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火了,谁才是江苏楼市的“顶流”?

市场 2025-07-02 08:43:58 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苏超”是真的火!

  6月29日,在“苏超”第5轮苏州对阵扬州的比赛中,单场观众首次突破4万人,刷新“苏超”纪录。

  “散装江苏”13个城市的暗战,早已超越了体育范畴,演变为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全方位博弈,同时也是“十三太保”城市综合实力的硬核PK。

  从房地产层面来看,苏州上半年新房成交规模领先全省,南京最高房价上守住了“南哥”的地位。从前5月累计同比来看,房子卖得最好的是盐城,前5月新房成交累计同比增幅达三成,房价涨幅最大的是南通。

  江苏省被称为“苏大强”是有原因的,这是一个全国“万亿GDP城市”最多的省份。

  2024年,江苏省GDP以13.70万亿元排在全国第二位,其中过万亿的城市有五个,分别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五个城市就占了全省经济总量超六成。其中“最强地级市”苏州GDP更是达到了2.67万亿,在省内排在首位,在全国排到了第六位。

  相比之下,省会城市南京始终被苏州压一头。2024年南京GDP总量以1.85万亿排在省内第二位、全国第十位,与苏州经济总量相差一个扬州,短时间内南京很难迅速超越苏州。

  作为“徽京”,南京既要和省内兄弟争高低,又要和杭州、合肥拼长三角话语权,但隔壁的杭州经济总量已站上2万亿的台阶。

  另外,无锡、南通和常州三市2024年GDP总量也超过1万亿元。

  全省GDP最低的是连云港,为4663.13亿元,即便在省内垫底,但是也在全国GDP百强市中排在第71位。

  在苏超积分赛中曾被叫做“太湖三傻”的无锡、苏州和常州,人均GDP分列省内前三,且是省内三个人均GDP突破20万元大关的城市。

  其中有着“苏南第二城”之称的无锡常年霸榜,排在全省第一位,2024年人均GDP达到了21.7万元。苏州排在第二位,常州排在第三位。

  什么概念?同期全国、江苏省的该项指标分别是9.57万元、16.07万元。

  江苏作为经济强省,13个城市的人口格局差异显著,人口多集聚在苏南地区,而苏中苏北几个城市人口常年外流。

  具体来看,2024年苏州以1298.7万常住人口排在全省首位,人口规模超过省会城市南京。

  南京2024年常住人口为957.7万人,排在省内第二位,徐州排第三,常住人口901万人。

  常住人口最少的是镇江,2024年末常住人口有322.8万人,在13个城市中垫底。

  从人口变化来看,2024年南京常住人口较2020年七普常住人口增加26.23万人,增量排在全省首位,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正在逐步提升。苏州五年来常住人口也增加了23.87万人。另外,常州常住人口增加了10.79万人,排在全省第三位。

  2024年常住人口总规模排在第三位的徐州,近五年常住人口减少的最多,减少了7.38万人。而徐州恰恰是苏北城市人口变动的缩影,盐城、宿迁、连云港等苏北城市人口均呈现出外流趋势。

  江苏“十三太保”楼市表现,与经济和人口等城市基本面基本呈现正相关。

  南京和苏州依然是全省新房成交量最多的两个城市。

  CRIC数据显示,前5月南京新房成交面积为135.02万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8%。苏州的数据为124.39万平方米,不过与南京不同的是,苏州前5月累计同比仍下降2%,市场复苏动能不如南京。

  从累计成交走势来看,统计的11个城市中,前5月盐城、常州、淮安和南京四个城市累计同比为正增,其中盐城前5月成交32.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同比增速排在11城首位。

  不过6月苏州明显发力,单月新房成交预计达到44万平方米,带动上半年整体成交规模达到171.09万平方米,赶超南京。

  累计同比来看,上半年南京累计同比转跌,同比下降2%,而苏州累计同比转正,微增0.9%。

  从一二手房成交总量来看,上半年南京一二手房成交总规模达到了611.4万平方米,排在全省首位,苏州虽然在总量上弱于南京,但是累计同比涨幅排在首位,一二手房成交总量累计同比增长8.6%。

  而无锡、常州和扬州一二手房成交总量仍在负增长通道。

  从房价来看,前5月新房成交均价最高的是南京,新房均价达到了27329元/平方米。

  另外,苏州、南通和无锡新房成交均价已破2万元/平方米,分别排在省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淮安和徐州新房成交均价垫底,前5月均价每平方米不足万元,其中淮安新房成交均价仅为9047元/平方米,是统计的11个城市中房价最低的城市。

  从房价变动情况来看,从CRIC监测的2025年前5月江苏省11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统计均价中,南通房价涨幅最大,前5月新房成交均价为23739元/平方米,较2024年新房成交均价增长10%。南通新房价格上涨主要依托中高端改善需求支撑,以销定产模式之下,高端盘供需两热,结构性拉升了房价。

  镇江、扬州、徐州、盐城和苏州前5月新房成交均价均较2024年新房均价有所上涨,泰州、淮安等前期需求透支的城市整体房价进入回调期。

  在“苏超”现象背后,各城市在经济、人口、楼市等指标的博弈日趋“白热化”:苏州凭借全省常住人口首位和人均GDP全省第二位保持综合优势;南京则通过近五年最多的人口增量强化省会首位度;盐城、南通分别成为新房成交累计同比增速和房价涨幅“黑马”。这种多维度的竞争格局下,区域协调发展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聚焦房地产市场,各城市呈现明显分化,南京、苏州基本面尚可,房地产整体呈现弱复苏走势,一二手成交总量成交已同比回正,而苏北多城仍面临人口外流与房价回调压力,成交规模延续筑底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