵;这就和汽车制造业里面类似,不同的部分进行独立的设计,但是同时要能够对接,而且这种对接的过程就是连初级训练的工人,甚至说门外汉都可以做到,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技术工人的短缺而造成的瑕疵,那么这些不同的部分就叫做模块,可以组建成一个整体,这和我们的开放式建筑理念是共通的。

  最后我总结一下,建筑的环境是一个非常长的,一个建筑的寿命很长,那么它必须能够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能够承载它的功能、体现它的价值。并且建筑过程应该越短越好。建筑应该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很长时期内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改变,并且可以通过不同模块的互相配合来实现。

  那么下一点就是我们要想想怎么才能够更快的进行建筑的成型和如何将不同的模块分解,以在建筑的生命时期里面更多的满足不同的功能,同时是可以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够叫做可持续发展。谢谢!

  窦以德:我们理解教授后面讲的可能出现浪费的七个可能,刚才那位翻译讲精益建造,这个词挺好,理解起来很困难,原来我以为是订制的概念,其实还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我想讲一点,大家从他的讲演能看得出来,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他们也在不断的发展,实际上还是走到开放建筑的理念而且有自己特殊的地方,他们的经验对我们目前正在追求的建筑工业化,以及提高我们的效益、减少污染等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启示,我们对教授的发言再次表示感谢!我们就休息,大家可以自己掌握,下面请梅园秀平先生嘉奖,他来自日本,他有25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是SI住宅体系方面,现在他由日本派驻到上海,担任海骊建筑设计总监,他可以把他的工作经验和我们做一个分享,大家欢迎!

日本海骊设计研发总监梅园秀平演讲
日本海骊设计研发总监梅园秀平演讲

  梅园秀平:今天我主要谈一下日本的SI工法的一些重点以及在中国的实践,就这个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首先我今天汇报的内容来说,刚才很多人提到了SI的设计,我再次提到日本SI住宅的定义,第二点是SI住宅的设计要点,第三点是重点,就是SI住宅现场施工和监管的手法。第四是在中国的实践,我在当中会介绍一下事例。

  在座的各位一定知道日本的SI住宅的英文是skeleton,指的是主体部分和装饰部分明确的分离,前者重视长期的耐用性,后者根据业主的需求进行变化,也就是说它的共用部分和个人的部分是分开的,那么这个SI的住宅在空间上我们要进行区分,使建筑物的寿命能够变得更长,是这样的一种施工方式。

  今天我们会介绍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说会谈一谈在上海南翔的一个建筑案例,会进行实证介绍,这是使用SI的工业化产品,请看看星星标注的地方,这个是在工程当中采用的工业产品,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设计图,请看一下我们工法的内容和实践的效果,我们用数字螺栓找平的底材,我们采用了提高地板的下面支撑的产品,这个上面是我们整体卫浴,是具有高防水性,同时只要组装就能完成浴室,工程管理更加简便。

  下面是墙角处理,就是处理之后的墙角会做得非常漂亮,这种方式就不太会受工人、技术方面的影响,不会出现品质的差异。

  这个是汲水分水器,采用顶棚流水的方式,首先根据设计图进行施工,然后事后进行确认,以确保它不产生任何的问题,我们在现场采用新的施工法,在现场仍然需要指导和培训,特别是隐蔽部分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为了充分的发挥各个部分产品的功能,要让施工人员理解到施工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介绍设计上的一些重要的点,有四点:

  我们SI住宅的设计是建筑从内装整体化的设计,需要绘制综合的图纸,要确定窗户的位置,设备的位置等等进行整体的绘制设计图。

  第二是建筑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包括层高楼板,梁的位置等等。

  第三是住宅当中采用相关的工业产品的话,它的尺寸非常重要,这个也反映在设计图纸当中的。

  从提高生产性和确保品质方面考虑的话,选择成品也是我们的一个首选。

  下面我介绍一下监管的方式,我们必须定期的在设计和管理监理方面进行定期的检查,我们还有一些相关的检查的要点,我举六个例子:

  首先是日程进度的管理,我们在南翔绿地项目也是采用了这个方式,当中有一些具体的计划,实际的检查,然后是相关的检查都有。

  那么对于相关的施工当中我们也采用拍照等等检查的方式。

  第三部分是完善并实施品质检查的列表,刚才第二部分是重要部位的施工管理。

  第四点是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正确方法的培训,我们制作了一个进程表,顺着这个进程表进行相关的管理。

  这个是在日本的,这个是经常实施的,在我们南翔绿地项目当中也实施一个分四阶段的工程表:首先是施工人员的自主检查,之后是施工方的检查,下面是设计事务所的检查;下面是业主检查。

  关于SI的相关的工业产品的话,我们是有施工的工序还有自检表,请看一下左边的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然后是检查等等,各个阶段当中就要进行检查。请看一下下面的照片,也就是说我们将施工过程和程序努力做到可视化的目的。

  这个是我们住宅现场的一些施工管理照片,什么时候、在什么部分,进行什么样的施工我们都有纪录,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部分,在SI的部分包括地面、包括相关的隐蔽部分的工程我们都要进行拍照。

  还有这个照片相关的,我们施工照片进行管理,事先也对工人培训起到一定的效果,让工人了解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这个是我们在施工的整体过程中进行检查的部门,同时有拍照,不让同样的错误再次产生,并且通过储藏这种照片进行积累数据库,然后可以防患于未然。

  这个是最终检查,也就是客户业主进行最终检查的需要拿的表,一一对应来进行检查,也就是说在完工的时候拿这个表来进行检查。

  这个是工程管理,工程管理的话计划实施最后到完工,这个工程的管理过程是跟一般的实施管理过程一样的,计划实施检讨同时处理,通过重新循环不断实施的过程,重复实施的过程来完成这个工程,这个是每周的工程表,产品入库运过来入库,不断的进行确认,通过工程表进行每周的确认。

  这个是SI施工法的一个流程,也就是说各个部件运到各个房间当中,我们有确认的流程,我们是要根据这张表来进行施工,根据这张表推进的顺利进行施工,也就是说作业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对于成本的控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一下SI的施工法,对于建筑物的长寿化、标准化等等,还有品质、节能、环保、建筑的工业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对于业主能够满意的居住在这个楼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

  窦以德:刚才两位嘉宾又把时间追回好多分钟,他们讲得很清楚,也感谢他们替我主持人解了困境,上午我们主讲嘉宾的最后一位是来自国内的仲继寿先生。仲继寿先生现在担任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本人在很多方面像太阳能技术、还有我们国家很多住宅工程的标准制定方面有很多研究,今天他们给我们带来一个惊喜,关于一个新的建造技术的体系。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仲继寿演讲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仲继寿演讲

  仲继寿:各位来宾、各位专家,今天应该是第一次在这么大的会议上讲一个梦,讲一个关于中国特色的建筑工业化的梦。因为我们都知道工业化在中国的发展的尴尬,就是我们一边在大力的推广节能减排和建筑工业化,但是我们少数的那么几家工厂反而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其实这是一个我们不应该看到的现象,所以我想今天在这儿讲讲我对建筑工业化的理解,以及住宅科技产业创新联盟的成员们共同进行的探索。

  今天我不敢说它已经百分之百成功了,但是我敢在这儿讲了,说明它已经离梦醒的日子不远了,所以我请大家一起关注,能不能形成中国工业化?前面的几位专家太大腕儿了,他们来自我们国际工业化先进的国家,无论是日本还是荷兰还是新加坡,包括新港,我曾经看过香港为了预制一个卫生间把主体结构一起预制了,能够让我们的品质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体现。

  下面我开始我的演讲,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建筑工业化的未来在哪里?因为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工业化面临的问题都是资源的问题,能源的问题,高素质工人的问题,发展模式粗放的问题,今天我想说,中国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制造业与建筑业,制造业与信息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资金未能有效融合!反过来也就是说当我们有足够高级的生产线生产出高品质的预制构件,不是所有人都能安装到位,反过来我想讲,如果一个工程的质量取决于我们建造人员的辛勤,我想这个工业化的体系一定需要值得去反思。

  当然,今天的产业转型、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政府制定了很多的方针政策,但是在中国推广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我想再把什么叫做建筑工业化的定义拿出来共享,其实1974年联合国就定义为大工业化生产方式,从手工业转为社会化大生产,目的就是四个,就像许先生说的,劳动生产率、速度、成本、质量,所以我们所有的措施都是基于四个目标而言的,这四个目标跟中国的现状一模一样,我们现在一个工人一年生产的房子的面积大约35-45平米,相当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四个工人顶人家一个工人,这就是今天的劳动生产力,我们的建造效率是人家的三分之二,整个行业除了我们的塔吊,以及大模板、混凝土,我们的行业除此之外依然比较低。

  而关键在于人的素质,当然人口红利,劳动力素质不高,政府监管效率低,都是我们今天走不快的相关因素。所以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创业之路在于我们必须与制造业融合,我们必须引用信息化平台,必须把建筑业作为服务业去看待。

  所以我一直想,制造业反过来发现,制造业是建筑业核心的时候,我们的设计院在哪里?我在哪里?其实都值得我们去想,所以我一再认为工业化的基础首先是够劲的标准化。

  刚才几位专家说了,模式化、规模化是基础,也就是用制造业去解决建筑业,而工业化的核心是什么?我们都知道SI,刚才谈了很多的内装工业化,但是它的前提是结构能够实现与内装工业化一样的精度包括工差,包括工序的配合,包括我们结合的接口的标准化,如果没有标准化,我们的SI是不可能实现的。

  工业化的核心应该是建筑结构体系的工业化,配套内装工业化部品的认证,这样才能实现整体的工业化,而今天的工业化的监管是没有方法的,也没有对策,如果真让我们实现了工业化,政府只应该对工业化产品的标准化,就像刚才我觉得新加坡说的非常对,你就去监管他的设计是不是按照标准化做的,你监管他的建造是不是符合环境适应性,你不需要管其他,因为你管不了,今天我们的监管体系无法监管,按道理是不需要监管的,它是按照标准的体系流程生产的,但是今天的政府依然是按照普通的监管标准,这样会让整个城市停下来,因为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工业化推广的模式一定是以整体建筑产品的形式去推广,而今天我们依然是在部品,当然也可以大到系统。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机制应该是设计、建造、生产、维修一体化的服务,这就是我刚才质疑我们的未来在哪里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以建筑作为最终产品是未来工业化建筑集团的核心,它一定是全产业链的,我们今天的楼房依然去制定最低建设标准,到今天为止没有一家类似于汽车的4S店,这说明我们的住宅到底有几大系统组成?能不能提供单一质量的承诺和单一质量的保障?我们自己也没有质量的溯源体系,去看看哪个地方错了,是我的错误吗?还是别人的错误?我们有15年的保质期,防水5-15年,可是建筑是百年呀,15年后谁管都不知道,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以技术房屋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也没有工厂建造合格证的认证体系。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我个人认为的未来发展之路,所以第二个问题我想说,大家都说我们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我们到底从汽车产业学到什么?真正学习了什么?我一直认为汽车去掉四个轱辘就是房子,汽车的组成系统与房屋一模一样,如果把房车也纳入汽车范围之内的话,所以我以汽车的思路,思维方式去理解住宅是不是可以由以下八大系统组成,当然了可以由SI两大系统组成,一个是支撑体,一个是填充体,但是如果从汽车的角度,一个是它的骨架,工业化建造的承重结构体系,一个是它的外表面包括窗户的维护结构体系。

  我们买的房子不是面积是体积,我们买的墙面不是高度是长度,体积和长度是居住生活所相关的核心的物理指标两大要素,所以我们应该去买体积不是买面积,我们去买一个墙体的延长线不是买一个墙体的面积。

  当然,住宅的核心尤其是它工业化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是厨房卫浴系统,以集成厨房和整体卫浴为代表的是住宅的心脏,我为什么把这个单独拿出来,因为能源是多样化的,末端在整个生命周期里不是可以无限制改变的,我们可以改变的应该是插座和照明,因为这是你的个性化生活的核心,我们没有一个设计师可以设计好你的照明,也没有一个设计师可以知道你的插座到底在哪儿更合适,未来的住宅一定基于信息化。

  为了让工业化更加完成,让多元互补的能源系统成为建筑的重要部分,我把它单独拿出来,这样就构成了维护系统,隔墙收纳,建筑能源等等,当然在每一个系统里我们都有今天的技术瓶颈。

  在今天的客观条件下,可能混凝土依然是我们需要克服的主要的结构体系,在不久的将来干结构也一定会成为中国结构的主体。

  第二个就是维护结构,我们的结构已经做到了完全的气密性,如果通气系统失效了,我们会不会憋死在屋里,所以健康的通风系统依然是今天必须关注的。

  厨房系统的核心是不是能够把所有的管道都去掉,无论是竖向通风管还是煤气管,如果这些竖向管道不在室内,中国的SI才真正能够成功,因此才能实现系统以户为界,我们的产权以户为界,所以今天我们的住宅是无法实现独立产权的,所以高性能的隔墙材料和长寿命的五金件是中国最缺乏的。

  当我们想采用太阳能的时候,系统要改造,因为我需要低温热水,把照明插座系统拿出来,一直认为照明插座必须与主体结构分离,我不敢说我们的房子都是危房,但是经过我们的改造我就不知道它是不是危房,因为我们改造电气管的时候一定找的都是水平管,因为要的都是水平位置,最怕的就是找水平的管线,找垂直的没事,但是不是所有的业主都知道,如果我们的照明系统的电线是像壁纸一样贴上去,高兴的告诉大家,0.5毫米宽,两个微米宽的电线已经有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直接在墙上贴,像壁纸一样,但是它依赖于我们的照明系统,这也是今天我们的光伏产业最需要做的,如果哪一天插座是无线互联的,这才是智能家居的核心和未来,所以我们的房子必须为未来提供空间。

  为什么现在养老的系统推广不开?是因为老人的私秘性也需要尊重,无论是发生摔倒,还是超过一定程度的咳嗽,或者是煤气表超过24小时没动,它就会启动视频,这就是未来的家居机器人,而且在国外已经诞生了。

  所以中国的能源安全必须自立,我们不可能依赖俄罗斯的两条管道就能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

  我相信20年以后能源安全系统一定是主力系统,我们一定能够在2050年实现20%-40%,这就看我们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接受,但是我想节能环保和雾霾天气也会让中国政府走向这条道路。

  所以我做一个基本的总结,就是成品住房交付,它的目标就是维护结构的被动化,一个是隔墙收纳的个性化,社会末端的标准化,照明插座的个性化,智能家居的集成化,基于统一标准和开发接口的数据连接和设计,这是未来设计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希望能在今天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需要上下游的统一,没有数据链接你是不可能统一产业链的,这些不需要投入,只需要我们立法,所以我特别向许先生致意,新加坡是做得特别好的。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住宅产业现代化,核心是建筑工业化,目标是整合产业链的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实现单一主体承诺,就像你买了汽车你只需要找4S店,跟丰田无关,跟宝马无关,所以我们必然会遇到三个颠覆,一个是一定会颠覆传统生产模式和住房的交付模式,一定需要让政府创新管理模式,一定会推动我们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而且一定是要主动承担。

  我刚才一直说向汽车产业学习,学习后我们在想,我们的瓶颈到底是什么?如果从我们中国的结构工业化发展历程,你能看见50年代做得比今天好得多得多!基于300模数的预制楼板和楼梯,工业化的厂房,工业化的吊车梁,我们做得比俄罗斯还好,尽管我们引进的是前苏联,后来我们发展了,我们基于预制墙板的体系,这个是中国特色,所以安全是我们买房子的第一目标,别房子倒了。

  我一直认为工业化的核心就是不在工厂搅拌了,它是中国工业化核心标示,但是由于混凝土冲击了我们的构件产业,所以它的正反两方面都被我们利用了,好的也利用了,它节能减排减少了污染,坏的也利用了,它真的冲击了我们的PC产业,这张图我把中国国内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工业化的企业罗列在这里,但是我们仔细去看就两件事,一个板一个墙,楼板、墙体,我们的供应方更加的苛刻,预制方必须达到与混凝土一样的品质,我是反对的,因为这两种体系完全不一样,它的隔震性能也不一样,我们知道有柔性抗震,不全是我们的干性抗震,所以我在这里有必要澄清我的角色,我是结构工程师转型当了建筑师,所以我有更多的认识,为什么混凝土的抗震性能好,是因为它能冲过地震时候最强的力量,所以我们见到的钢筋混凝土倒塌都是整体倒塌,你很难见到局部倒塌。

  住宅中心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引进日本的SI,也在努力的建造中国的住宅平台体系,但是你能看到我们的体系大同小异,技术各自封闭,建筑依然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叫模数化,所以我们企业的生产规模、服务半径,不只于规模化有关,还与市场形成了正相关,房地产市场部好的时候构件市场无法转型,尽管现在很多的构件市场都采用了柔性的生产线,但是只能生产混凝土构建。

  最大的核心问题,我们引进的技术但是没有引进软件,人的素质培养和核心的监管体系,所以装配质量与人有关。

  讲了这么多铺垫才回到主题,我们在进行什么样的探索?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中国的自主创新,但是谈何容易?所以我今天后面的报告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我们的创新。

  这个是住宅联盟北京示范基地,囊括了所有的住宅体系,我们现在的工业化都是把一个建筑拆成无限个构件,或者板,或者梁,或者窗口或者楼梯,在生产线上用标准化的生产,同一个构件连续的生产,生产工业化是希望把一个楼拆成一层一层的,比如说一个楼板,一个墙,然后用一个大型设备的方式标准化的方式生产一层墙和楼板,思路就是这么简单,大家都认为这不就是滑模吗?比如说我们发电厂的这种冷却塔,我们混凝土水泥的储藏仓,以及高层建筑的核心筒都是滑模,就是一种顶层机械加一个模板不断的往上提升。

  刚才香港的教授提到了,他们有自动的外模架也是顶升的,因为我要一层一层的干,但是我们的模板模架体系不是这样的,它是在一个建造平台上柔性悬挂的,当我们在地面上一件一件吊到楼板上的时候,然后水平合拢,开模的时候也是水平开模。

  我们这个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思路确实不一样,我们可以一分钟开模,十分钟合模,我只知道这个动作,而不是把模板放下来的时间,放下来的时间合计110分钟,需要一个人,这就是工业化。

  其实我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没讲,我只是想给大家描述这个方向值得探讨,值得关注,谢谢大家!

  窦以德:下面请刘东卫先生演讲。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总结发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总结发言

  刘东卫:首先还是对咱们这次住宅产业化分论坛特别高水平、高质量的论坛,对各位嘉宾的讲演表示感谢,由我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14年第六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的产业化分论坛,实际是最近这几年我们标准院这块连续每年都有一次交流产业化技术的分论坛,基本在每年的十月份、十一月份这个季节,主要的目的也就是说配合咱们国家当前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形势,积极探讨新型工业化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道路和路径。

  实际这次分论坛我们在院里也准备了大概三四个月的时间,主要的目的因为我也是一个主要的组织者,就是要探讨咱们当前国内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和瓶颈,应该是我们这次分论坛特别重要的一个任务。

  大家都看到这次分论坛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型的开放的研讨会,有从欧洲来的以荷兰为代表的,从更大的系统、体系这方面结合工业化的发展进行研讨,也有咱们的近邻,在全世界产业化水平发展非常高的日本来给咱们交流经验;还有新加坡包括香港地区,从多角度,着眼于世界的视野来积极探索,看他们这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来认识中国当前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究竟应该如何走,我觉得这是我个人的第一点感想。

  下面大概提出三点想法供大家来探讨,因为上面这些嘉宾都有好多不同的思路,根据我听完的这次论坛,我认为在下面可能这三点值得咱们再深入的探讨:

  第一、从中国目前的国情出发一定要有世界的视野,在坚持当前阶段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的同时,应该注重更加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今天咱们从Ype  Cuperus教授的报告当中,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值得咱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昨天在主论坛的报告上我也提到,如果这一轮的工业化不重视这方面,国外的那些教训,比如说中国在八九十年代的当时那个时期的一些教训,恐怕在新的时期里还会出现。

  第二、我要强调根据这些嘉宾很好的发言,在当前的情况下特别要做好这一轮新型工业化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或者说用一个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顶层设计。刚才从新加坡的方面能看到,从技术政策方面顶层设计,从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刚才仲主任也提到,把国内做这种的这一轮的住宅产业化发展当中,领军的企业用一个简单的图表列出来,我个人有一些感想,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的领军企业都是以PC为中心的。

  在昨天的发言当中也提到,我个人最近这十年可以说从国家科技部的十一五、十二五的课题攻关来研究这些国外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我认为咱们国家走的是一条过于单一的路线,因为咱们今天是学术的来探讨,从国外的发展来看肯定不仅仅是主体,不仅仅在主体里面是PC,实际应该是多元、多类型的,比如说既有咱们国家传统的建造的量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应该有钢结构。

  第三、就我个人最近十年在国外的一些调研,实际在国外非常大量的就是一些复合的,比如说有现场的工业化和一定的装配化结合起来,在我们调研中这也应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类型。

  昨天主论坛上我个人的报告也特别强调,咱们国家真正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起来不能没有内装产业,我相信在咱们国家真正的内装产业的明天如果发展会更好的话,咱们中国的住宅产业现代化才能发展得更加好。这是我想表述的第二点。

  第三点昨天在论坛上我也提到过,这次住宅产业的国际化的分论坛有Ype  Cuperus教授,还有贾教授都提到,实际上这次中心在探讨一个新型工业化的通用体系,实际是这一轮的发展最近这十年我们去调研,实际咱们现在由于这二三十年咱们国内对工业化和建造方式,从大学到研究机构我个人认为缺乏一种系统的缺失,对国外认识也不足,咱们现在我觉得应该从国际住宅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来看,应该大力创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的一种通用的建筑体系,应该是当前的燃眉之急。

  目前从学术层面来看,这种一般被称为建筑体系往往是被结构体系取代,咱们不管是发展内装产业还是发展咱们当前以PC为主体的装配,还是发展咱们的钢结构,一定是要构建咱们国家的一种新型工业化的通用体系,我想可能各位专家都很明白这个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咱们今年的第六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的住宅产业化分论坛,我就简单的做这么一个归纳,可能回头还希望和大家能共同努力,把我们中国标准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每年的论坛做得更好,再一次感谢各位嘉宾和与会的同仁们,谢谢!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