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梁笑梅 2023-07-13 11:45:55 来源:中房报
越秀服务此番人事变动可谓用尽心思。
7月7日,越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秀服务”,06626.HK)宣布更换财务总监。
公告显示,陈冬鹏将不再担任越秀服务财务总监,并将调任为并购负责人。同时,李慧婷将替代陈冬鹏成为越秀服务财务总监。
7月10日,越秀服务方面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李慧婷的接任将有利于更高效处理公司和母公司越秀地产间的业务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陈冬鹏的职位调整背后十分耐人寻味,“并购负责人”这个职务越秀服务过去从未公开披露过,越秀服务收并购计划或许即将落地。
自2021年6月上市以来,越秀服务在收并购上并未有太多动作,直至2022年10月,才完成了首次收购。
谈及收并购,越秀服务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林峰在2022年业绩会上表示,越秀服务对收并购一直持开放的态度,也在积极寻找目标,目前估值应该接近行业合理的水平,所以也在积极探索一些并购的项目。
加强与母公司的业务往来
翻开李慧婷的工作履历,其在会计、财务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2001年8月~2008年1月,李慧婷于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分所审计部任职,最后任职审计经理。2008年11月,李慧婷加入越秀地产财务部担任财务经理。
2016年8月,李慧婷晋升为越秀地产财务部副总经理。
从2021年5月起,李慧婷一直担任越秀地产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负责财务报告和数据控制、融资和资本管理,以及预算和税务规划等多项职能。
“越秀服务财务总监由熟悉越秀服务情况的越秀地产财务高管兼任,有助于尽量减少变动带来的影响,加强地产与服务板块的协同。”渐苒物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汤晓晨认为。
事实上,越秀服务从与地产协同中尝到了甜头。2022年10月,越秀服务将广州长隆集团旗下的一家物业公司收入囊中。这离不开和母公司的联动,此前越秀地产协助长隆集团做代建业务,于是越秀服务顺理成章地把物业企业并购了过来。
按照计划,李慧婷将继续担任越秀地产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的现有职位,并将20%的时间投入到现有职位,80%的时间投入到财务总监的新职位。
根据服务合约,李慧婷将获得120万元/年的酬金,其也将有权收取董事会的酌情表现花红。
从李慧婷的工作重心转变,足以看出其对越秀服务的重视。
毋庸置疑,越秀服务的业绩是较好的证明。2022年,越秀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4.86亿元,同比增长29.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5.7%至4.16亿元。
收并购推动“3年1亿”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曾担任越秀服务财务总监的陈冬鹏此次调任为越秀服务并购负责人。
这一人事调整背后或许是越秀服务战略方向的调整。
事实上,在今年3月举办的业绩发布会上,越秀服务管理层就透露出将积极探索并购项目的想法。
在上述业绩会上,林峰强调,公司曾在上市时提过3年之内达到1亿平方米在管面积的目标,这个目标依旧没变,2024年6月前会向着这个目标达成。
资料显示,越秀服务于2021年6月28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并募得IPO资金16.32亿元。按照规划,当中的60%即约9.79亿元的资金用于策略收并购,其余40%则分别用于发展增值服务业务和补充流动性资金。
不可否认,越秀服务上市后在收并购上的步伐稍显迟缓。
截至目前,越秀服务仅有的一次收并购发生在2022年10月,以总对价0.095亿元收购广州长隆集团旗下广州市秉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新增合约面积约0.0079亿平方米。
显然,对于规模的增长,越秀服务是有计划的。在上市后的2~3年内,推动在管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也就是所谓的“3年1亿”目标。越秀服务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一是母公司输送,二是第三方外拓,三是收并购。
具体来看,母公司越秀地产每年基本上能够保证0.05亿平方米~0.06亿平方米面积,2~3年可以总共提供0.15亿平方米~0.16亿平方米面积;外拓则预计实现0.15亿平方米;在收并购方面,2~3年实现0.3亿平方米~0.35亿平方米的目标。
资料显示,越秀服务2020年末在管面积0.33亿平方米,合约面积0.5亿平方米,而到2022年末分别增长0.190亿平方米和0.21亿平方米,分别增加至0.52亿平方米、0.71亿平方米。
时间紧任务重。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越秀服务的“3年1亿”目标,截止日期是2024年6月。也就是在未来还不到1年的时间内,越秀服务要完成在管面积约0.48亿平方米的增长。
挑战与压力并存,收并购提上日程似乎迫在眉睫。
“越秀服务由财务背景的高管任并购负责人,能够更审慎的判断并购机会,提高并购成功率。”汤晓晨表示。
此外,越秀服务的在手现金在不断增加,也有资本对外扩张。截至2021年末,越秀服务拥有在手现金38.03亿元。截至2022年末,越秀服务在手现金提升为43.61亿元。
林峰亦在2022年业绩会上透露,他们会在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做合理的银行存款,然后寻找一些收并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