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房地产项目融资支持名单即将落地

原创亚晨 2024-01-29 12:08:34 来源:中房网

  相关阅读:《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

  中房网讯 (亚晨/文)对于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相关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快了。

  距住建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半个月不到,1月26日,这两部门又分别召开会议,部署推动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住建部部长倪虹在会上强调,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表示,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首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一月底前落地

  住建部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上强调,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把这一重要机制迅速建立和运转起来,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强化统筹谋划,细化政策措施,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协调解决好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住建部指出,项目有序开发建设,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针对当前部分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各地要以项目为对象,抓紧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

  同时,信贷资金要确保封闭运行、合规使用,坚决防止挪用。省级层面要跟踪监测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指导。国家层面将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信息平台,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据悉,本月底前第一批项目名单落地后即可争取贷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赵秀池认为,资金能否顺利筹集到位,项目是否有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影响房价及实现房地产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企业融资需求,对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至关重要。

  将建立授信绿色通道

  金融监管总局也在会上要求,要按照公平公正原则,筛选确定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要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向相关金融机构提供项目建设运行、预售资金监管等信息。要指导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平等协商,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决策和实施,保障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机制,明确工作规则。对符合授信条件的项目,要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资金封闭管理,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金融监管总局部署的相关工作,更是强调落实和推进的导向,明确协调机制的工作步骤。即:地方政府要牵头,协调机制要推送房地产项目名单,加强信息共享,指导金融机构和房企平等协商。会上提及的“授信绿色通道”概念,其实强调了效率,这也是基于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所做出的新融资机制。

  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

  此外,住建部在会上还要求,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意味未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放权给地方,各级城市可以因地制宜对现有房地产政策进行优化调整。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过去对于调控政策重点监测城市,出于房住不炒,稳定地产,规范政策行为等考虑,政策调整要加强上下之间的协调和报告,这样的做法在目前的下行市场不再可行。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将稳定市场和行业的权利责任义务都给到地方政府,落实地方的主体责任,国家加强政策扶持和监测考核,权责利更加对等。

  实际上,自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后,中央及地方房地产政策逐渐由“托而不举”向“托举并用”转变,大部分二三线城市行政限制类措施相继取消,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也积极优化。地方在房地产政策调整过程中,自主决策的空间更大了。

  根据中房研协测评研究中心监测,2023年地方累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800条,处于历史高位。其中,宽松性政策704条,占比高达88%,房地产政策环境已接近近十年来最宽松阶段。

  行业主管部门的表态,也意味着政策宽松已进入加速落地阶段。《丁祖昱评楼市》认为,在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的背景下,未来政策导向将逐步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新一轮政策将不断推动行业进入“低端有保障、高端有市场”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