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苗野 2024-03-11 09:25:30 来源:中房报
“设计宇宙飞船和管理重庆,哪项工作更有挑战性?”
“共性是复杂性!也都有挑战。如果按照系统工程划分,二者都是复杂巨系统,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重大风险管控体系和有效机制。”
这是一位外国记者和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的对话。
3月5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袁家军有“航天少帅”的美誉,33岁成为“神舟一号”飞船系统副总指挥,38岁起兼任神舟二号至五号飞船系统总指挥;45岁出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主管宇航业务。2022年10月赴任重庆市委书记。
重庆代表团是今年第一个向中外媒体开放团组活动的代表团。“现代化新重庆”“4万亿元GDP‘小目标’”“成渝双城经济圈”“新质生产力”受到热议。
一个“小目标”
2023年,重庆经济成功跻身“3万亿俱乐部”,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3万亿元的城市,重庆经济发展动力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重庆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
“去年,我们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到2027年,也就是重庆市直辖30周年的时候,我们希望生产总值达到4万亿元。”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4年时间要增长1万亿元,说是“小目标”,难度还是很大。但重庆有基础,也有条件,跳一跳还是可以够得着,我们对此有信心。
具体的着力点主要包括扩大内需、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提升通道枢纽功能、促进就业和增收四个方面。
其中在持续扩大内需,以消费扩容推动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上,胡衡华提到了房地产。
他表示,重庆将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深入实施“三大工程”,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新模式。“这些有效的需求必将能够带动重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唱好“双城记”
重庆今年的“新春第一会”对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了系统部署,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重庆究竟有怎样的担当和作为成为了记者们关心的话题。
“2023年我们召开‘新春第一会’,明确把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部署实施了‘十项行动’。今年继续以‘新春第一会’部署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把‘一号工程’的发展蓝图迭代升级。”袁家军表示,川渝携手齐心协力唱好“双城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来源。
卷子如何答?袁家军说,从六个方面突破。
一是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二是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三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四是勇当内陆省份改革开放探路先锋;五是打造以城带乡,推进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六是推进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
“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在四川举办第九次川渝党政联席会,将提出共同抓好100个合作事项和300个重大项目的落地。”袁家军说,唱好“双城记”也是一种开放,意味着川渝两地要相向而行,相互促进。
“答题”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重庆作为直辖市备受瞩目,新质生产力有哪些优势,向哪发力?
“重庆落实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具备独特的优势。”袁家军列举说,如超大城市规模优势、产业基础、铁陆水空综合枢纽、城乡融合和生态环境等。“这些优势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按照袁家军的思路和要求,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从四个方面落笔。
抓制造业:围绕2027年GDP迈上4万亿元的新目标,制造业的产值也要提高到4万亿元。“我们提出了‘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把3大万亿产业、3大5000亿产业、6大千亿产业和12个战略新兴产业、6个未来产业同时部署,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袁家军说。
抓创新:打造西部的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围绕创新的布局提出了数字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板块和人工智能、创新药物、绿色制造、新能源等16个领域。
抓开放:利用重庆综合枢纽功能和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打造融入全球的产业体系。
抓绿色低碳:围绕双碳目标用好国家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加快绿色低碳产业、绿色供应链、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
袁家军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重庆要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形成在重庆的生动实践。
2023年,现代化新重庆开局起步,成功跻身“3万亿俱乐部”。2024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无疑任务很重。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到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前后3个半小时,重庆的主政官和各行各业的代表们向外传递了重庆敢闯敢干、争先进位的最强音。
“3万亿城市”的重庆,已经打开了“4万亿”的格局。
散会时,袁家军看了看手表,笑着说:“都已经六点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