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行业智慧力量,助推养老事业发展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物业+养老”服务指南》开题会在京召开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房地产及物业企业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老龄化问题相结合”的重要指示,总结出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中物业+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物业+养老”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经过前期实地调研、资料搜集整理、征集参编单位等准备工作后,于2022年7月14日在北京召开《指南》开题会,各参编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该《指南》具体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养老地产与大健康委员会、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与《城市开发》杂志社牵头组织编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对《指南》编写工作,提出三个方面要求。首先,应遵循六个原则,一是立足社区。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立足社区实际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好这个环节,养老事业也就有了一个很准的切入点。二是一个模式,即一个立足于社区的统一的“物业+养老”模式。“物业+养老”模式扩充了物业服务企业的职能,丰富了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内容,但它区别与养老机构模式。三是分类服务。60岁以上的人群,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需求,这意味着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因此“物业+养老”模式的服务方式要与服务对象吻合。四是责任清楚。“物业+养老”服务与物业服务有重叠的部分,在具体实践中,一定要厘清责任边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五是培训先行。“物业+养老”从一开始就要规范。对物业服务企业来说,“物业+养老”不是简单服务内容的增加。养老服务原本由专业的养老机构提供。对物业服务从业人员来说,养老服务技能是欠缺的。特别是有了《指南》后,要依据《指南》,培训先行。六是循序渐进。当前对“物业+养老”模式的认识还处在初步阶段,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服务的深化接受,服务对象的变更,会碰到很多新的问题。“物业+养老”模式不可能包打天下。尤其是在老人从自立到基本自立,再到不能自立三个阶段的转换期,更需要循序渐进摸索更合适的养老模式。其次,《指南》的大纲里应加入对老年人心理行为的研究,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同阶段的老年人有不同的需要。只有把老年人的心理行为研究清楚,在制定服务产品时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第三,无论是住宅区的适老化改造,还是开发新的养老服务产品,不要堆砌,一定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进行。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是随着他的年龄的变化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固然需要考虑经济利益,但经济利益是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为基础,而不是以向老年人卖产品为基础。陈会长特别强调,做好养老事业要有情怀,在起初的时候要把方向调整好,不然的话我们的养老事业就容易走偏,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智慧养老与服务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建兵研究员作《“物业+养老”服务指南》的开题报告,他指出对从事养老业务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首先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物业+养老”服务产品化,并能够进行可复制的市场化推广。因此,《指南》的核心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化物业+养老服务的研发与市场推广,二是运营管理导入,三是核心人才培养。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与服务工程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崔伟伟就《“物业+养老”服务指南》大纲作了详细介绍和有关说明。
随后,天津市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林谷春、唐泽实业(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厚波、中化金茂物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监赵峰、北京天诺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葛利围绕主题谈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对指南编制的意见。融通地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立来,融通地产康养事业部总经理楚东堂,山西云馨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贾云植,安利智智能机器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银建国,万联城市服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喜艳,天津如鱼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许艳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副主任邢新主、《城市开发》杂志社执行副主编赵伟强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了想法和期待,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学研用分会秘书长温兆晔结合行业职业能力建设谈了工作思路。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驻会名誉副会长王惠敏在总结发言时,要求根据今天开题会上与会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大纲》的内容,指出养老问题不能只站在行业的角度去看,更要站在行业以外的角度看,希望编制组加大调研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编制好《指南》。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