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救治过程中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位,一律受到妥善的安置。
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国外的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针对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来说,本应享受安闲晚年的老人们,正面临着死亡和孤独的双重威胁。
国外养老院的悲歌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1日报道,医疗保健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当地时间周一发布对养老院进行的新调查,结果显示,25923名居住在养老院的人死于与新冠肺炎有关的疾病,养老院工作人员中有449人死亡。调查还发现,49个州的养老院约有9.5万感染病例,其中约1/3是工作人员。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13日消息,据英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证实,在所有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中,69%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截至4月17日,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仅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因新冠肺炎死于养老院的老人就多达7316人。4月12日,英国的四大养老机构联名致信政府称,许多老年人从未接受过新冠病毒检测,根本没来得及住院就已经死亡,这些死亡病例并没有计入英国官方统计的新冠肺炎死亡数据。
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蓝色为医院死亡,红色为养老院死亡。
疫情提升我国政府对养老行业的重视度
疫情爆发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各类疫情防控措施及政策,要求各地全力做好老年人和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疫情程度,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做好联防联控,确保老年人安全健康。政企积极落实“线上医疗”服务,未来医疗配套将呈线上线下分离趋势。
01-疫情期间
政府就防控和就医等方面迅速出台一系列应对举措,要求必要时实施封闭式管理,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接收老人新入住。民政部门第一时间果断采取封闭管理,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连续制发了老年人、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预防一系列工作指南。智慧养老平台投入与使用率将大大提升,各大养老机构均采用人机交互、信息交换、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服务和精细管理。
1月,民政部印发防控指南(第一版),《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
2月7日,民政部印发防控指南(第二版),《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
2月17日,国务院出台文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指南》。
2月18日,国务院出台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综发〔2020〕67号。
3月5日,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通过北京市及朝阳区两级医保部门验收,成功完成首单为签约失能老人送药上门服务,有效减少了老年人到医疗机构就诊次数,降低交叉感染机会。
3月13日,“朝阳健康十二条”颁布,包含预约就诊、健康热线、长处方、极简取药、送药上门、定制签约、远程健康、智能随访、康复指导、国际化、出院患者、紧急转诊十二项服务举措,让朝阳区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继续享受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
3月23日,朝阳区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家庭医生签约的老年人提供了341人次送药上门服务,彻底打通了为老年慢病患者送药上门的“最后一公里”。
02-疫情之后
为了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保障好老年人健康和机构安全,多项政策相继出台,支持各地政府调整优化固化养老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探索老年人家属“有限度探视”新方式,确保入住老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确保“零感染”。政府明确扩大集中式居家养老机构试点。
4月1日,市委常委召开会议,研究《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扩大集中式居家养老机构试点。
5月29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有序放开养老护理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人员上门服务,允许家政、维修、快递等服务人员进入社区。
6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要求核酸检测工作对八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其中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是其中之一。
6月11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刚刚印发《2020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内容指出,北京将建立常态化新冠肺炎监测系统,开展老年人脑健康体检(痴呆风险筛查)项目、居民心理健康体检项目,加强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和高危人群筛查。
养老行业的路该怎么走
受新冠疫情影响,养老行业将会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将给养老地产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会与可能。行业发展和细节层面将成为养老地产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养老形势无论是人民群众的原生习俗,还是政府端的宏观格局,均以居家作为养老的主要方式。
01-疫情激发老人对专业养老场所和养老服务需求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重点是进行上门的家政、医疗、辅助、护理、康复等服务。但是疫情期间,传统的“上门服务”和“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接受服务”,基本全线停滞。
据全国疫情数据统计显示,在全国各地养老机构守望相助的齐心努力下,大多数养老机构处于零感染状态。对于科学防控疫情和提供专业防疫照护来说,比起人口混杂及无法提供专业完善适老化设施的社区,专业精细化封闭管理的养老机构,在疫情期间展现的老年群体关爱服务呈现压倒性优势。
02-促使养老产品升级和养老地产扩容
1.疫情时代,养老产品将更注重专业服务链搭建、更注重多方服务资源整合,如专业医疗、护理服务资源等。
此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的现状,在我国逐步落实分级诊疗的过程中,优秀医疗资源的争夺将加剧,增加了医养结合的难度。
但是从长期看,国家将加大对基础医疗投入,降低医疗进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等,促进医疗产业发展,大型社会办医建设潮即将来临;同时,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落地,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体系的投入和建设,逐步建设公共卫生和防疫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将有效提升养老的医疗服务水平。
2.老年线上服务和智慧养老产品需求爆发。
疫情期间,各大养老机构均采用人机交互、信息交换、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服务和精细管理。互联网医疗能打破医患空间局限和提高医疗效率,用户活跃度大幅增长,单日活跃度最高峰达862.4万人,同比上涨144万,互联网+医疗将迎来新机遇。
3.配套方面将更关注医疗,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此外,户型设计、服务方面也将更注重适老化,集中式居家养老机构或将迎来风口。
打造产品升级,在景观的可使用性需求方面,完善阳台视角的景观打造,提高阳台客厅走廊等私属区域的公共交往功能化;居室内设置缓冲空间,引入空气清洁系统,污水排放消毒系统,地漏等排气排水装置的密封系统,做到洁污分离;娱乐服务系统寻求升级,充分加强老人的安全感、舒适感和归属感,提升老人照顾需求。
居室内设置缓冲空间:
· 挂衣区:为出门的外套、帽子悬挂区
· 独立消毒区:充分洗手消毒、全身喷酒精消毒
· 置物台:从外部携带回来的钥匙等物品要控制带入居住区内
· 污物处理区:佩戴过的口罩及时处理
03-提升对服务能力、规划设计等重视度,同时加大关注内设医疗
随着老人身体情况逐渐下降,健康维持、康复、治疗等需求成为真正的刚性需求,对医疗条件倾向性较强,同时对医保需求较明显。
根据昱言养老工作室调研数据,截止2019年12月,北京市约48%的养老项目内部未设置医疗配套,已配置的项目主要以医务室为主。
综合养老产品类型适配医疗配套形式,另外仍需连通外部医疗资源,关注与外部医疗的实质性合作关系,确保特殊时期仍能提供绿通保障。
04-旅居养老在艰难中恢复
此次疫情带给旅居养老行业的影响较大,未来,伴随着疫情后生活的逐步恢复,人们将减少外出接触人群或进行群聚性活动,因此,旅居行业将在逐步恢复和疗伤中发展,预计本年恢复难度较大。
未来健康度假将成为大众追求的热点,城市周边短期的、有较好健康软硬件设施和医疗资源配备的地区和项目将成为旅居养老人群的首选。
综上所述,此次疫情可以说是对全国、全行业的整体大检查,各个行业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危机与机遇并存,此次暴露的行业问题,将成为未来发展完善的重点,也是养老行业未来很好的投资和发展机遇。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