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研协]三部门联合发文,围堵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2021-03-31 09:14:51

  【热点聚焦】

  3月26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并加大对违规问题督促整改和处罚力度。

  【热点评析】

  由于经营贷总体授信额度大,期限灵活,且利率成本低,只要个人名下有企业实体,就可以利用这个信贷资源,在调控前,不少银行信贷从业人员在实操中也积极推广经营贷进入楼市的业务。从本质上看,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用经营贷资金买房,都是对资金的错配,属于违规行为。如果说在市场行情低迷的时候,经营贷进入楼市还未引起监管层的关注,还能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甚至是政策宽松待遇,那么在一线城市出现房价暴涨,金融监管当局不断警示房地产信贷风险是“灰犀牛”的当下,在中央认为大城市房价是个问题的时候,经营贷违规买房必然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被重点整顿的领域。从近期的调控思路看,中央的政策步步不离资金监管,可以说管住了资金源头,就是遏止住了房价上涨的关键要素。从“三道红线”,银行涉房信贷集中度监管,到土地出让“两集中”,再到中央三部委直接发文治理经营贷入楼市,房地产市场有望真正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通知》多维度强化监管要求,打击增量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通知》提到七点要求,包括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信贷需求审核,加强贷款期限管理,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加强贷中贷后管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加强中介机构管理,此次《通知》提出了多维度细节化的要求,操作性强。《通知》还特别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发挥经营用途贷款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家加大了对普惠小微金融的支持,当前,一些经营用途贷款被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源,影响了宏观政策实施的效果。对居民个人来说,用经营性贷款购买住房,推高了杠杆率、负债率,一旦房地产市场或政策发生较大变化,还可能导致债务危机。对银行而言,业务结构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既存在政策风险也存在信用风险。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管控,有利于维护房地产市场金融环境的稳定。此次《通知》提出,将企业和个人违规挪用经营用途贷款的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及时纳入征信系统,有助于提高借款人挪用贷款用途的违规成本,从源头上遏制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各地方陆续出台金融监管政策

  房地产金融监管进一步加码趋势明显。一线城市已相继出台相关监管规则,2021年1月,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上海地区房贷新政,对去年6月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全面自查;2月,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严查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公告,广东银保监局下发《关于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开展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风险排查的通知》,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3月12日深圳监管要求商业银行自查2020年以来经营贷资金流向,且需穿透检查。其他城市如杭州、西安、湖州等地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杭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要求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西安则加强了对商品房预售资金的管理;湖州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强化借款人资格和购房首付资金来源审查,严防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等违规用于购房。

  一线城市严查经营贷,体现了当前房地产金融监管的积极性,在收回部分违规资金的同时,也给予了其他金融机构、城市以威慑,形成良好的环境导向。随着一线城市对历史违规资金的排查逐步推进,全国其他楼市过热城市或将进行效仿。现阶段,在多地已经采取自查的情况下,仍由银保监会、住建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通知》,说明政策对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重视,认为有必要出台强力文件,围堵资金违规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避免资金脱实向虚。

  (内容来源:中房研协测评研究中心)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中房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