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养老”服务指南》评审会在京召开

专业委员会 2023-03-29 11:19:29 来源:中房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支持养老服务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的部署,进一步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承载力量,发挥好物业人员“最近一公里”力量,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去年4月启动《“物业+养老”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工作,经过广泛的调研、搜集材料、集中整理和实地验证,于3月24日特邀部分专家学者和典型企业代表召开验收评审会。

4

  会议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驻会名誉副会长王惠敏主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作总结发言,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老龄协会、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等部门的相关专家组成评审组,通过先个人评审,再集体会商提出意见的方式进行评审。

  受《指南》编制组委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养老地产与大健康委员会秘书长姚春苏从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和编写说明作了详细汇报。《指南》编制不是凭空想象,是基于巨大的社会需求、不断的政策利好、已有企业的先行实践、行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需要,力求做到贴近现实、通俗易懂、易于操作。《指南》的主要内容涵盖“物业+养老”服务的政策背景、发展现状、业务筹备、服务开展、运营管理、前景展望等板块,系统阐释了这项服务由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4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纷纷鼓励开展“物业+养老”探索,很多物业服务企业也先期试水,为行业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全龄化社区养老”“学院式养老”“党建+物业+养老”“社区+物业+养老”“文化+物业+养老”等多种叫法。剥离掉模式的外壳,大体可归纳出“物业+养老”四种做法:专注于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平台化运营。这四种做法并无优劣之分,也并非只能选择其一,而要根据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业务组合,并在实践中提炼出自己的特色模式。《指南》编制组在撰写期间广泛吸收了企业经过实践提炼出来的经验做法,并适时进行结论性的实地验证,目的就是不断优化《指南》的适用性。

  《指南》编制组提倡树立大物业运营理念,做到生活服务适老化与养老服务专业化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物业+养老“1+1>2”的目的。《指南》从不同养老模式、不同老年群体、不同服务需求等维度,对可开展的服务进行分类展示。如生活照料、健康照护、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其中,适老化改造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是非常有特色且市场急需的服务,《指南》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地展示。以适老化改造为例,《指南》综合了参编企业的实践成果和经验总结,分别从评估、设计、改造要点等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业内养老服务提供“手把手”的指导。

  评审组在听取汇报并认真审阅《指南》(送审稿)后,一致认为,作为国内首部融合两个行业的指南,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同意《指南》的整体框架和有关阐释,可为物业服务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多元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是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工具书。专家组还对《指南》评审稿提出了优化意见,以实现内容逻辑更加缜密、文字表述和信息传达符合相关标准规范、阅读研习更为便捷高效等目的。

4

  为更多听取企业的意见,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智慧养老与服务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建兵博士、绿城椿龄康养集团执行总经理应增、北京首开城市运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部部长李斌、万联城市服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天舒等代表围绕《指南》编制及后续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作了总结发言,并就“物业+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立足社区,物业为本。物业服务企业立足社区开展养老服务,需利用并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发挥自身的服务优势,所以首先要做好本职服务工作,赢得业主满意,再通过开展养老服务为社区赋能。

  二是居家为主,辅助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为老服务,其服务对象以健康活力老人为主。这类老年群体一般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物业服务企业要把握好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核心,辅以其他服务,做到服务贴心、到位。

  三是规范运行,量力而为。“物业+养老”是一种新服务模式,正在摸索中前行,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养老服务要规范运行,服务程序合理,服务内容合标。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为。

  四是一体管理,逐步拓展。物业服务企业要对“物业+养老”服务进行统一管理,不管是自己开展业务,还是服务外包,都应严格监管服务品质。在服务探索中,现实中很难一次性解决养老难题,因而要根据老年人的情况调整相关服务内容,逐步拓展,持续完善。

4

  《城市开发》杂志社执行副主编赵伟强及各参编单位代表50余人参加评审会。