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需要增值服务,增值服务需要规模,而规模需要融资。
2016 年的夏天,卢念注意到,紧挨着张园大门口的一栋楼正在装修。
卢念是一家户外广告公司的销售,他的公司就在张园里面。张园位于上海市中心,里面是颇有历史的老房子。
几星期后,卢念再次注意到这栋楼的时候,装修已经结束,整栋楼焕然一新。
后来进出张园的时候,卢念经常注意到这栋楼,因为新Logo颇为显眼,设计得颇有小资范儿。但是他一直不确定,这家店到底是咖啡店、Bar、健身房,还是别的什么。
差不多同一时间,一家美国的独角兽公司在上海延平路开了一家店——这是他们在中国开的第一家店。
这家美国公司叫 WeWork,张园大门口的那家、Logo 颇为显眼的店叫裸心社。它们既不是咖啡店,也不是健身房——至少现在不是。它们所属的行业,叫做联合办公。
桌子只是入口
联合办公(co-working),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知道这个行业在做的事——不同的公司在同一个地方办公。
但是,联合办公所提供的东西远远不止空间。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多次强调“联合办公不是二房东,桌子只是入口”。
桌子之外,联合办公还提供什么?
“企业可以直接拎包入驻,不用考虑装修、水电、物业之类的杂事。除此之外,(联合办公)还提供一些企业服务,比如注册、财务、法务、人力、媒体和客户资源等等。”某联合办公中介人士吴天告诉《中国房地产金融》,这是联合办公区别于传统办公的地方。
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房地产金融》表示,联合办公其实就是酒店,只是不是用来住人的,而是用来办公的。
这很好地解释了裸心社这家联合办公企业,其背靠的裸心集团就是做酒店管理出身的。在决定进入联合办公之后,裸心集团行动迅速,十个月的时间在上海开了 8 家店,其中就包
括张园大门口的那家。
提供企业服务、对接相关资源,实际上孵化器也在做这些事,这是不是意味着,联合办公就是位置更靠市中心、装修更讲究的孵化器?
从事办公租赁多年的吴天表示,孵化器的政府属性更强。企业选择进入孵化器,对接投资人、获取投资是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孵化器里面经常有路演。”
选址和装修的高端,让企业入驻联合办公的成本高于入驻孵化器。
“这跟买车是一个道理,车的附加功能越多、内饰越好,价格肯定越贵。”罗晶对《中国房地产金融》表示。
罗晶是一名创业者,在广州做进出口贸易,公司里一共有四个人,在一栋普通的写字楼里租了 40 平方米,每个月的成本在 4000 元左右。
他表示,联合办公提供的一些企业服务,并不是很有吸引力,“比如财务,我们可以找外包公司来做,价钱更便宜。”
罗晶对于联合办公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正因为此,联合办公企业正在花尽心思、丰富空间之外的增值服务。
毛大庆曾表示,优客工场成立之初,自己对于商业模式并不是非常的清晰,为此和团队一连开了七天的会,最终敲定下来,桌子只是入口,要靠桌子背后的增值服务来挣钱。
而挣钱(盈利),正是现阶段联合办公行业的痛点。
规模为王
总部位于纽约的 WeWork 和中国的优客工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两家联合办公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拉开了竞争的架势。
WeWork 2016 年 7 月在中国开了第一家店,一年之后,优客工场把店开到了 WeWork 的创始地、总部所在地——纽约。
2018 年 3 月 9 日,优客工场宣布与无界空间正式合并。而此前,优客工场已经完成对洪泰空间的合并。此外,裸心社计划合并新加坡联合办公企业 JustCo,而在去年更早的时候,联合办公企业 WE+ 与酷窝正式合并。
并购新闻不断,业内较为普遍的看法是:2018年将是行业洗牌的一年。
当记者就此与某联合办公企业的中层人员黄威交流时,对方表示,“行业洗牌这件事,实际上去年就一直在说,但是今年(洗牌)确实在加快。”
吴天告诉记者,从 2017 年开始,部分联合办公小企业已经退出市场,或者被大企业合并。
“有一些规模小的(联合办公企业)来找我们,说希望被合并。”某联合办公企业的高层人员陈奇对《中国房地产金融》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2018 年是行业的“生死年”。
据了解,WeWork 目前在 21 个国家的 71 个城市拥有 230 家门店,企业会员超过 2 万家,会员人数超过 22 万,估值 200 亿美元。而优客工场的数据则是:在全球 40 个城市拥有 150 家门店,企业会员接近 1 万家,会员人数超过 10 万,估值 110 亿元。
裸心社、方糖小镇、SOHO 3Q 等联合办公企业也在跟进,或是跟开发商进行战略合作,或是推出多样化的合作方式,目的都是加速扩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联合办公行业正在发生跟房地产行业一样的事情。规模,对于第一阵营的企业来说,几乎是当下最要紧的事。但是盈利——作为一个问题,仍然存在。
“一般来说,60% 到 70% 之间的入驻率,是盈亏平衡点。”吴天说,“有一些企业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个点,但是大规模的盈利,目前行业里还没有。”
这看上去像是一个悖论:不盈利的联合办公企业加速扩张(也就是加速花钱),为的正是实现盈利。
这在客观上把融资推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也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媒体统计,2017 年毛大庆在公开场合演讲的次数不少于 16 次,包括参加金融机构的活动。这种公开露面、发表演讲、接受采访,无疑增强了毛大庆的曝光率,其个人 IP 效应带给优客工场的优势之一,就是融资方面的领先。
作为主要对手的 WeWork,也在资本市场上表现抢眼,其在 2017 年8 月获得的 44 亿美元融资,创下行业纪录。
而近期正在进行 C 轮融资的裸心社,有望融资 1.25 亿美元至 1.75 亿美元,“我们有希望很快完成这笔融资。”裸心社方面对《中国房地产金融》表示。
黄威和陈奇均表示,扩张规模会增大盈利的可能性,原因在于,很多事情都基于规模,比如平台内企业之间的合作。WeWork 的资料显示,其超过 70% 的会员相互合作。
“企业可以在联合办公里面找到合作伙伴——比如上下游企业。”吴天表示,这是联合办公的优势所在,而要放大这个优势,平台上的企业数量越多越好。
(本文吴天、黄威、陈奇为化名。)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